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旅游

在乌兰巴托听内蒙同胞讲述在蒙华人心酸现状【外蒙惊魂毕业旅11】

2024-05-09旅游

书接上回!(上期内容可点击此处查看)

我们和这群外蒙男女对峙了半晌后,对面其中一个人率先打破沉默,说了一串蒙语。

我们自然听不懂,于是摇头表示不解。老冯尝试用英文询问:「请问有何贵干?」

我也用俄语对他们打招呼。

见状,一个女孩转而用俄语说了一长串,但我们依然无法理解。

这时,大家开始用手势交流。说实话,我和老冯对手语的理解力并不好,但他们不停地比划,并指着自己说着什么。我猜测他们可能在介绍自己的名字,因为其中一人的发音里有「bi」的发音,我记得这是蒙语的「我」的发音,还有「额日鹤」这个发音,我高中时的一个蒙古族同学就叫这个名字。

这句梗其实是蒙语「我是赵靖忠」,蒙语「bi」是「我」的意思

于是,我告诉了他们我的名字,老冯也做了介绍。

对方点了点头,接着又是一长串蒙语和俄语,我和老冯都感到困惑。这时,周围又围上来几个老太太,我们觉得不宜久留,于是我不断用俄语说着「再见」,和老冯一起离开了。

临走时,我回头看到对方还在对我们挤眉弄眼。

趁着这个功夫,我们二人加快步伐,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走到安全地带后,我们长舒一口气。我忍不住发出感慨: 「要是能有个翻译机器带着就好了,这沟通不畅真是太痛苦了!」

老冯则说:「我相信十几年内会出现这样的机器,不过我猜能翻译的也就是那些主流语言了,蒙古语和汉语的翻译功能可能得推后了。」

现在想想,老冯的预言真是神奇。如今手机上都有了不错的翻译软件,但外蒙语和中文的语音翻译仍然不太准确,通常需要先翻译成英文再翻译。

我们又去街边小摊买了两瓶水,边走边喝。在漫无目的的闲逛后,我们发现了街边有一家疑似是中餐厅的地方,店门口没有中文,但像是拼音,我记得好像是「jin di fan dian」。

这就是外蒙古绝大多数中餐厅的店名现状,要么拼音或者英文

我们进去后,发现确实是中餐厅。

其实我们并不想吃中餐,因为我的原则是去一个地方玩就要品尝当地的美食。但既然看到了中餐厅,还是觉得倍感亲切。我记得恩赫曾告诉我们,外蒙和俄罗斯一样,不允许有唐人街这样的地方,所以,在外蒙的中餐厅算是蒙中国公民的聚集地。

当然,中餐厅没有出现汉字的原因,恩赫也告诉过我们:除了新蒙文、英文和俄文外,任何外国文字都得申请,但外蒙当局之前专门卡住了中文招牌的审核。

(注:不过,我查过最近的情况,可以确定现在外蒙的情况已经有所好转,汉字招牌已经开始出现,外蒙当局的态度也有所放松。)

但店里的服务员都是外蒙人,和我们无法沟通。 其中一个年轻服务员尝试用蹩脚的英文与我们交流:「boss,no speak Chinese, only we,I can't speak Chinese, Russian ok?」

我们无奈地摇摇头。

然而,坐下后,服务员递过来的菜单上居然有中文,我们点了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和两碗米饭。价格折合人民币110元,这在外蒙算是高端消费了。

但必须说,菜品真的很地道,厨艺也相当不错(当然,也可能是我们当时太饿了),菜量也很大,和我在山东吃的差不多。

然而,当我们吃到一半时,我才想起还没拍照,于是赶紧拍了一张。可惜,我的拍照技术太差,照片拍模糊了。

那些服务生立刻警惕地看着我们,我们只能作罢。不得不说,在外蒙,我们总是遇到这样的问题。如果那时有现在的拍照手机,或许我们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拍到很多照片。

说真的,外蒙人似乎很忌惮中国人拍摄他们,这一点我始终搞不懂为什么。

就在我们准备离开时,突然听到了熟悉的乡音: 「二位,不好意思,我刚刚出去了,他们告诉我有中国人来用餐。」

我们抬头一看,说话的是一位面容姣好、鹅蛋脸、身材微胖、大约30岁左右的女性。

那一刻,我们心中五味杂陈,有酸楚,也有他乡遇故知的激动。

这位姐姐自我介绍说她叫娜何雅(她的身份证上的正式名字其实是「包」姓汉名,但她自己有个蒙语小名),老家是内蒙通辽。她是和她前夫一起来乌兰巴托发展的,这家餐厅是她舅舅开的,她在这里做大堂经理。

看到这种情况,我和老冯打算询问一下在外蒙的中国人情况。

娜何雅叹了口气说 :「如你们所见,中餐厅不让写汉字牌匾,但写英文总感觉少点特色,我们只能写拼音了。现在这边确实很排斥中国人,尤其是内蒙人,包括我这样的蒙人甚至遭受的待遇更糟。因为蒙语之间是有方言和口音差异的,虽然没有汉语的差异那么大,但还是可以听出来。

我刚来蒙古国这边的时候,因为口音问题还被他们嘲笑过,说我被‘中国化’了。如果我在公共场合给国内打电话说汉语,我甚至会在挂断后回家或者找个安全的地方再说,否则,你说个‘喂’都可能挨打。」

外蒙古的中国工人们

「这么过分吗?那我们还是说英语吧。」我听后苦笑。

娜何雅一听到此却说 :「你们会英语那当然好了。现在蒙古国这里其实在消除俄罗斯的影响,学习英语、韩语、日语是新风尚,其实学汉语的也比以前多多了。而且,现在(2010年)情况好多了,蒙古国人其实友善多了。」

(备注:如今2024年了,当然也比2010年更好一点了)。

老冯无语道:「这还叫‘友善’多了?」

于是,老冯把我们前几天遭遇新纳粹威胁,以及在剧院里的不愉快经历都说了一遍。

但娜何雅却说:「确实好多了呀。而且你们是学生,会英语,又是旅游者,打扮一看就不像是工人。现在来外蒙的中国工人还是很悲催的。这不,前天一个援建的工人还被3个酒鬼打伤了,他都没吭声。就是因为穿着打扮被看出来了,就被打了,头上还被撒了尿。警察来了之后,他们居然一起围殴他。」

(最近几年外蒙的反华游行)

我们二人听着面面相觑。老冯无语道: 「这也太离谱了吧!为什么要这样呢?总有人说中国人有多恨日本人,外蒙人就多恨中国人。但是我们去日本的时候,也没有被这样对待啊!我们有像日本那样去外蒙烧杀抢掠、做活体实验、搞集中营吗?我去过很多国家,这种浓郁到爆棚的反华情绪,我真的从未遇到过。」

娜何雅连忙安抚道: 「稍安勿躁,别动气。其实这都是外蒙当局的刻意引导以及过去七十余年老毛子的洗脑教育导致的。这些蒙古国的人和咱内蒙的蒙族不一样,他们本身就是最不想当中国人的。加上这样的洗脑教育,他们不反华才不正常呢!这需要时间来弥补的。」

老冯这时候又问: 「那姐姐你为什么选择了在这边发展呢?」

娜何雅又苦笑:「这边还是有机遇的,尤其是各种产业都还在起步阶段,还是能赚到钱发财的。有倒爷以及来开矿和援建的人,自然就有中餐的需求。所以,我舅舅开这家店还是有生意的。蒙古国全国近300万人,一半都在乌兰巴托这里。其中很多人是出过国的,中餐其实很受这边一些富人和官员的喜欢,是能赚钱的。」

外蒙矿藏分布

这时候我问道:「那你现在是和你老公一起发展,那你孩子呢?」

娜何雅说:「 孩子肯定不会呆在这里。我两个儿子现在都在呼市(呼和浩特)上小学。至于我老公,嗨,他在这里找了个蒙古国的女服务员,还生了个儿子。现在她带着那女的回内蒙了。嗨,没办法,这就是命!孩子他也不管。」

我们二人听罢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能沉默。

但娜何雅自顾自地说道: 「嗨,无所谓啦!这边也有好几个比我小的追我呢,但我看不上他们。一个个都瞎搞!我再嫁也要找个中国人,当然我其实想找个南方的,那边的人更疼老婆!反正我看不上乌兰巴托本地的那些男的,一个个酗酒还无脑反华!」

我和老冯听罢继续沉默不语。

娜何雅这时候说:「嗨,说这些让你们见笑了!你们来这里干什么呢?这里其实挺危险的!」

我和老冯便告诉她我们来此探险的目的以及之后去外东北、外西北等中华故地的计划还有明天要坐车去库苏古尔湖的行程。

娜何雅说: 「挺好的!把你们看到的写下来告诉更多的人,也让大家知道一下这边是啥情况。如果知道的人多了,也许就能让更多中国人知道这里的情况,让他们来之前三思吧!」

于是我们二人和娜何雅道别准备回酒店了。

娜何雅这时候叫住了我们,并让服务员拿了两瓶饮料给我们喝。她神情再度严肃道: 「你们非要选择坐车去库苏古尔那边的话一定要多加小心!我是不建议你们坐大巴的!但其实飞机也好不到哪里去!你们可以坐火车去木伦然后再坐车去库苏古尔也行啊!而且等到了湖那边加起来有800多公里呢,全程都是土路!」

乌兰巴托到木伦的距离

但我和老冯则表示:「我们已经确定好了,就坐大巴去,这样才能看到最多的景色!」

乌兰巴托到木伦的驾车距离

见此情形娜何雅只能叹口气:「那你们多加小心吧!要是有事情记得给大使馆打电话或者给我打电话吧!我只能说你们还是年轻才敢如此冒险!」

于是我们互留了联系方式。

(注:写到此我心中感慨万分,这件事过去了快14年了才写出来,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餐厅如何了?很多东西都没有纪录下来,只希望她那边能好起来吧!)

当然之后去库苏古尔湖的旅程更加惊心动魄,甚至感觉离死亡很近。事后想想我们当时确实是年轻气盛、天不怕地不怕!现在想想看依然十分后怕!

未完待续

后边故事更精彩

希望大家多加留言互动,

点个关注、在看和赞哟!

狼天行VVL

一个喜好冒险和烹饪西餐的草原汉子,时不时分享一点美味精神榨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