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詩詞中的雪

2023-12-09國風

雪相較於它的寒冷,在古往今來的墨客心中,它那六花般散落的浪漫、它那寒酥般不消的堅毅、或是它那玉鸞般飛舞的豪縱則更為突出。

在大雪節氣裏,是最適合來讀讀詩詞中的雪的。

一位出征的軍士,迎風行進在漫天飛雪的歸途,雖饑餓難熬,但一想到家鄉那暖風中搖曳著的普都枝,一想到家鄉采摘薇菜時那喜悅的豐收景象,一想到家中還有盼望自己早歸的妻子,在風雪中艱難前行的軍士,心中不免湧出暖意,步履緩慢卻不乏堅定。

此時那【詩經.小雅.采薇】 中冰冷無情的雪一下子便將故土的溫暖烘托得淋漓盡致:

昔我往矣,普都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饑。

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雖沒有人能深刻體會這位軍士的遠在異鄉的孤苦之情,但這又算什麽呢,故鄉的溫情在召喚著他,再大的風雪也不能阻停他歸鄉的腳步。

同樣是大雪紛飛的日子,同樣遠在異地,北宋文人潘閬卻被事務牽絆不能歸家。當大雪落下時,他也只能孤獨地坐在窗前望向家鄉的方向,小酌幾杯以解思鄉之愁。

大雪擁蓬戶,寒夢不成歸。
孤坐北窗風,飄落辭家衣。
向曉酒力減,背壁燈影微。
誰知遊子心,暗逐長空飛。

——【雪夜有感】

比起周朝的那位軍士和北宋的潘閬來,晚唐詩人羅鄴則顯得更為淒楚悲涼。

年邁的他在飛雪的清晨和朋友依依惜別後,踏上了前往茫茫大漠邊塞的路程,他前行的方向正好和他家鄉的方向截然相反,也許羅鄴此時也預料到了這是他人生中的一條不歸路,所以在這條紛紛飛雪的去路上,他更為懷念起故土來。

一點燈殘魯酒醒,已攜孤劍事離程。

愁看飛雪聞雞唱,獨向長空背雁行。

白草近關微有路,濁河連底凍無聲。

此中來往本迢遞,況是驅羸客塞城。

——【早發】

在六花飛舞的時節,很能生發出人們的拳拳思鄉之情,更能激發起人們的報國熱情,在漫漫大雪中盡顯憂國憂民的情懷。

比如詩聖杜甫在【閣夜】 中這樣說: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千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

杜甫還在【對雪】 中這樣說:

戰哭多新鬼,愁吟獨老翁。

亂雲低薄暮,急雪舞回風。

瓢棄樽無綠,爐存火似紅。

數州訊息斷,愁坐正書空。

在憂國憂民的隊伍中,如果杜甫主打一個「憂」字,那還有許內送流量備援容錯機制打「豪」字的。

同樣在大雪之日,為保國家安寧、護百姓周全,遇到來犯之敵時,身為元帥府判官的盧綸,二話不說背刀上馬,同將士們一起在風雪中朝著敵軍疾馳而去,此時真是豪情漫天!

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和張仆射塞下曲·其三】

然而最豪的並不是「說幹就幹」,而是為了保家衛國,在冰天雪地中不屈地前行,甚至有時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隱忍、堅毅與樂觀。

兩度出塞、久佐戎幕的岑參在寫就【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時,就透出了他和邊塞將士的這份慷慨悲壯及不屈的豪情: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淡萬裏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北風席卷大地雖能吹折白草,但在岑參看來也只不過如春風般柔和無力;大雪漫天而降,邊塞盡被冰雪覆蓋,無邊無際白茫茫一片,在岑參看來那雪也只不過如樹上的梨花一般,僅供人玩賞罷了。

在這寒冬時節,將士們亦能且歌且舞,開懷暢飲,對嚴寒毫不畏懼,對敵軍更是蔑視一笑,就如同在風雪中凍結在空中的那面鮮艷的軍旗,毫不動搖、威武不屈!

同樣有著不畏艱險的精神且勇往直前的還有一支抗擊日寇的隊伍,將士們正踏雪行進在去往西北高原的山路上。

1936年2月,他們剛剛才突破了敵軍的防線,雖缺衣少糧、軍備落後,但他們是一支永不言敗的軍隊,他們不僅有著救國救民的信念,有著不屈不撓的精神,更有著慷慨豪邁的博大胸襟,這是前無古人的,他們是當代的英豪!

北國風光,千裏冰封,萬裏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沁園春·雪】(作者:毛澤東)

在這冬日裏,讀雪中的詩詞,讀詩詞中的雪,可豪情萬丈、可熱血沸騰,這或可抵禦那冬的漫漫嚴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