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明舒法師:曾是四川大學碩士生,24歲出家,苦守千年古老寺院

2024-04-30國風

「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最難披」。順治皇帝的這句話向世人詮釋了人身難得,佛法難聞的重要性,他認為出家實乃精進大丈夫所為,並非一般人所能及。

但對於一個追求人生真諦的人來說,世間的功名富貴皆不是重要的,唯能做到清凈淡泊,無欲無求,身穿袈裟入佛門修行,利人利己才是最為難得可貴。

佛教在世間傳承了兩千多年,雖在歷史上經歷過各種洗禮,但晨鐘暮鼓警醒了無數名利客,經聲佛號喚回了無數苦海迷路人。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貧民百姓等,佛陀的智慧無不生機盎然,一一感化。

末法時代,雖然有不少人詆毀佛教,但是還是有一些人願意篤定前行,擁護正信佛教,他們寧願忍痛割愛,舍棄世俗的功名利祿,甘願擔負如來家業延續佛門香火。

例如寶雞西關金頂寺住持、陜西省佛教協會副秘書長、寶雞市金台區佛教協會會長、寶雞市佛教協會副會長——明舒法師就是其中一位。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明舒法師曾畢業於「四川大學」,取得歷史學學士和經濟學碩士學位。是歷史和經濟領域的高端人才。

但是,法師淡泊世俗的名利,無欲無求,從原來的不信佛到學佛,學佛到修行,修行再到出家為僧,願將此身奉獻給佛教事業。

明舒法師在出家後一路秉持佛制精進修行,堅持「日中一食,農禪並重」,在弘法利生的生涯中積極融入社會,踐行「人間佛教」思想,詮釋佛菩薩的慈悲心腸。

明舒法師為傳承佛法建寺安僧嘔心瀝血,不遺余力,甘願苦守千年古寺弘法利生,隨緣教化,先後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弘法人才,為寶雞市的佛教文化的發展書寫新篇章。

1968年,明舒法師出生於重慶市銅梁縣的一個農村家庭,俗名叫做舒雪松。

法師自幼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因家庭貧困多苦多難,飽受磨難,但父母仍對其寄予厚望,砸鍋賣鐵供他上學,從小便教他為人處事的大道理。

而明舒法師也不負父母所望,讀書期間勤奮刻苦,努力上進,在班裏成績優異位列前茅,屢屢獲得好評,深得師長的喜愛。1985年法師參加高考,以優異成績考取銅梁縣文科類第一名。

1985年,明舒法師進入「四川大學」讀書,報考了他熱愛的歷史專業,後於1992年在校完成學業,先後取得歷史學學士和經濟學碩士學位。

明舒法師在歷史和經濟學方面都擁有較高的造詣,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正是中國經濟崛起之時,以法師的才華和能力要是在社會上打拼立足並不難,事業有成娶妻生子過幸福生活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他卻對世俗卻不感興趣,上大學期間明舒法師因知識無法得到滿足而接觸到宗教,最終將心思永久的停留在了佛教,他認為佛學能給人生帶來正解與快樂,透過佛法的真理感知「世事難料,人生無常」之苦,因而引發了對人生問題的探索與思考。

之後,明舒法師把學佛融入了自己的生活當中,他在學校組建學佛的隊友,親近善知識,經常和同修到寺院聽經聞法,與高僧大德交流佛學心得,久而久之頗有感悟,善根煥發,發現能解決人生問題的答案皆在佛教之中。

1992年,因緣成熟之際,明舒法師毅然放下前途,於禪宗雲門宗祖庭廣東省乳源縣雲門寺禮佛源法師為師剃度出家,決定將此身奉獻給佛教事業。

出家的訊息被父母知道後受到了極力的反對,因為父母對佛教沒有深入的了解,又辛辛苦苦培養他上大學,明舒法師的選擇卻讓父母傷透了心,親朋好友也在指責他逃避現實,不負責任。面對世俗的評價,明舒法師卻不為所動,他相信自己的選擇不會有錯。

寺院條件極差,出家生活也較為辛苦,明舒法師一方面跟隨佛源法師學習佛門禮儀,另一方面則在寺中從事挑水、種地、做飯等粗活勞作,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清凈無為的修行生活。

不久,明舒法師因求法心切而先後前往密宗覺朗派主寺、四川省壤塘縣大藏寺、曲格爾寺參學,期間曾親近具緣海上師等多位大德高僧研習佛學,後得賜法名為阿旺土登尼馬(語自在·能仁教日)。

得法之後,明舒法師原本可以留在各地名山大寺弘法修行,但是他深知師恩難報,返回了雲門寺照顧佛源法師和協助寺院修建,在此先後擔任雲門佛學院講師、監學、知客、副寺、教務長等職。

在此期間,明舒法師幫助佛源法師培養了一大批年輕弘法人才,加上其戒行高潔,道行高深,平時講經說法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影響廣泛深入,深得各地信眾的贊譽。

2001年,明舒法師為續佛慧命,弘揚佛法,來到了陜西省寶雞市金頂寺,開始了修建唐朝千年古寺的春耕。

金頂寺位於陜西省寶雞市金台區西關街道辦事處轄區,始建於唐,重修於明,歷史上常有大德高僧在此住錫修行弘法,香火極為旺盛,後來到了文革時期,導致金頂寺毀於一旦,寺內落魄不堪,僧侶也不知所蹤。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全國宗教政策得到有效落實,沈寂已久的金頂寺也迎來了生機,當地政府為保護歷史文物撥款重修了一部份建築。

2001年,應廣大信眾和相關部門之邀,明舒法師甘願放下手中繁忙的工作,堪擔起重修金頂寺的重任。

初到金頂寺,明舒法師人生地不熟,手頭上也較為緊張,但是他不怕創業之艱難,包攬下建寺安僧的責任,一路披荊斬棘,嘔心瀝血,一步一個腳印的修建金頂寺。

原來的金頂寺占地面積僅有6.7畝地,經過明舒法師的努力和付出,金頂寺擴至面積達30畝,先後新建圍墻二百余米,地藏殿一座(附屬房屋12間),山門一座(附屬房屋14間),並鑿深水機井一口,觀音殿一座(附屬房屋11間)、流通處一座(附屬房屋2間),海會堂一座(1200平米,附屬房屋2間)等。

在明舒法師的帶領下,金頂寺由此煥然一新,千年祖庭香火得以延續相傳。與此同時,而明舒法師也擬定嚴格的寺規寺風,僧侶們註重威儀,持戒精進,刻苦參學,堅持日中一食,農禪並重的作風,得到了各方的稱贊與愛戴。

寺院建成之後,僧侶和信眾從此有了棲身之地,寺裏的條件也漸漸好起來,有了無線網和通訊等公共設施,信徒越來越多,香火越來越旺盛。而明舒法師卻一直堅定慈悲平等的思想,永遠對寺院商業化說不。

自2005年起,明舒法師便先後擔任陜西省佛教協會副秘書長、寶雞市金台區佛教協會會長、寶雞市佛教協會副會長等職。法師身兼多職自感責任重大,一心致力弘法和佛教事業發展,使寶雞佛教文化在當地發展迅速,流傳開來。

另一方面,明舒法師還特別重視推廣「人間佛教」思想,積極融入社會關愛弱勢群體。多年來,明舒法師在從事賑災、扶貧、助學等公益上連綿不斷,善行遍布四方,彰顯佛門大慈大悲精神。

從碩士研究生到吃苦的和尚,明舒法師住世修行弘法三十余年,隨緣教化眾生無數,建寺安僧不遺余力,實踐了出家人該有的本分與責任。

就是這樣一個平凡的法師,放棄遠大前程出家為僧,舍小家為大家,發展佛教文化,這種淡泊名利,偉大無私的精神為世人所嘆服。法師為佛教而生,為佛教而興,堪稱佛門一代龍象,眾生之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