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旅游

行游庐南川藏线——春来上春山

2024-05-05旅游

今年早春时节,连续下了几场雨,小区里刚盛放的繁花,在雨打风吹中噗噗簌簌地落下,早晨出门看见道路已成花径,「小径红稀」,每一步都是「踏莎行」。心下怜惜间,抬头却又看见,花树上点点柳绿片片花红,原来春依然在梢头。

清明前天气晴好,应同学之约,回了一趟庐江,既为会友,更为赏春。小区的春很美很精致,但总是少了许多的况味,这或许就是「春愁」。古人云: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离人的「春秋」,都留在了故乡,只有故乡枝头的「红橙黄绿青蓝紫」,才最能抚慰远离的乡思。

春来上春山!「二月天杨柳醉春烟,三月三来山青草漫漫,最美是人间四月的天」,在老友的陪伴下,在明快的歌声中,我们驱车前往「庐南川藏线」。

「庐南川藏线」是家乡庐江县的一处旅游景观,全程据说有120公里,途经矾山、龙桥、罗河、泥河4镇,沿山区曲折的盘山道路,打造了「九曲十八景」;全线以矿文体验、富硒康养、竹海观光、自驾越野等为主题;驱车自驾而行,沿路可见云雾、溪流、山峰之绮丽风光。

老友的老家,就在庐江龙桥镇,他是从农村来到县城读书的,现在是博士、大学教授。他的人生就如老家的山路一样,一路曲折一路风光——大学毕业后先做销售,把祖国大好河山跑遍之后,转回身清心净性地走进书房,读书考研,再然后读博、做访问学者,现在是省城一所高校的老师。

我们是从「庐南川藏线」西入口进去的,老友说跑反向了,应该是从东往西走,这样跟随山的走势,车的右侧不会被山坡阻挡,山外风景可以一览无余。但是既然走反了,我们就反向而行吧,有心处处处有景。

车行在山道上,眼前的盘山公路犹如五彩斑斓的彩带,在青山翠绿之中蜿蜒;晃晃悠悠中,迎面的山坡退后又前来。「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这种感受的奇妙,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山坡上绘制了许多的卡通画和标语,例如「在自然里//寻找//一些生活的//小美好」,就让人顿生「翻山越海,遇见美好」之感。

因为要在山上修建民宿,一辆大吊车横停在路中,阻隔了车辆的过往,我们也就势在山路最高处停下,正好下车休息一下,看看远处风景拍拍照。站在春山之上,放眼远眺,庐南风光尽收眼底,远远近近、高低起伏、层峦叠翠的山林中,竹木枝叶繁盛,绿意欲滴,映山红丛丛怒放,艳艳似火;盘旋的山道曲曲折折,那一道一道连续的弯,就如荡开的层层「波浪」,而每一层的「波浪」,又仿佛美人的臂弯,散发无尽的风情……

此时发现最高处竟然还有无线网络,真是高处不仅有风景,更有惊喜。即刻把刚拍的照片发给老父亲,告诉他:我们在「庐南川藏线」。很快,父亲的回复就来了:那里许多地方留下我的足迹,改日我重返矾山,也要走一趟「庐南川藏线」!

淡云飘天际,春日草木深。其实,老父亲跟「庐南川藏线」有着较深的渊源。他大学毕业后,于1972年元月5日去矾中(庐江县矾山中学)报到,在那工作生活历时六年零三个月,于1978年3月25日调离矾中。那一带的山山水水,那一片的住户人家,他几乎都走到过,除了教师本职经常去学生家走访以外,还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劳动和勤工俭学。出身农家的父亲,虽然身量不高,但是身体素质挺好,声音洪亮,不仅语文课教得好,劳动和体育也都是好手。

在矾中的六年,父亲深受学生家长的尊重和学生的爱戴,时至今日,他的那些学生还经常来看望他,组织同学会一定要请父亲到场。犹记得,矾中76届同学40周年聚会时,年逾古稀的老父亲在台上的致辞:为了重温当年的学习氛围,还是让我这位语文老师带同学们重新走进课堂吧,大家一同学习鲁迅杂文、毛泽东诗词、样板戏等课文。现在请允许我给大家朗诵一遍毛泽东主席的词——【沁园春·雪】,找回一下当年的感觉,品味一下有没有当年的味道。如果有,请给老夫点个赞,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那一夕的欢会,老父亲很感喟,既是因为师生间的深情厚谊,更是因为父亲忆起了他在矾山、龙桥的青春岁月,刚刚大学毕业的青年君子,在课堂上的激昂澎湃,吸引了多少更青春的少男少女,将他们孜孜渴求的目光投注在其身上……

我跟老友说起父亲的往事,老友唏嘘不已,他如今也是一位受学生敬重仰慕的师长。两位教书育人的同行,在他们的「故乡」,在交错的时空里,共同面对这「故乡」的春山,想来应是各有感慨吧。

春色未阑,花儿红艳。在这大好的春光里,我们继续向上向前。只有在最高处,才能眺览这「九曲十八弯」山路的全貌,就如我们回头看过往的人生——起点虽不相同,但终点都是向高处。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春山之上,我与老友携手而行,远处层层群山如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