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唐玄宗傳世唯一墨跡——【鹡鸰頌】

2024-05-25國風

【鹡鸰頌】,是現存的傳為唐玄宗唯一的墨跡,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整件作品四十四行,三百三十一字,行書,鈐有「宣和」、「政和」、「內府圖書之印」、「部曲將印」、「晉府圖書」、「吳廷」、「石渠寶笈、「嘉慶」、「宣統禦覽之寶」等鑒藏印。曾經宋宣和內府、明晉王府、吳廷、清內府等收藏,後有蔡京、蔡卞以及清人王文治等人跋。

【鹡鸰頌】局部

【鹡鸰頌】其起筆與收筆少藏鋒,挺拔別致。書風雄秀,結體豐麗,用筆遒厚。書法作品整體風格豐腴流麗,雄健瀟灑,遒緊健勁,豐潤渾茂,有帝王之姿,充分彰顯了盛唐豐腴之美的審美特性。

王文治在卷後題跋中評價:「帝王之書,行墨間具含龍章鳳姿,非人文臣者所能仿佛,觀此頌猶令人想見開元英明卓逾時也。」

上半部:唐玄宗【鹡鸰頌】 下半部:王羲之【蘭亭序】【集王聖教序】

初唐以來,唐太宗提倡王羲之的書法,此卷書法,氣息蕭散灑落,豐厚腴美,果有大唐以肥為美之氣象,有行行淳厚之感。運筆精到,輕入重斂,點畫結構得右軍之意,筆實墨沈,神完氣足。整件作品明顯能體現出與王羲之【蘭亭序】【集王聖教序】的相似之處,是一件學習王羲之的傑作。

【鹡鸰頌】對後世書家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如晚唐書法家杜牧,我們從他的傳世作品【贈張好好詩卷】中可看到【鹡鸰頌】的影子。【大觀錄】也提到:「杜牧之【贈張好好詩卷】……筆法厚重,有唐明皇【鹡鸰頌】姿態。」

杜牧【贈張好好詩卷】(局部)

除了杜牧,米芾、趙孟頫等書法家也學習過【鹡鸰頌】,董其昌、王鐸還有臨本傳世。

董其昌臨本(局部)

【釋文】【鹡鸰頌】俯同魏光乘作;朕之兄弟,唯有五人,比為方伯,歲一朝見。雖載崇藩屏,而有睽談笑,是以輟牧人而各守京職。每聽政之後,延入宮掖,申友於之誌,詠【棠棣】之詩,邕邕如,怡怡如,展天倫之愛也。秋九月辛酉,有鹡鸰千數,棲集於麟德殿之庭樹,竟旬焉,飛鳴行搖,得在原之趣,昆季相樂,縱目而觀者久之,逼之不懼,翔集自若。朕以為常鳥,無所誌懷。左清道率府長史魏光乘,才雄白鳳,辯壯碧雞,以其宏達博識,召至軒檻,預觀其事,以獻其頌。夫頌者,所以揄揚德業,褒贊成功,顧循虛昧,誠有負矣。美其彬蔚,俯同頌雲。伊我軒宮,奇樹青蔥,藹周廬兮。冒霜停雪,以茂以悅,恣卷舒兮。連枝同榮,吐綠含英,曜春初兮。蓐收禦節,寒露微結,氣清虛兮。桂宮蘭殿,唯所息宴,棲雍渠兮。行搖飛鳴,急難有情,情有餘兮。顧惟德涼,夙夜兢惶,慚化疏兮。上之所教,下之所效,實在予兮。天倫之性,魯衛分政,親賢居兮。爰遊爰處,爰笑爰語,巡庭除兮。觀此翔禽,以悅我心,良史書兮。

局部欣賞

註釋:

方伯(fāng bó):殷周時代一方諸侯之長,後泛稱地方長官。漢以來之刺史,唐之采訪使﹑觀察使,明清之布政使均稱方伯;

藩屏(fān píng):屏障等;

宮掖(gōng yè):皇宮;出自【後漢書·和帝陰皇後紀】;

邕邕(yōng yōng):指群鳥和鳴聲;

怡怡(yí yí):和順,安適自得;特指兄弟和睦的樣子;

碧雞(bì jī):傳說中的神物;在雲南的歷史記錄中,「金馬碧雞」裏的碧雞指的就是綠孔雀。碧雞的傳說,誕生於兩千多年前的古滇國。在大量的古滇青銅器上,都可以看到孔雀圖案;

局部欣賞

彬蔚(bīn wèi):出自陸機【文賦】,指富有文采;

蓐收(rù shōu):又名該,中國古代神話中的金神、秋神、西方之神、天之刑神,五行神之一。少昊之子及其輔佐神。據【國語·晉語】記載,蓐收臉上長著白毛,有老虎一樣的爪,手裏拿著斧子。【山海經·海外西經】記載,蓐收左耳上有條蛇,騎著兩條龍;

兢惶(jīng huáng):驚懼惶恐;

良史(liáng shǐ):優秀的史官;指能秉筆直書﹑記事信而有征者;指信實之史書。

【鹡鸰頌】李隆基 / 行書

【鹡鸰頌】蔡京 / 跋文

【鹡鸰頌】蔡卞 / 跋文

【鹡鸰頌】王文治 / 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