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旅游

五一长假旅游业迎来爆发,是「口红效应」的体现?别胡扯了!

2024-08-21旅游

最近「口红效应」这一说法特别火,五一长假期间全国各地旅游出现高峰,有人把这说成是「口红效应」,但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对,为啥这么讲?先给大家简单讲讲啥叫「口红效应」。

简单来讲,「口红效应」说的就是消费降级,拿便宜货取代贵的来满足日常所需。具体点说,女生都爱美,爱打扮,有钱的时候会买各种面霜、眼霜,一瓶常常得好几百甚至上千块;没钱的时候买不起了,可也不能脏兮兮的,就只能买些便宜的化妆品,像一两百元一支的口红就是典型。所以在经济不行、大家平均收入降低、多数行业都不好的时候,口红厂家反倒赚超多,销量猛涨,这就是「口红效应」,像「方便面效应」跟它差不多。

今年五一长假的旅游消费算「口红效应」吗?好多人都认为算,因为跟车子、房子这类高价商品相比,旅游的消费确实少很多。要是把车子、房子当作高端化妆品,那从价格看旅游消费还真跟口红支出差不多。但是,这种看法有偏差,理由有三个。

第一,住房、汽车和旅游压根就不是一类消费,相互之间没一点能替代的地方。拿花几百万的跟花几万甚至几千的来比,这本身就没道理。口红和化妆品价格也就差个 10 倍左右,功能还差不多;可房子和旅游价格能差上百倍,旅游既没房子的居住和投资属性,旅游给人的那种精神上的愉快和放松房子也给不了,汽车也是这么回事。

第二,乘联会的数据表明,2023 年 3 月乘用车市场的零售额是 158.7 万辆,跟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0.3%,跟上个月相比增长 14.3%。至少就 3 月而言,汽车销量压根没减少。所以,就算不考虑功能上没法替代这一点,「口红效应」里高价商品需求量大幅下降这个最基本的要求也达不到。

第三,旅游属于暂时性消费,住房和汽车属于耐久性消费,可单看单位价格,旅游反倒更贵。拿汽车来说,假定一辆车 20 万元,能开十年,平均一年支出 2 万,再加上保险、汽油、保养这些花费,一年总共支出大概 4 万,平均到 365 天,每天 110 元。这可比旅游低多了,就算穷游一天也得花好几百呢。

总之啊,五一假期旅游的火爆压根不符合「口红效应」的情况,有些不专业的财经自媒体非要弄个专业名词,把社会现象往上套,来显摆自己有独特见解和专业水平。这种牵强的解释只能表明他们水平不行,根本没看清现象的实质。

依我看,五一到处人山人海,这跟两个方面有关系,一个是需求集中爆发出来了,另一个是现在出境游还没恢复呢。

咱们先讲讲需求的集中释放这事儿。三年疫情期间,好多人连所在的省甚至市都没出去过,我觉得这样的人肯定不少。2022 年年底到 2023 年年初,咱们国家疫情管控措施放开了,接着就是 2023 年春节,那会儿刚恢复,旅游需求没完全释放出来。4 月清明节就放一天假,时间太短,而这次五一假期可以说是后疫情时代头一回正儿八经的长假,不少憋了三年没出去旅游的人可憋不住了,于是就有了「报复性旅游」,其实就是需求集中释放啦。

咱们再聊聊出境游的事儿。国外好多国家早就不管控疫情了,可因为俄乌冲突弄出了禁飞区,去欧美的航线得绕路,这让出境游,特别是去欧洲国家游玩变得不方便了。

就这事儿我特意问了在旅行社工作的朋友,他给的答复跟我想的完全一样。他说现在出境游还是不好做,飞行时间长、转机费劲、旅行成本高,把一些想出国玩的游客给吓退了。他觉得等俄乌禁飞区取消了,境外旅游才有机会火起来。今年五一假期有 5 天,再请两天调休能连休 7 天,够一次出国游了,可出境游需求没被满足够,原本打算去国外的旅客变成了国内游客,让景点人更多更挤了。

最后啊,我觉得真正的「口红效应」压根不是旅游市场的火爆,而是那些更便宜的娱乐方式成了主流,像电影院一票难求,卡拉 OK 订不到房间这类情况。原因很明了,旅游从来就不是便宜的消费方式,要是饭都吃不饱,谁还有心思去游山玩水?何况节日期间酒店和景点的价格比平常还高,从这方面看,五一旅游可不是消费降级,而是消费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