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佛教簡史:阿難為何如此有「女人緣」?

2024-06-18國風

阿難不是難陀

佛教中關於阿難的故事很多,他容貌長得好,非常有女人緣,與摩登伽女的愛情被記入佛經當作教材,女人得以入教也是因為他的幫助。阿難給人的印象就是親和力。但很少人知道,他作為佛陀確定的付法藏人,也是佛教的第三代領導人,對佛教的貢獻是非常巨大的。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阿難的故事。

阿難,梵語 Ananda ,是斛飯王的兒子,釋迦牟尼佛的堂弟。釋迦成佛的那天晚上,阿難出生,所以他應該比佛陀少了35歲。後來,佛陀回迦毗羅衛探望父親凈飯王,凈飯王為了壯大佛教規模,號召釋迦族每家每戶至少安排一名男子出家為僧。阿難和他的兄長提婆達多、堂兄阿那律、 婆娑、跋提加入了僧團,史稱「五王子出家」。此外,佛陀的親弟弟難陀 、兒子羅喉羅也出家為僧。很多人分不清「阿難」與「難陀」,往往把他倆當作一個人。阿難是佛陀的堂弟,而難陀是佛陀的同父異母弟。難陀貪念女色,而阿難是被女色貪念。

與摩登伽女的愛情

阿難有三十相, 英俊瀟灑,長得跟佛陀很像。出家後的阿難仍然是很多少女懷春的物件。在大街上委乞時,常常引來眾少女的關註,她們爭相給阿難布施,就為近距離看他一眼,聽他說一聲「感謝您的布施」。阿難說話的聲音非常柔和悅耳,這更加使她們著迷。

有一天,因為天氣太熱,阿難非常口渴。他看到一位少女正在井中汲水,於是走過去向她討一瓢水喝。這位少女是摩登伽族人,屬於低種姓,但長得十分美艷,她和其他高種姓少女一樣,對阿難仰慕已久。她見阿難前來乞水,又驚又喜,小心臟跳得比兔子還快,她癡癡地看著阿難,竟然忘了打水給他喝。在阿難的再次請求下,她才回過神來把水遞給阿難,在雙方眼神相遇的那一瞬間,她仿佛有一種相識很久的感覺。阿難喝完水,說了聲謝謝就走了。

摩登伽女望著阿難遠去的背影,心裏空落落的,剛才好像是一場夢。她從此陷入了嚴重的單相思,像丟了魂似的,吃不下,睡不著,日漸消瘦。

母親不忍心女兒就這樣消瘦下去,於是請巫師施咒,把阿難騙到她家裏,想讓女兒和他生米煮成熟飯。有一天,波斯匿王舉行盛大齋會,佛陀和眾弟子前往應供。阿難因事沒能趕上齋會,便獨自一人到城裏托缽行乞。再次經過摩登伽女門前時,她立即跑出來迎接他。「阿難尊者,您還記得我嗎?」

阿難看著這位美麗的姑娘,微笑著點點頭。摩登伽女激動地對阿難說:「請跟我回家,到我家受供好嗎?」

阿難因為被施了咒,神情迷茫地跟在摩登伽女後面,來到她的房間,她的母親早已在房中灑了香水,布置得像一個婚房。阿難像木頭人一樣被摩登伽女牽著手,走向床輔,任其擺布,阿難心裏想擺脫,但身體卻不聽使喚。

就在關鍵時刻,阿難的善根發力,猛然驚醒,擺脫了魔咒,於是回到了僧團。

但摩登伽女癡迷得跟著阿難也來到了僧團,她要終身服侍阿難,她要嫁給他。阿難不忍心傷害她,但也不能答應她,便請求佛陀幫忙開解她。

佛陀慈悲地對摩登伽女說:「阿難已經出家做了比丘,你要想嫁給他,應當先出家修行一年。」

摩登伽女見有希望,更滿口答應了。就這樣,她剃度成了沙彌尼,跟著大愛道比丘尼一起修道。出家後的摩登伽女在佛法的感化下,逐漸明白自己對阿難的癡情是愚昧的,便決定不再還俗,而是繼續精進,竟然比阿難更早證得了阿羅漢果。

佛陀告訴阿難:你與摩登伽女有五百世的情緣,世世做夫妻或情人,所以她對你這麽迷戀,才有了今生這段情緣。

在眾多癡迷阿難的少女中,摩登伽女只是其中的一位。阿難之所以這麽受歡迎,除了他的長相,還與他的性格有很大的關系。他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這一點使他很受大眾喜歡,但也妨礙了他修道證果。

阿難頂住了教內外的壓力,讓女眾加入佛教

印度的宗教基本上是不允許女人入教的。佛教在建立之初,也不允許女人加入僧團。他們給出的理由是:女人太重情感,煩惱心重,致使出家也修不成道,還會妨礙男子修行。早期佛教認為,女人要想修成阿羅漢,進而擺脫輪回,有個前提條件就是先要轉世成為男身,然後才能修道證果。

佛陀在傳教過程中,曾有大量的女富人想出家,但遭到大迦葉等保守派的反對而未能如願。佛陀回迦毗羅衛探親時,她的姨母大愛道夫人也想跟著佛陀出家,仍然被佛陀拒絕。

但大愛道的向佛之心非常堅定,她帶領著500釋迦族女人,跟隨佛陀一起離開迦毗羅衛。她對佛陀說:「我聽說女人只要精進也可以證得第四沙門果,女人也可以於此正法中,受持律法修道。」

佛陀勸她:「您不要這麽想。過去諸佛都沒有允許女人出家的。女人不能像男人那樣剃除頭發,穿糞掃衣,盡形壽凈修梵行。」

此後,佛陀在各地弘法度生,大愛道則領著500釋迦族女一路苦苦追隨。在三次遭到佛陀的拒絕之後,她們非常傷心,便自行剃度,過著比丘一樣的生活。由於連日奔波,她們的衣服非常破損,身上沾滿了汙泥,形容憔悴,神情悲傷。

阿難見到她們這個狀態,同情泛濫,非常憐憫地問大愛道為什麽要這樣?大愛道說,她們只是想像比丘一樣加入僧團。阿難勸她們不要悲傷,我為你們去勸請佛陀。

阿難找到佛陀,對佛說:「大愛道姨母曾對您有養育之恩,您為什麽不能接受她們加入僧團呢?」

佛陀出生的第七天,他的母親摩耶夫人就去世了,是姨母大愛道夫人把他一手養大的。阿難希望佛陀念在往昔的恩情上,答應大愛道等人出家……

在阿難的反復勸請下,佛陀終於答應了女人加入佛教的請求。佛陀很無奈地對阿難說:「阿難,若女人不得於此正法律中至信舍家無家學道者,正法當住千年,今失五百歲,余有五百年。」(見【中阿含經·瞿曇彌經】)

按佛教的說法,「正法」時期,眾生慧根深厚,很容易就能證道,經佛陀或其他大弟子三言兩語的點拔,便能開悟證果。正法時代據說有一千年,但由於女人的加入,而縮短為五百年。

為了盡量使「正法」時間能延長,佛陀為她們制定了「八敬法」,具體內容包括:一者百歲比丘尼應禮初夏比丘足(百歲老尼要給剛出家的比丘行奉足禮)。二者不得罵比丘、謗比丘。三者比丘尼不得舉比丘過(說比丘的過失),比丘得舉比丘尼過。四者比丘尼具足戒,須在二部僧授。五者比丘尼犯僧殘罪,應在二部僧中懺除。六者每半月須求比丘教誡。七者不與比丘同一處結夏安居,仍不得遠離比丘處安居。八者安居期滿,應求比丘為作見、聞、疑罪三種自恣。

盡管作出了種種限制,但女性總算有了出家修道的權利。歧視女性,是印度數千年的傳統,婦女在家中沒有地位,遭受家暴是常有的事,允許她們出家其實是給了她們一條自救的道路。

後來佛教衰落,堅定信佛的大多數是女人。是她們在支撐著佛教的發展。允許女人出家雖然是佛陀作出的決定,但反對者都把責任算在了阿難頭上,使他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在第壹次佛經結集時,大迦葉仍然拿著這件事指責阿難,要他當眾做突吉羅罪懺悔。

阿難時期佛教的傳播範圍

在大迦葉之後繼續領導佛教

在佛陀五十五歲時,阿難被推薦為常隨侍者。此後服侍佛陀達二十五年之久。佛陀的一言一語,都被阿難謹記在心。佛陀的其他大弟子都有各種各樣的神通,而阿難的神通就是記憶力極強。佛陀說過的話,致使過去了幾十年,他仍能一字不漏地復述出來。因為這個特點,佛陀確立阿難為「付法藏人」,將此前阿難沒有聽過的佛法也系統地講述給他聽。阿難因此被稱為「多聞第壹」。

佛滅後第壹次結集佛經,就是由阿難誦出【阿含經】的,這一點得到南傳佛教與北傳佛教的公認。

佛陀入滅之際,尚未證得第四沙門果的阿難涕淚悲泣,難以自抑。堂兄阿那律提醒他,不要只顧自己的悲傷,應當及時向佛陀做最後的請益。阿難於是請示佛陀「佛涅槃後,以誰為師?以什麽安住? 惡人如何調伏?經典的結集如何才叫人起信?」

佛陀回答:「阿難!我入涅槃後,你們應以戒為師,依四念處安住,遇惡人時默擯置之,經首安立‘如是我聞’, 便會令人起信,你們依法而行,就是與佛常在。」

佛陀涅槃後,大迦葉召開經典結集,將阿難擯斥在七葉窟之外。他以長老身份教育阿難,數落阿難的種種過失。雙方發生了激烈的爭辯。但阿難為保持佛教的團結,向大迦葉作出了妥協,當著眾阿羅漢的面做了六項突吉羅罪懺悔,以換取大迦葉的誤解。大迦葉這才允許他進入七葉窟內參與結集佛經。

其實,以阿難「付法藏人」和「多聞第壹」的身份,他完全可以獨立於大迦葉之外,召集一幫人另立教團。但這樣一來,佛教就分裂了。

為了保持佛教的團結,阿難作了很大的忍讓。大迦葉因是王舍城結集的主持人,從而被公推第貳代僧團領導人。

二十年後,大迦葉入滅。此時,阿難也有66歲了。於是大家公認阿難為第三代領導人。在阿難的領導下,佛教在西方和南方都取得重大的發展。阿難以其特別的親和力,使佛教保持著「和合一味」,其傳播範圍擴大了十倍以上。

阿難的弟子中較有名的有商那和修、末田底迦等人。商那和修被中國禪宗尊為三祖,他的弟子優波鞠多參與了第貳次佛經結集,被尊為禪宗四祖。

據說阿難活了120歲,佛陀在世時的諸大弟子都已入滅,只剩下他一人,就像一片被砍光的樹林,只留下一棵大樹在那孤零零地聳立。他覺得自己活在世上的任務已經完成,便決定入涅槃。

當時摩竭陀與毗舍離兩國正在交戰,民眾死傷慘重。阿難以百二十歲高齡堅持前往勸解。當船行至恒河中間時,阿難就入涅槃了。他在臨終前囑咐弟子末田底迦,將自己荼毗後的骨舍利分作兩份,一份留在毗舍離北方的大林重閣講堂,一份留在王舍城竹林精舍旁。由於阿難在兩國交界處入滅的因緣,摩竭陀國與毗舍離國停止了戰爭,千百萬人民的生命得以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