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蔣介石如果回到大陸,能擔任什麽職位?周總理給出了答案

2023-12-10國風

「蔣介石回大陸」這句話放到今天,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天方夜譚。

但鮮為人知的是,20世紀50年代中後期,毛主席、周總理與蔣介石父子就「回歸大陸」一事進行長期磋商,後來基本達成一致。

周總理甚至還安排好了蔣介石回到大陸後的具體職務……

1946年6月,蔣介石糾集幾十萬軍隊,對中國共產黨所轄的革命根據地發起進攻,為期三年的解放戰爭就此爆發。

1949年,解放戰爭已經進入尾聲階段,國民黨軍在全國戰場接連敗退,蔣介石父子預感時日無多,遂立即準備逃往台灣的事宜。

1949年底,蔣介石父子狼狽逃竄至四川成都,匆匆看了一眼祖國大陸後,登上飛機逃往台灣。

新中國成立初期,蔣介石沒有放棄反攻大陸的癡心妄想,命令潛伏於大陸的敵特分子,包括國民黨海軍、空軍對大陸進行轟炸與襲擾。

然而,蔣介石父子卻一直沒有中斷與中國共產黨的聯系。1950年5月,時任台灣「國防部」總政治部主任的蔣經國命人找到李次白,希望對方能來大陸一趟,和共產黨對話。

蔣經國之所以會找到李次白,有很大一部份原因是因為李次白的妹妹是陳毅元帥的嫂子。基於這層身份,蔣經國才對其委以重任。

臨別之際,蔣經國甚至這麽說道:「現在談國共合作希望不大,你和陳毅有親戚關系,談判的最低目標就是希望解放軍不要立即進攻台灣。」

彼時,黨中央與毛主席正積極準備以武力解放台灣的計劃,註定李次白這次的和談不會有任何結果。

不久,抗美援朝戰爭爆發,美國第七艦隊進駐台灣海峽,蔣介石獲得美國盟友的幫助後,絕口不提「回歸大陸」。

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兩岸關系有所緩和,許多愛好和平的民主人士主動為海峽雙方牽線搭橋,黨中央與毛主席本著「一個中國」目的,釋放最大誠意與蔣介石商談。

1956年春,中央有關部門在得到毛主席的同意後,以他老人家的口吻給蔣介石寄出一封密函。接到這封信後,蔣介石立即讓曹聚仁秘密來到北京,溝通兩岸關系。

曹聚仁1900年出生於浙江蘭溪,是民國時期著名記者、作家,抗日戰爭爆發後擔任戰地記者,曾報道過淞滬戰役、台兒莊大捷。

1950年,曹聚仁擔任新加坡【南洋商報】駐香港特派記者,是最早在海外華文報刊上為新中國系統進行愛國主義宣傳的海外記者。

基於這層身份,蔣介石派他前往北京與毛主席、周總理商談兩岸關系再合適不過。

時年56歲的曹聚仁毅然接受這項重要且艱巨的任務,他以「新加坡工商考察團隨行記者」的名義,於1956年7月初抵達北京。7月16日,周總理在北京頤和園親切接見曹聚仁。

談話時,周總理明確提出:「第三次國共合作,共同實作中國統一的方針。」

曹聚仁從周總理的話裏話外嗅探出這麽一個明確的標準:中國共產黨對於台灣只要政權統一,任何問題都可以坐下來商談。

曹聚仁第一次來到北京取得了非常圓滿的和談結果。1956年8月中旬的一天,曹聚仁在其供職的【南洋商報】上將這次他與周總理會面的詳細內容完整記錄下來。

不久,看到新聞的蔣介石秘密約見曹聚仁,希望他進一步與黨中央尤其和毛主席進行接觸。1956年10月,曹聚仁馬不停蹄再次來到北京,向有關部門提出要和毛主席會面的想法。

毛主席在百忙之中於中南海懷仁堂接見了曹聚仁。幾人談話時,毛主席明確向曹聚仁說道:「如果台灣回歸祖國,可以繼續實行三民主義。蔣介石不要派特務來大陸繼續破壞,我們更不會派人去破壞他們。台灣只要與美國斷絕任何關系,蔣先生可派代表來北京參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與全國委員會。」

毛主席的這番談話言簡意賅,已經代表黨中央與全國各族人民向蔣介石父子釋放最大的誠意。

曹聚仁當然清楚毛主席這番話透露的重要含義,不過臨行前,蔣介石特意囑咐曹聚仁:希望見到毛澤東時,能夠具體問問若自己回到大陸之後,中共中央如何安排?

曹聚仁將蔣介石的這一顧慮向毛主席和周總理進行了復述。聽完了曹聚仁的提問後,毛主席哈哈一笑,沒有說話,一旁的周總理接過話頭補充回答 :「如果台灣回歸祖國後,蔣先生因其身份還有特殊的背景,不能繼續當地方長官,還是要在中央內部安排工作。具體的工作職務和部門可以是人大或者是全國政協,一切還是要看蔣先生的意願來辦。諸如陳誠這些國民黨要員如果願意來到中央工作,他們的職位不在傅作義之下。」

周總理的這番回答事先肯定得到毛主席的同意,並且是黨中央一致商量好的結果。那麽,曹聚仁此次北京之行,已經代表蔣介石摸清了中國共產黨的全部底牌,只要台灣回歸祖國,一切事情都好商量。

蔣介石父子也不必害怕,他們能去人大和政協擔任重要職務,其職位不會低於傅作義。要清楚,傅作義可是新中國首任水利部部長。

既然黨中央與毛主席、周總理都如此有誠意,那蔣介石父子為何最後還是沒能回歸祖國大陸?

原因其實也不復雜,20世紀50年代後期,因為一些特殊的政治風波,讓蔣介石心生顧慮。

20世紀60年代中期,黨中央與毛主席、周總理委托曹聚仁轉交給蔣介石一封信,內容就是「一綱四目」。

「一綱四目」內容為:台灣只要回歸祖國,一切問題均按照蔣介石父子的意見處理;台灣社會改革尊重蔣介石的意見,兩黨能夠長期合作。

蔣介石父子對於毛主席、周總理提出的條件基本統一,卻補充兩點 :台灣回歸祖國後,蔣介石希望定居於在浙江省以外的任何一個省,他本人仍然擔任國民黨總裁;廈門和金門合並為一個新的城市,作為兩黨之間的緩沖地帶。

對於蔣介石父子提出的這些補充意見,雙方基本上達成一致。可一場突如其來的政治風波,徹底切斷了國共兩黨之間的聯系。

隨著1972年曹聚仁在澳門去世,1975年蔣介石因病去世,台灣回歸祖國一事被擱置下來。

1988年,蔣經國離開人世後,祖國統一這件大事又被遙遙無期地擱置下來。

參考文獻:

[1]柳哲.奔走於海峽兩岸的密使——曹聚仁的風雨人生[J].台聲,2021(17):88-94.

[2]肖筠.蔣介石臨終前密約毛澤東訪台內幕[J].蘭台內外,2015(04):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