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古典詩詞中的17種隱逸意象,您知道幾種?

2024-06-09國風

隱逸是古代士大夫仕途失意,厭倦官場後的歸宿之一。西晉的竹林七賢、東晉的陶淵明、唐代的孟浩然、宋代的林逋……,他們或嘯傲泉石,舉杯邀月;或柴門篷戶,安貧樂道;或躬耕隴畝,閑話桑麻;或凈身修禪,妙辯莊老。性之所至,高絕風塵。中國文化中的隱逸情結非常濃厚,經久不散。菊花、修竹、長松、三徑、五柳等點綴於詩壇上的諸多隱逸意象為瀟灑出塵、歸隱山林、遁世無悶的隱者建築起了一座座多彩的精神家園。

1.梅花

梅花是山林隱逸者的精神寄托。高山幽谷荒村水澤,淩寒獨開暗香浮動,遠離塵世孤芳自賞,梅花的這種生態與處江湖之遠的山林隱逸者有天然相近之處。

謝枋得【武夷山中】:「十年無夢得還家,獨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幾生修得到梅花?」南宋大廈將傾,山河淪於敵手,天地寂寥,煙籠雨霽,隱居閩中的作者是以傲霜吐艷的梅花作為精神支柱的。

楊無咎【柳梢青】:「為愛冰姿,畫看不足,吟看不足。已恨春催,可堪風裏,飛英相逐。只應自惜高標,似羞伴、妖紅媚綠。藏白收香,放他桃李,漫山粗俗。」楊無咎不願依附權貴,朝廷屢召不應,作此詞明誌。那些「妖紅媚綠」的漫山「桃李」,阿諂趨奉,醜態百出。梅花「自惜高標」羞於與之為伍,這首詞表達了詞人寄跡山水的隱逸情懷。

「風流無俗韻,恬淡出天姿」的梅花香徹隱逸詩詞,是歷代文人墨客送給孤標者的一束心香。

2.月亮

懸掛在中國古典詩壇上空的月亮是多情的。她是一種意象,一種文化符號,更是一種審美意趣。月亮空明、澄澈、高潔的品性,在為山川增色的同時,也引無數隱逸詩人折腰。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暝】)皓月當空,山泉清冽,詩人坐擁溪月,石徑探幽。明月、清泉等意象表現了詩人遠離俗世,寄情山水田園的人生選擇。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陶潛【歸園田居】)灑遍田野的是月光,也是詩人自耕自食、高蹈避世的愉悅。多情的月亮,詩人的知己。月亮不僅僅是光照人寰的普通星體,更是通脫淡泊的隱逸情懷的象征。

3.菊花

菊花,花之隱者也。「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東籬下悠然采菊的陶淵明,以田園詩人和隱逸者的姿態,賦予菊花獨特的超凡脫俗的隱者風範,菊花從此便有了隱士的靈性。

陶淵明【和郭主簿】:「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 詩人筆下的菊花素凈文雅、色彩燦妍、風骨堅毅、令人羨慕。菊花豐富的意趣正好體現了陶淵明對幽靜安逸生活的向往。

孟浩然【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流露出詩人對恬淡安好,幽獨高雅的隱士生涯的神馳。

4.松柏

「歲寒,然後知松柏後雕也。」(【論語子罕】)松柏孤直耐寒,是傲霜鬥雪的典範,也烙下了隱逸者孤傲耿介的情結。

「孤標百尺雪中現,長嘯一聲風裏聞。桃李謗她真是佞,藤蘿攀爾亦非群。」(李山浦【松】)「清泉絕天一塵染,長松自是拔俗態。」(蘇舜欽【無錫惠山寺】)詩人托誌趣於長松,道盡了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的高尚情操。

「偶來松樹下,高枕石頭眠。山中無歷日,寒盡不知年。」(李膺【隱逸】)詩人以石為枕,以松為伴,恬淡平胡,率性而為,傲視塵俗,徹底領悟了「遁世無悶」的妙趣和真諦。

5.桃花

桃花作為桃源的意象,飽含了詩人的隱逸情懷。

「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是一年春,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謝枋得【慶全庵桃花】)宋末元初的謝枋得在詩中把自己隱居地比作桃源,將自己比作桃花源中的「避秦」之人,像桃花源中一樣不記時日,看到桃花開放才知道又是一年的春天來到。詩人看到落英繽紛,花落流水擔心會有「漁郎」問津,害怕暴露「桃源」所在,表現了作者隱居的堅定態度。

「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李白【山中問答】)山中一溪桃花,一脈流水,一山青翠,一心清閑,別有天地而自得其樂。桃花流水,自自然然,清明亮麗,不汲汲於榮,不寂寂於逝的風調,令人聯想到寵辱不驚,淡泊處世的隱士風采。全詩借「桃花流水」抒發詩人高蹈塵外,醉心山林的隱逸情懷。

6.麋鹿

麋鹿素有「瑞獸」之譽。性喜山澤,體態雄偉,角如梅枝,尾似長鞭,或靜如處子,或動若脫兔,自有一種超然情趣。這種超然情趣令人聯想到逍遙自在,淡泊處世的隱士風采。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友人生活在一個山青水秀、林茂竹修的地方,可以目接飛泉,耳聞鐘聲;可以與麋鹿為伴,與青松為友;可以浪跡山林,心遊道院。這首詩借麋鹿等意象謳歌朋友放浪山林,去留無蹤的隱逸風采。

7.雞鳴、犬吠

說到雞鳴、犬吠,我們會想到陶淵明在【歸園田居】中描寫他理想的田園生活時的兩句詩:「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詩人在描寫自己遠離市朝紛擾的歸園田居生活時,常常會運用雞鳴、犬吠的意象。如陸遊【幽居】:「喔喔雞鳴樹,狺狺犬吠籬。謀生已過足,富貴亦何為?」詩人筆下的雞鳴、犬吠是太平生活的標誌,也是詩人趨本歸真、復返自然心境寫照。

8.竹

枝葉柔柔,鳳尾森森,龍吟細細,清秀俊逸的修竹以神姿仙態,瀟灑自然,素雅寧靜、虛而有節之美與聖賢高潔、謙遜的情操契合相印。正因為竹如此引人,古代不少隱逸名士遠離紅塵,隱居深山僻壤,滿野竹林是他們最理想的解脫之地。他們以竹為伴,視竹為友,醉心竹林,尋找一種精神寄托。

「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裏館】)王維歷經安史之亂,飽嘗塵囂煩惱之苦後,拋棄功名利祿之念,隱居藍田竹裏館,潛心修行,徹悟佛法,靜習禪定,歸心淡泊。詩人托身於廣袤的竹林,沐浴於修竹篁韻之中,如癡如醉,沈溺其中。

「日晚愛行深竹裏,月明多在小橋頭。」(【七律池上閑詠】)詩人白居易,仕途幾經挫折,晚年退居洛陽。月照林上,竹影婆娑,詩人漫步竹間,賞月橋頭,愜意悠閑。白居易以詩言誌,借竹的形象抒發自已格守淡泊的人格和情操。

9.牧童、短笛、牛背

「牛得自由騎,春風細雨飛。青山青草裏,一笛一蓑衣。日出唱歌去,月明撫掌歸。何人得似爾,無是亦無非。」(棲蟾【牧童】)詩中春風、細雨、青草和牧童、短笛、老牛和諧地融為一體,景色自然怡人,牧童悠然自得。詩人以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畫面表達了對超脫世俗生活的贊美和向往。

「草鋪橫野六七裏,笛弄晚風三四聲。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呂巖【牧童】)這首田園牧歌不僅讓讀者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與恬靜,也讓讀者感受到了牧童心靈的無羈無絆,自然放松。詩中以地為床,以天為帳,饑來即食,困來即眠,無牽無掛,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反映了詩人對遠離喧囂、安然自樂的生活狀態的一種向往。

在古詩詞中,詩人常將率性而為、崇尚自然的隱逸情結熔鑄於牧童、短笛、牛背組成的清新悠閑的畫面之中。在隱逸詩人眼中,牧童、短笛、牛背不是客觀現實的再現,而成了詩人理想的化身。

10.柴門、巖扉、松徑

柴門、巖扉、松徑是表現隱逸生活典型的意象場景。這類遠離人寰的幽境與絲竹亂耳、紅袖飄香、車馬喧鬧的塵世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最易表達隱者返璞歸真、率性自然、恬然超脫的隱士形象。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孟浩然【夜歸鹿門歌】)「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山巖之內,柴扉半掩,松徑之下,自辟小徑,倚杖柴門,臨風聽蟬。這裏沒有塵世幹擾,唯有禽鳥山林為伴,隱者在這裏幽居獨處,過著恬淡而寂寥的生活。詩人遠離塵俗,自由自在的浪漫情懷,這份目無雜色,耳無雜音,心無雜念的舒適愜意,哪裏是滾滾紅塵、碌碌人間所能比擬的?

11.鹿門

【後漢書逸民傳】:「龐公者,南郡襄陽人也。荊州刺史劉表數延請,不能屈,後遂攜其妻子登鹿門山,因采藥不返。」龐公,即龐德公,東漢隱士。荊州刺史劉表請他做官,不就,後攜妻登鹿門山采藥,一去不回,隱居鹿門山,從此鹿門山就成了隱逸聖地。

「昔聞龐德公,采藥遂不返。隱跡今尚存,高風邈已遠。」(孟浩然【登鹿門山懷古】)「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孟浩然【夜歸鹿門歌】)這些詩句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心仰先賢,不汲汲於榮,不寂寂於逝,淡泊處世的隱士風采。

12.三徑

晉趙岐 【三輔決錄逃名】:「蔣詡歸鄉裏,荊棘塞門,舍中有三徑,不出,唯求仲、羊仲從之遊。」漢代蔣詡隱居後,在屋前竹下開了三條小路,只與隱士求仲、羊仲二人交往。後因以「三徑」指歸隱者的家園。陶潛 【歸去來辭】:「三徑就荒,松竹猶存。」唐孟浩然【秦中感秋寄遠上人】:「一丘常欲臥,三徑苦無資。」杜甫【贈特進汝陽王二十韻】「瓢飲唯三徑,巖棲在百層。」

13.五柳

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銜觴賦詩,以樂其誌。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東晉著名詩人、隱士陶淵明運用記傳體,假托五柳先生之名表明自己特立獨行、不與世俗茍同的情懷和人生追求。至此,「五柳」成為隱逸的代稱。「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詩人以陶潛自況,刻畫了一個忘懷得失、詩酒自娛的狂士形象。

14.東籬

語出陶淵明【飲酒】「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因以「東籬」指種菊花的地方。古典詩詞中常借以表現辭官歸隱後的田園生活或文人墨客閑雅的情致。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憑南軒以長嘯,坐東籬而盈把。」(楊炯【庭菊賦】)「西風吹帽,東籬攜酒,共結歡遊。」(柳永【玉蝴蝶重陽】)

15.梅妻鶴子

林逋,北宋著名隱士,為人清高孤傲,據說一生不仕不娶,曾經泛舟西湖,結廬孤山,植梅放鶴,與梅花、仙鶴為伴,人稱「梅妻鶴子」。「林處士鶴妻梅子,可稱千古高風矣。」(彭孫遹【金粟詞話】)後人用「梅妻鶴子」表示隱居或清高。「借問孤山林處士,但掉頭、笑指梅花蕊。天下事,可知矣!」(宋文及翁【賀新郎遊西湖有感】)「遙想處士風流,鶴隨人去,老作飛仙伯。茅舍疏籬今在否,松竹已非疇昔。欲說當年,望湖樓下,水與雲寬窄。醉中休問,斷腸桃葉訊息。」(辛棄疾【念奴嬌西湖和人韻】)

16.盟鷗

盟鷗指與鷗鳥訂盟同住水鄉,喻退隱。

「雖無刎頸交,卻有忘機友,點秋江白鷺沙鷗。」(白樸【雙調沈醉東風漁父】)古人往往盛贊鷗鷺「忘機」,正由於他們認為只有鷗鷺才沒有「機心」,才願與鷗鷺為友。李白就說:「明朝拂衣去,永與白鷗盟。」

「帶湖吾甚愛,千丈翠奩開。先生杖屨無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鷗鳥,今日既盟之後,來往莫相猜。白鶴在何處,嘗試與偕來。」(辛棄疾【水調歌頭盟鷗】)閑居無事,拄杖納屨,徜徉湖畔。因愛湖之甚,而及湖中之鳥,欲與之結盟為友,常來常往,一起優遊閑適。

17.鶴怨猿驚

鶴怨猿驚,用於表達對官場厭倦,有意歸隱的心情。

語出孔稚【北山移文】:「蕙帳空兮夜鶴怨,山人去兮曉猿驚。」「三徑初成,鶴怨猿驚,稼軒未來。甚雲山自許,平生意氣;衣冠人笑,抵死塵埃。」(辛棄疾【沁園春帶湖新居將成】)歸隱的園圃剛剛開成,白鶴猿猴都在驚怪,主人沒有歸來,歸隱山林本是我平生的誌趣,為什麽還老是呆在塵世裏當官,惹先賢隱士嘲笑呢!詞人以帶湖的仙鶴老猿埋怨驚怪其主人的遲遲不至,表達自己急切歸隱的心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