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旅游

【历史文化】闹中取静吕祖庙‖申福建

2024-01-29旅游

闹中取静吕祖庙

申福建

吕祖庙,作为地名,内江人大都知道,但少有人去过。

绵亘蜿蜒的千里沱江在这里拐了个湾,故名岛湾,岛湾上面有座山,叫作化龙山,吕祖庙就在化龙山的最高峰。从东汉置县汉安,北周称中江,隋改内江,到成化五年(1469)前,县治所均在岛湾。岛湾那并不宽阔的平坝曾作为县治所,让人难以想象。

隔江而望,化龙山低处树木掩映,高处重重楼宇,看不见吕祖庙的半点儿踪影,真是「大隐隐于市」。民族路从内江旧城延伸过来,路牌上的「吕祖庙(佛灯寺)」,让人生疑,到底是吕祖庙还是佛灯寺?

佛灯寺山门

多少次从民族路走过,多少次想去看看却总没成行。看到内江县志中关于吕祖庙的记述,激起我的探究欲望。

民族路就在化龙山半山腰,外面是日夜奔流的沱江,靠山边才有房屋,俗称半边街。半边街的一座居民楼有个「吕祖庙(佛灯寺)」的指示牌,沿着窄窄的楼道走上二楼,一个斜坡呈现在眼前,顿生「别有洞天」之感。转入上山梯步,攀登几十级台阶,就来到吕祖庙。

吕祖庙入口

山门前小小的院坝中心,五星红旗迎风招展。文化墙上,镌刻着李果青、曾国武、智常等内江知名书法家的书法作品,「众善奉行」「有容乃大」「诸恶莫作」「俭以修身」「静以养德」「厚德载物」「明月清风」「开心一笑」「慈悲喜舍」......这些作品厚重典雅、寓意深刻,慢慢看、慢慢悟,心也就静了下来。

吕祖庙文化墙

两块碑上,分别刻着「化龙山」「龙山挹秀」。碑虽新,却让人顿生沧桑感。还有多少内江人知道此山名叫化龙山?还有多少内江人知道「龙山挹秀(翠)」曾是内江一景?

化龙山碑及龙山挹秀碑

据【〔嘉庆〕内江县志】载,「化龙山。治西里许。有朱真人遗迹。旧有观曰凌风,曰长生,有冷然、长乐洞,列邑景。」曾经的化龙山,山色葱茏,满目苍翠,沱水北来东去,白鹤翩翩起舞,符合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据【〔康熙〕内江县志】载,「城西关外,朱真人之醮坛也。尚书黄福题云:‘中川城外旧仙坛,人去名存事可叹。犹记当年经过日,一鞭残月五更寒’」。因此,「龙山挹翠」「醮坛晓月」均为内江古十二景。一座山,两个内江古景,让人心生向往,那时的化龙山该有多美?挹者,舀也。「龙山挹翠」的意思是,仿佛用大瓢舀起翠绿的颜料泼洒在化龙山上,远远望去,化龙山就像一块硕大的碧玉。我突发奇想,内江籍国画大师张大千的泼墨泼彩技法,是否也潜意识受到「龙山挹翠」的启示?

吕祖庙匾

山门正面挂着「佛灯寺」的匾额,背面是「吕祖庙」。

据佛灯寺(吕祖庙)寺情简介,吕祖庙始建于唐,始名长生观。

长生观,是道家追求长生不老的修炼场所。修道,就是追求清静无为、离境坐忘、安静自然,因此,道观必须安静、整洁、庄严。那时的化龙山上几无人烟,一面是波涛汹涌的沱江,一面是涓涓细流的玉带溪,应了诗句「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道家修炼的理想场所。

【〔光绪〕内江县志】如此记载纯阳观:「嘉庆十一年,奉文载入祀典。十九年,邑令顾文曜捐買县西化龙山基址,绅士罗良存等募众修建。」吕祖庙天王殿里保存有碑文,右边墙上是清乙酉举人江维斗撰、邑庠晏维齐书的【重建吕祖庙募资序】,记有「嘉庆丙子,邑侯顾如圃明府因众志创建观宇前祀,纯阳后祀……今夏闰四月久雨后楹倾圮并毁近垣……」左边墙上是安居乡学正李廷桢撰、邑庠晏维齐书的【培修吕祖庙落成刊碑序】,记有「吾邑西关外化龙山,旧有纯阳观......惜世远年湮,规模狭隘……丁亥孟夏月后殿倾圮,众议培修而艰于资用,爰禀邑侯罗公倡修,醵簿普化嚢金……」。

由此观之,长生观坍毁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建成纯阳观。清道光丁亥(1827年)纯阳观后殿倒塌,募集资重建,更名吕祖庙。

重建吕祖庙募资序

「文化大革命」中,吕祖庙被破坏,庙产划给企业,改为工厂职工宿舍,仅存地名。2009年,经市、区两级政府批准,吕祖庙更名为佛灯寺,作为佛教活动场所予以开放,2011年被批准为内江市文物保护单位。至今,周围沿街店铺和社区仍用吕祖庙名字,进吕祖庙路口就有吕祖庙副食、吕祖庙茶园。

吕祖庙很袖珍,面积约600平方米,是一座「三进式」庭园,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厢房、后院构成,真是「庙小乾坤大,天高日月长」。

高大庄重的风火墙

屋脊和风火墙高大庄重,造型精美,镶嵌着的瓷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于朴素中自带威严和气势。

山门上的对联是:「雨花知佛意,流水识阅心」,把看似神秘的佛教教义具象化,雨花飘洒、流水淙淙就是禅意,佛无所不在,道无所不在。

第二进殿是大雄宝殿,门柱上的对联是:「放下时何物是我,担取去那个为谁」。放下欲望后物我两忘,何必把不知为了谁的烦恼压在自己肩上。

第三重殿是观音殿,门柱上的对联是:「吕祖千秋寿,佛灯万代明」。阐明了吕祖庙和佛灯寺一脉相承的关系,千秋寿、万代明必须依赖于祖国的繁荣昌盛、万古长青。

从侧门进去,面对沱江,有一个小小的园子,花草茂盛,盆景秀雅,取名「苟园」,是「苟且算个园子」之意吧!上面的楹联是:「闲云不系东西影,野鹤宁知去住心」,出自唐代李群玉【奉和张舍人送秦炼师归岑公山】,表现出一种无拘无束、来去自如的心态。客堂以「定慧」为名,上面的楹联是:「有空多读书,无事少出门」。「多读书、少出门」,真是人生大智慧。

【〔民国〕内江县志】载:「邑之西关外,旧有化龙仙境。昔人佥曰:为朱真人名也,而不知为纯阳吕祖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从历代内江县志记载可以看出,吕祖庙因朱真人而传名。朱真人,郢县(今湖北江陵东南)人,九岁慕道出家,是修为很高的道人。宋咸淳九年(一二七三),朱真人游历内江,隐于化龙山冷然、长乐二洞修炼,以清新脱俗的诗传世。

【云游布道内江】:「郭外郊西柳色芽,东流注目浩无涯。江明白白红红树,春在三三两两家。几度来临逢社燕,一樽相对到昏鸦。此邦物色吟成画,高谢山中景致佳。」这是朱真人在吕祖庙修炼时看到的春天美景。柳色青青,沱水无垠。江水澄澈,桃红李白,春到千万家。燕子呢喃,清茶相伴。江山如诗如画,感谢大自然的馈赠......一副恬淡温馨的山水画卷仿佛就在眼前。

【题冷然洞】一:「不踏轻红尘,扁舟寄此身。江湖双短鬓,天地一闲人。换酒穿红鲤,调羹芼紫莼。醉来歌一曲,流韵满青苹。」通过渔翁远离红尘、寄身扁舟、打扮自在、闲散自如、鲤鱼换酒、莼菜调羹、对酒当歌、韵满青萍的描写,表达出朱真人超然物外、无欲无求、自在洒脱的人生态度。

【题冷然洞】二:「江山秀丽有奇峰,云水悠悠物外通。容足安夷寻达士,无缘寄语在乘风。」绿水青山奇峰高耸,云水悠悠相融相通。内江(曾设汉安戍,安夷借指内江)给了我寻找明智达理之士的机会,可惜无缘相见,只能寄语与风。这是朱真人在悟道过程中高处不胜寒的感慨。

其实,朱真人有知音,赵贞吉就是他契合心灵的知音,可惜晚了300多年。赵贞吉(1508—1576),字孟静,号大洲,内江桐梓坝人,明代名臣、学者,南宋右丞相赵雄之后。现内江大洲广场,就是以他的号为名。

传说,朱真人从化龙山腰崩裂的岩石中发现了古镜与宝剑,后把宝剑沉入沱江江心,在水面安静时可以看见剑影,因此,赵贞吉在【长生观讲学示诸生】写有「剑隐几时潭自静,丹留何处鹤重还」的佳句。

赵贞吉有步朱真人【题化龙山】原韵三首,其三:「火中雪液长灵芽,会见超腾弱水涯。井灶无心飞圣药,鸡犬有分住仙家。尽听疏树千年鹤,莫比垂阳午夜鸦。闲笑茅君成道日,渡呼人世腊为嘉。」对炼取丹药、得道成仙的历程进行了描述,有点玄妙,但其中隐含着孜孜以求的精神和众生平等的思想。

明代内江才子游宦、邓才正、刘采也是朱真人的知音。游宦在【登长生观凌风台】中,用「村酒半酣欲归去,一声清磬夕阳中」描写半醉半醒、飘飘欲仙之时,被清脆的磬声惊回现实的美妙感受。邓才正的【春游凌风台】:「春拥瑶台紫气重,五云堆里度晨钟。怪来转觉三天近,身在蓬莱第一峰」,在他心里,化龙山就是蓬莱仙境。刘采【游挹翠亭】:「信步登云阁,凝眸漫倚栏。万松盘野谷,一水带层峦。隔山闻黄鸟,登台抱翠鸾。物华难属赋,惆怅坐更阑」,既是对山清水秀的赞美,也是笔力不逮的自谦。

【培修吕祖庙落成刊刻碑序】如此记述:「俯瞰双洲,每值春风秋月,远山横翠,江水澄清,岚光映澈之中,翻觉蓬莱方丈未必有如斯之境界,诚属吾邑之大观......」那时,在吕祖庙俯瞰,眼前是一片引人入胜的洞天福地。

而今,除了苟园外临江绝壁上的小平台,其他三面都被楼房包围。随着三桥贯通、甜城湖建成,大洲坝、小洲坝已隐入湖底,再没有北渡「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意味,再没有星星点灯的满江渔火,再也听不到那低沉浑厚的沱江号子,让人不免产生淡淡的愁绪。但看见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公路向远处延伸,一座座桥如彩虹卧波,不由自主地为这飞速发展的时代点赞。

内江市文物保护单位匾额

吕祖庙很清静,和尚加居士不到十人。据大师傅介绍,「即使节假日,来庙里上香的人也不多,正好可以清修」。出家人可以清修,但社会要发展,芸芸众生要生活,怎能停下匆匆的脚步来清修?

站在小平台上,清风拂过我的脸,温暖中带着馨香。这清风在历史的长河中辗转腾挪,或许拂过长生观,拂过纯阳观,拂过吕祖庙,如今拂过我的脸,这风会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又回来呢?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申福建(中共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主任)

供稿:中共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