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儒學源流:儒家「和而不同」價值理念

2023-12-09國風

儒家非常重視「和」的概念。【論語】裏記載有若說:「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斯為美,小大由之。」 所謂和,一方面是指和諧、和平,具體指人與人、集團與集團、國家與國家之間和睦相處,沒有爭鬥。另一方面是指和合、合約,具體指差異性、多樣性基礎上的統一,求同存異,共榮共生。古代禮以別異,樂以和同,禮使社會等級化、秩序化,樂使社會中的不同階層、不同立場、不同文化者和諧共處。

古人認為,只有建立在差異性、多樣性基礎上的統一、和合,才能創造新事物,推動萬物發展使之具有生生不息的力量。周太史史伯曾說:‘夫和實生物,同則不濟。以他平他謂這和,故能豐長而物歸之。若以同裨同,盡乃棄矣。故先王土與金水木火雜,以成百物。」 多種多樣的事物聚集在一起,並達到平衡,這種以差異性、多樣性為基礎的統一體,才能產生新事物、新思想。如果只是相同的事物堆積在一起,沒有差異、沒有對比,只能趨同,這樣就也就不會變化、變革發生,新事物也將無從發生。

比如,一首動聽的曲子,一定是由各不相同的音符組合而成。如果只有單一的曲調、同一個音符,那就不會有人再願意聽音樂了。所謂的發展也必然建立在差異化的基礎上,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文化,相互交流、碰撞,才有可能產生新的觀念、新的體系。西方的地域並不廣大,但文化的多元化特征特別突出,所謂文化更新的速度與頻率相對的大些。我們中華文明,地大物博,但處在一個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中,文化相對單一,變革少,創新也少,所以基本維持數千年而極少變更。

人需要不同聲音、不同的顏色、不同的味道,需要豐富多彩的物質和精神生活才能發展,社會也一樣,健康的社會也需要不同的意見、不同的力量、不同的文化才能維持生生不息的變化,世界也一樣,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交流碰撞,相互制約,相互激勵,並存共處,相濟相生。正如【中庸】所說:「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列而不相悖。」

和而不同,既表現為海納百川的多元化共存上,也表現在堅守自我,在異質文化的交流碰撞中不喪失自我,堅守自己文化的本色。正如錢穆先生所說:「中國民族常在不斷吸收、不斷融合和不斷擴大與更新中。但同時他的主幹大流,永遠存在,而且極明顯地存在,並不為他繼續不斷地所容納的新流所吞滅或沖散。」

我們只有堅持以「和而不同」的態度對待自身的傳統文化,對待其他民族、國家、地域的文化,對待現代社會多元的文化觀念和價值取向,中華文化才能展現出活力和創造力,更新自身,創造出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新文化,為人類文明的發展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