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旅游

【行走徽州184】古筑:民国的中国地图上,黟县除了县城就只有它

2024-08-09旅游

【行走徽州184】古筑:民国的中国地图上,黟县除了县城就只有它

司马狂/文

别看我自诩徽州通,但我这些年行走徽州的轨迹多数还是在歙县境内。对于黟县,我与常人一般,也就知道西递、宏村、卢村、塔川,这些因为有景点而名声在外的村子。之所以会走到古筑,全赖杭州徽学会秘书长邵政先生,他夫人家在古筑。邵夫人娘家姓朱,并非古筑土著,其曾祖自潜山逃难至此。到如今,四代人繁衍生息,也渐渐扎下了根基。村口那油榨坊,便是邵总老丈人的产业。这油坊,追本溯源其实本是古筑孙氏的祠堂,堂号「精义」,俗称「亿公厅」。新中国成立后,先改为生产队的粮点,后改为油榨。

按照资料显示,古筑是中国传统村落,可在朱家油坊附近,我能见到的多为新房。草草饮了茶水,邵总带着我们往村子里走去,才渐渐有了古村落的感觉,脚底下的路亦由水泥路变成了石板路。石板路两旁,新宅老屋并存,看着都是民居,其中有一户人家的门上,以毛笔书就「金竹山房」四字。可惜的是这门额题字既无款识,也没有题字时间,唯一能够知晓的唯有宅子如今的主人叫孙元希,是当地有名的医生。只是不晓得,这孙大夫行医究竟是自己进修来的,还是其祖上便是世代名医了?

走着走着,这条名为「古筑街」的老街,突然就有了变化,路更为宽敞了,石板路两侧不再是大门紧锁的民宅,取而代之的是商铺。这些商铺,有新有旧。老式商铺一层是木铺板,楼下经营楼上住人。想当年天刚亮店铺里的学徒就忙着把一块块木铺板卸下来,收拾停当准备开张。待到夜晚,又一块块安装好,才能打烊。那时候的古筑街,在整个黟县都是赫赫有名的,两里多长的古筑街,鳞次栉比地分布着各式各样的店铺,周遭十里八乡的人们采办生活所需都是来此,俨然是黟县西南地区的商业中心。

如果说「古筑街」是古筑的商业中心的话,那「东边街」和「西边街」则是纯正的居民区。穿行在古筑的巷弄里,见到由一栋旧宅改成的敬老院,门上也有石额,题着「富春名宗」。所谓富春名宗,其实就是指代的孙姓。要知道,孙姓历史上最为出名的莫过于东吴孙权家族了,而孙权家便是富春人士。不过古筑的孙姓并非自浙江富阳迁徙而来,他们的始迁祖叫孙本梓,他是从月塘坡移居而来,在到月塘坡之前,孙姓居黟县县城,一世祖名为孙师睦。孙师睦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人,原本世代住在广陵,为了躲避同为孙姓的孙儒兵燹,举家迁往黟县。一直传了九代人,到南宋时期,孙本梓才定居古筑。有意思的是,孙本梓自号「古筑先生」,到底是先有古筑,才有古筑先生,还是先有了古筑先生,所以村子才叫古筑,已经成为很难解开的历史谜团。

古筑在黟县,绝对是数得上号的大村落,历史上古筑有「四门八关」的说法。这四门乃是孙姓衍脉的四个分支,分别是:尚古门(前门)、尚叙门(上门)、尚德门(下门)、尚义门(里门)。而所谓的八关,则是包含孙姓在内的孙、程、李、汪、黄、何、毕、耿八大姓氏,他们先后定居在古筑村内。如果繁多的姓氏和孙姓衍脉之广都不足以让你信服的话,那么孙天健老人回忆自己小时候,也就是民国时期,亲眼见到中国大地图上,整个黟县除了县城,也就只标注了古筑,是不是会让你有更直观的认可了呢?

行走的徽州村落越多,越发感受到行政区划的变革,对于一些原本富庶无比的村落,影响就越大,古筑就是如此。我在古筑村中,瞧见了「西武影剧院」,那苏氏建筑风格,实在太有时代痕迹了。所谓的西武,是乡镇一级单位的名称,最早是新中国刚成立时期的西武区,后来黟县改设12个乡镇的时候,也有西武乡的一席之地,西武乡的乡政府驻地一直就在古筑。乡镇撤并后,西武乡并入碧阳镇,古筑与不远的黄村合并成立「古黄」行政村。乡政府撤了,古筑对于周边村落的辐射力也就下降了,当初的繁华也就逐渐在城镇化的浪潮中消失不见。

其实,身处黟县的古筑非常可惜,这可惜既是因为周遭的古村落太多,没办法凸显出来。也是因为,原本的很多建筑物,都在建国后的这几十年中损坏了,否则哪怕就在西递宏村边上,古筑也丝毫不落下风。虽然有些可惜,但古筑村内还是有好些老宅子,值得外人去探究一番的。你且看那一片宅院,绵延而去,占地之广,蔚为壮观,这样的人家,祖上定然非富即贵。门开八字,这个风格在古筑的老宅中也是常见的,导游们都在演绎着,门开八字必是官宦人家的故事,至于真假我也不知道了。

眼见着金乌西沉,我们只能匆匆往回赶,想要对古筑的村史有深入了解,或许我得专程再走一遭。不过,我匆匆一瞥间,就明显感受到了古筑的房屋建筑和歙县的差异。旁的不说,就说那木扉吧,歙县一般鲜有单独用在大门外的,并且这些木扉不论实心还是中空的,中间都做了一个实心的圆。我不懂古建筑,无法去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么个实心圆,但它给到我的就是一种美感。相比祁门、婺源那边的建筑物,徽派中带着赣味,古筑的建筑物没有这种「赣里赣气」,却又在很多细微处,能够感受到和歙县的差异,这或许就是多走一走的好处。

待到我准备写古筑的时候,找邵夫人索要图片,这才发现,上次去的时候,因为时间有限,其实还有很多地方未曾走到。看着这些古筑的照片,最让我有兴趣的莫过于古筑的井。古筑村内有数口古井,井沿都很窄,看着也就刚刚够放水桶的。其中有一眼井,名为「三园」,井沿上加了一块石头,石头另开三个圆洞。一井开三眼的我见多了,这样一个眼之上,另外加石头,再分成三眼的属实没见过,真不晓得如此做的意义是什么?无独有偶,另外一眼井,也在井沿之上,另外加了一圈石头,形成上下两个井沿,而且两石材质不同,打眼就能看出区别来。更让人惊讶的是,两个井沿都加了箍,这可比歙县的打箍井有趣多了。上井沿的石头,硬生生被勒出道道深痕,时光也就在这井沿上的道道勒痕里流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