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萬佛之光——成都萬佛寺南朝造像,讓人一睹褒衣博帶秀骨清像之風

2023-12-24國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江南寺廟林立、佛像眾多,卻在無休止的王朝更叠與歲月滄桑中煙消雲散。幸運的是,以萬佛寺為代表的成都南朝造像的發現,使南朝造像的神秘面紗被逐漸揭開,讓人能夠一睹褒衣博帶、秀骨清像之風。

釋玄嵩造像碑 南朝齊永明元年(483年)

這是中國現存紀年最早的著漢式佛衣的造像碑,是中國佛教造像中褒衣博帶式佛衣的最早例項之一,是佛教藝術中國化歷程中裏程碑式的造像。

釋玄嵩造像碑

釋玄嵩造像碑

梁武帝滅齊之後,對成都地區的控制開始加強,來自涼州的影響減弱,成都南朝造像藝術大量吸收了來自南朝政治中心建康的文化因素。同時,梁朝與南海諸國交往日益頻繁,多元文化的交融,使成都南朝造像藝術達到了新的發展高度。

佛頭像 南朝

成都萬佛寺出土

佛頭像

佛頭像

菩薩立像 南朝

成都萬佛寺出土

菩薩立像

阿育王像

所謂阿育王像,井非是阿育王本人的肖像,而據傳是阿育王所造的釋迦牟尼佛像的略稱,在中國東晉南北朝隋代的帝王、僧侶階層和信眾中有特別的信仰和崇奉。成都蕭梁、北周時期出現的諸多阿育王像,是成都南北朝造像的一大特色,應得力於梁武帝的積極推動。

阿育王像

阿育王立像 北周

成都萬佛寺出土

背面有題記:益州總管柱國趙國公招,敬造阿育王像一軀。

阿育王立像

阿育王立像 南北朝

成都萬佛寺出土

阿育王立像

阿育王立像 南北朝

成都萬佛寺出土

阿育王立像

南朝梁時期,背屏式造像由於形體較小,便於攜帶和家庭供養,成為當時益州造像的主要形式之一。

康勝造釋迦立像 南朝梁普通四年

成都萬佛寺出土

正面一佛四菩薩四弟子二天王。背面佛傳故事、說法圖、銘文,西側四護法。

康勝造釋迦立像

彌勒坐像 南朝

成都萬佛寺出土

正面一佛二菩薩二弟子二麗仕。背面說法圖。

彌勒坐像

比丘法愛造觀世音立像 南朝梁中大同三年

成都萬佛寺出土

正面一觀音四脅侍菩薩四弟子二麗仕,背面禮佛圖、銘文。兩側二護法。

比丘法愛造觀世音立像

上官法光造釋迦立像 南朝梁中大通五年

成都萬佛寺出土

正面一佛四菩薩四弟子二麗仕。背面說法圖、供養人和銘文,兩側六護法。

上官法光造釋迦立像

雙觀音造像碑 南朝

成都萬佛寺出土

雙觀音造像碑

梁武帝在即位後第三年即公開宣布皈依佛教,他禮佛誦經,吃素斷酒肉,受戒持律,曾四次舍身同泰寺為奴;他優待僧侶,獎勵佛教義學,廣建佛寺,盛造佛像,敕僧譯編佛教典籍,這些做法促進了梁朝佛教的盛行,南朝佛教發展在梁武帝時期達到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