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用現代科學看佛學(一)——「煩惱」和「苦」

2023-12-29國風

季顯偉繪畫

如果佛陀本人能聽到現代人用科學的思維模式對佛學的研究和思辨,他最可能的情緒大概是覺得這一切不管對錯,都是非常有趣的。把佛教中「超自然」的因素全都去掉,只留下哲學和冥想修行的方法論,就能用現代腦科學的方式來對接佛學了。

「佛學」是個比「佛教」更好的詞,或者說,有人把「佛教」這個詞解釋成「佛陀的教育」,這麽理解也很好。總之我們不能用宗教的眼光看佛學。相對於其他宗教,我認為佛學‬有個最大的優點就是它允許你「思辨」。事實上佛經中也記載了很多佛陀本人跟人辯論的故事,佛陀永遠都允許你提問,佛學從不要求你盲目的沒有緣由的去相信。

現代科學視角下的「煩惱」和「苦」

佛學裏有一個基本的論點就是——我們其實是生活在類似於電影【黑客帝國】裏的那個虛擬程式之中。意思就是我們平時所思所想的煩惱、快樂、痛苦等很可能都是錯覺。

1.什麽是「苦」

先說佛學裏的一個重要的概念「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陰熾盛。人生就是在受苦,這個意思被後人各種發揮。這些苦到底是什麽意思呢?是說這個世界故意讓我們受苦嗎?我們活著就是被世界懲罰嗎?還是說苦不苦跟人的修為有關呢?如果你是個覺悟者就可以不感到苦嗎?比如我就聽說過一個說法,說你之所以覺得苦,是因為你過於「執著」,如果你不那麽執著,就不會那麽苦了。

「苦」在佛學早期的著作裏還轉譯成「不滿足」,也許佛陀的意思是說我們的「苦」其實就是「不滿足」。

2.快樂是個錯覺

苦就是不滿足。從前進演化心理學上來看,人既然是前進演化的產物,前進演化必然會給我們的心理打上一些烙印。從生物前進演化的角度來看,人活著的目的就是傳播自己的基因。為了傳播基因,我們就要做各種事情——要吃飯,要找到性伴侶生孩子,而為了加強自己的生存權和生育權,我們還要打敗競爭對手,還要獲得聲望。但人畢竟是有思想的生物,也許有的人就想看看大自然的風景,享受歲月靜好,對傳播基因沒興趣,那怎麽辦呢?自然選擇怎麽才能讓我們樂意去做上面說的這些事情呢?

自然選擇給我們的心理做了三個設定:

第一,完成上面那些事你能獲得快樂。這很容易理解,我們做這些事很多情況下並沒有什麽針對基因傳播的計算,純粹是為了快樂才去做。

第二,快樂是短暫的,它不能持續很長時間。這一點聽起來有點奇怪,但是它很重要。如果我們做一次就能獲得持續的、長久的快樂,那就沒有動力去做第二次了。自然選擇希望你把基因傳播的越多越好,你得不斷努力才行!

第三,對於前面這兩個事實,大腦應該專註於第一點,而忽略第二點。這也很重要,因為如果大腦明確意識到「快樂是短暫的」,它可能就會放棄追求快樂,開始懷疑人生,這還是不行。大腦必須永不放棄,永遠追求快樂才行。

也就是說,自然選擇根本不在乎我們是否真正的快樂,它只是把快樂當誘餌來使得我們完成基因傳播的目標。必須這麽設定,我們才能持續不斷地去為了傳播基因而奮鬥。但是對於我們來說,這個局面就變得非常的可悲了。永遠在追求,偶爾得到了,也只是短暫的快樂,正所謂「在失望中追求偶爾的滿足」。

現在已經有科學實驗證明了這個機制。科學家用猴子做實驗,在籠子裏掛一盞燈,只要燈一亮,實驗者就會給猴子提供一塊香蕉吃。猴子很喜歡吃香蕉。科學家密切觀察猴子大腦中的多巴胺分泌的情況。分泌多巴胺就說明大腦正在經歷快樂。一開始是猴子把香蕉吃進嘴中之後,猴子大腦才大量分泌多巴胺。分泌的多巴胺讓猴子很快樂。但是實驗重復很多次之後,猴子就掌握規律了,它知道燈一亮就會有香蕉吃。這時候科學家發現,在燈亮以後,香蕉還沒給猴子的時候,猴子大腦就已經開始大量分泌多巴胺了。對香蕉的預期就已經讓猴子很快樂了。再到後來,亮燈導致猴子分泌的多巴胺越來越多,而香蕉帶來的多巴胺越來越少。似乎猴子全部的快樂都在對香蕉的預期之中,真正吃到了香蕉反而不怎麽快樂了。

咱們想一想,人難道不也是這樣嗎?在做某個事情之前,我們覺得做這件事會很快樂,可是真正做了之後又感覺到很空虛。這讓我想起了前段時間在網上買了一個純手工做的,用紫砂石紅燒制的「九龍茶杯」,在我等快遞的那幾天是最開心快樂的日子,當這個九龍杯到我手上沒過兩個小時,我就把這個我「心愛」的杯子放到杯架上落灰了,我的杯架上一共有好幾十只各式各樣的杯子,每只杯子都是在買之前的那段時間給我帶來的快樂最多,當我真正得到後快樂幾乎就消失了。那麽猴子和我們體會到真正的快樂了嗎?

這就是苦,不滿足的苦。你永遠都不會真正滿足。所謂的快樂,只不過是個錯覺而已。

3.煩惱也是錯覺

從前進演化心理學角度來說,人的各種情緒其實是自然選擇對我們思想的編碼,讓我們能對外部的環境做出一個「好與壞」的判斷。如果做這件事對傳播基因有利,你感到快樂,你下次就還會這麽做。如果做這件事對傳播基因有害,比如危險、有毒、被打敗,你就感到痛苦和難受,你下次就不這麽做了。

而自然選擇對我們思想的這些編碼是可能出錯的。

第一種錯誤是環境變了編碼沒變。比如我們看到甜的、高脂肪的食物會特別想吃,這個情緒在過去食物匱乏的時代可以讓我們攝入更多的營養,對身體有利。可是現代社會食物非常豐富,再吃那麽高脂高糖的食物只會損害身體健康。這就說明,我們對高脂高糖食物的「感情」是一種假的感情。

再比如你遇到塞心事的時候所產生的憤怒感情。你在路上開車,遇到有人搶道,你會很憤怒,你很想給他一個教訓。這個情緒在過去的「熟人社會」很有用,別人欺負你你要是不抗議,其他人就會一起欺負你。可是面對公路上的陌生人,你的憤怒只有增加交通事故的作用。那麽這裏面的憤怒情緒也算是一種假的感情。

第二種錯誤叫做「假陽性」。這是一個統計學概念。比如一個原始人在野外行走,聽見草叢裏的聲音後,這個原始人會有什麽反應?這個聲音有99%的可能性是風吹的,但也有1%的可能性是草叢中有一頭獅子。原始人會不會忽略小機率事件繼續往前走呢?當然不會,他的正確反應是管他什麽東西先跑了再說。原始人一有風吹草動就當成獅子,這是他頭腦中的錯覺,他甚至可能還以為自己看見了草叢裏的獅子。這雖然是個錯覺,但是這樣的錯覺在關鍵時刻能救他一命。自然選擇關心的是你能不能生存下去傳播基因,它根本不關心你做出過多少次「正確判斷」。

這個風吹草動害怕的情緒在原始社會很管用,但是在今天就會導致我們各種焦慮。比如說領導有什麽新的計劃?領導說的話是什麽意思?我的工作能不能得到認可?上次開會我的發言和不合理?我穿的衣服好不好看?別人會怎麽看我……總之你的思想編碼會過度解讀你在現代社會遇到的任何問題,從而導致你會無緣無故的焦慮和抑郁等內耗情緒。其實這些情緒在遠古時的人類社會是很有用的,因為這種情緒在關鍵時刻能保你命,但是在現在社會大部份事情已經沒有生命危險了。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需要忙的事情,根本沒人在乎你怎麽看怎麽想?也沒有人在乎你是什麽樣的人。大多數時候都是庸人自擾。

有個實驗是這樣的。實驗者在受試者的臉上畫了個傷疤,畫完後讓受試者照了鏡子看了看傷疤,然後又找個借口說我在幫你修改一下,實際上是把傷疤又給抹掉了。接下來受試者要跟一個陌生人聊一會天。整個聊天過程對面這個陌生人的表情反應都被錄像了。聊完天實驗人員就問受試者,剛才你聊聊天的時候,他註意到你的傷疤了嗎?受試者說他註意到了。然後播放錄像,受試者還能分析出來錄像中哪個時間陌生人的表情很不自然,那就是因為註意到了傷疤而感到不快。事實上是實驗者跟人聊天的時候他臉上根本就沒有傷疤。

如此說來,我們的種種情緒中的錯覺實在太多了。我們以為能得到快樂,其實快樂非常短暫。我們對糖很有感情,糖吃多了對我們有害。我們整天擔心這個擔心那個,其實都瞎擔心。 所以佛說「人生皆苦」,而煩惱又都是些虛幻的東西。

前進演化設定我們的快樂必須是短暫的,所以我們永遠都不會滿足,而這就是人生的「苦」。

前進演化設定我們的各種情緒並不能反映真實世界,所以煩惱可能是「空」的。

所以,名望和財富不值得追求,因為你永遠都不會滿足;情緒也不能反映真實世界,這只是人類演化帶來的結果。

季顯偉

2023-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