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老子【道德經】第16章:做到這幾點,人人都能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

2023-12-13國風

致虛極,守靜篤。

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

歸根曰靜,是謂復命。

復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兇。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大家好,我是行三,非常高興跟大家繼續分享【道德經】的智慧第16章。

這一章是整個【道德經】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章節, 老子爺爺幫我們總結出,我們所有人來到這個地球上,該如何去成長、蛻變和揚升,他為我們提供了詳細具體的路徑和方法,能最終讓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 那接下來讓我們先來看一下這一章大致的內容。

致虛極,守靜篤

萬物的有,都是從虛無中來,最終回到虛無中去。一切的動,都起源於靜,最後又回歸於靜。

老子爺爺說,我試著去探尋萬物源起的那片虛靜之地。慢慢的我心中的雜念,逐漸開始消散,有形的身體也仿佛與萬物消融在了一起,我的身與心都進入了一種「空」的狀態。當我繼續深入探尋,發現連「空」的念頭也沒有了。直到最後,連「探尋的念頭」也消融了,一切都歸於「真靜」。

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在這片虛靜之地中,我與萬物完全融為了一體,我觀察著萬物的發生,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從靜到動,再從動到靜,從中性走向偏離,再從偏離回歸於中性,如此往復,生生滅滅,不生不滅。

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

天地萬物,蕓蕓眾生,變化萬千,但最終都會回歸於各自的根本。

歸根曰靜,是謂復命。

當他們回歸到各自的根本,也就重新回到了這源頭的虛靜之地,重歸於道,然後在這裏重新綻放出各自新的生命,如此往復。

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

老子爺爺感慨道,萬物的命其實就是萬物的德,當我們知曉其德,並知道其在「復命」過程中所處的不同階段時,也就知曉了其自然的發展規律。

當我們順應這個自然規律行事,這就叫明道。當我們偏離其自然規律,輕舉妄動的時候,就會產生各種風險和災禍。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所以當我們知曉了事物發展的規律,就會對天地萬物有了一份敬畏之心,開始去真正地容納做這件事所需的各方之德;因為真正的接納,所以就能做到公平、合理,做到恰如其分的輔助和支持;這時我們就能引領一方,帶領大家創造出一片天地出來;然後不斷地觀復、歸根、復命,在敝而新成的過程中,就能開創出一片又一片的天地,最終與道相和,長長久久,生生不息,不生不滅,一路順道而行,終身也就沒有危險。

上面就是這一章大致意思,那接下來我們就逐漸地開啟,老子爺爺送給我們的這份超級大禮包。

01

我們首先來看一下「 致虛極,守靜篤 」。

你會發現,不管是儒、釋、道,還是世界上各種修行的方式和派別,最終要達到的境界和狀態,其實都可以用「致虛極,守靜篤」這六個字來形容,就像佛家用「真空生妙有」來形容,而道家用「真靜,虛」來描述,但都是同出而異名。

那這六個字對我們日常的生活有哪些啟示意義呢?那可以說這個意義真的是太大了。

首先老子爺爺讓我們明白了,為什麽我們要去「致虛極,守靜篤」?是因為一切的有都是從虛無中來,又歸於虛無中去,所有的動從靜中生發出來,最終動又回歸於靜。這意味著,我們只有在「虛靜」的狀態下,才能夠在萬千變化中,找到那個不變的根。

舉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我們都聽過「刻舟求劍」的故事,講的是古時候有個人坐船,劍掉到河裏去了,於是就在船上做了個標記,說等到岸上了再下去找。我們都知道是找不到的,因為船在動,河水也在動,那這個看似笑話的故事,其實給我們的啟發是非常巨大的。

我們外在的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我們從小到大每天都在變,我們窗外的風景一覺醒來就可能被白茫茫的大雪覆蓋,我們身邊所有的人、事、物都在不斷地變化。 當我們開始要去探尋事物的本質和自然規律時,如果心中的「船」一直在動,是無法去真正探尋到事物的本質,找到「劍」的。因為這時候,我們只是停留在有形的層面上,只是在隨波逐流,刻舟求劍。所以我們要想在紛繁復雜、萬千變化的世界中去找「劍」,那我們首先需要做的,是把心中的」船「停下,「虛「下來,」靜」下來。

02

當知曉這個規律的時候, 那我們如何去「虛」下來和「靜」下來呢

我們去看看當今的那些商業領袖和各領域的大師們就明白了,他們大部份有個共通的習慣——冥想。比方說蘋果的創始人賈伯斯每天堅持冥想,有30年時間,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也聊到過他的投資抉擇,主要來自於每天的冥想。

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正是因為他們給自己每天留下一個獨處的時間,重新回到「虛靜」的狀態,所以才能在萬千變化當中,找到不變的那個部份,進而把握事物發展的本質規律,並從宇宙大哥那邊獲得足夠的靈感,而恰恰是這看似沒有用的「虛靜」時間,才讓我們這一天發揮出真正的大用來。

當知曉了「虛靜」的大用之後,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你可以從最簡單做起。只要在每天給自己留出10分鐘完全安靜的時間,把我們的手機調成靜音,或者播放一些輕柔的音樂,我們用當下舒服的方式,坐在那裏,閉上我們美麗的雙眼,這時其實就已經在回歸我們的源頭——虛靜之地的路上了。隨著我們的心慢慢靜下來,頭腦空下來,回到中性的狀態,這時候我們再次去「觀復」,回溯每天的發生,那我們就可以在變化中,慢慢地找到背後不變的本質和規律。

當我們將獨處與「虛靜」的時間,融入到每日生活當中,開始慢慢嘗到甜頭,找到感覺。這時候我們就可以敝而新成,向更深的虛靜之地繼續探索。

03

接下來老子爺爺跟我們說到,萬物要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了,才能復命。那首先 我們需要了解下「命」是什麽?

【中庸】裏面有句話叫「天命謂之性」,所以「命」指的是一個事物的本性,也叫德。

每個物有每個物的「命」,每個物有每個物的德,比如棗樹有棗樹的德,蘋果樹有蘋果樹的德;每個行業也同樣有每個行業的「命」;而我們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其實宇宙大哥都賦予了我們一份獨一無二的天賦和才華,而這就是我們的本性和德,也是我們的「天命」。

所以我們透過每天的「虛」和「靜」,去「觀復」什麽呢?就是去探索自己和萬事萬物的「命」,連線萬物之德。

所以老子爺爺跟我們說「 歸根曰靜,是謂復命「,「虛靜」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歸根」,回歸於道,去源頭找到我們的「天命」,找到萬物的「命」。搞清楚「命」了,才能去開始「復命」。

04

那「復」指的是什麽呢?

【易經】中有復卦,它上面是坤卦,代表地,下面是震卦,代表雷,所復卦又叫「地雷復」。

那「復卦」代表什麽意思呢?它代表的是春雷一響,大地生生不息。所以換句話說,當我們能夠去「復命」的時候,順著我們或萬物與生俱來那個獨一無二的「德」,那個「命」,去綻放其天賦才華的時候,你會發現我們就能夠像「地雷復」一樣,生生不息。

舉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我們去回顧下,當去做我們熱愛的,能綻放天賦才華的事情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的兩眼都是冒光的,做一天下來心都不累,甚至忙完一天躺在床上,嘴巴都還是在笑的,第二天早早又起來接著做了。這是因為什麽? 因為你是在「復命」,所以才生生不息。 而假如我們做得是自己不喜歡的事,或者不得不做的事情,你會發現我們做著做著就不想做了,沒有力氣了,沒有動力了。我們會想著能不能早點下班?事情能不能早點結束?這個月薪資怎麽還沒有到賬?這是 因為我們還沒有真正的「歸根」「復命」,沒有連線上道的源頭的能量。

05

「復」還代表了有前進演化的重復

什麽是有前進演化的重復呢?那我們去思考下,簡單的重復背後代表的是什麽?它代表著我們是沒有新的能量註入其中的,代表我們進入了一個「滿」的狀態。

而當我們開始 重回到「虛靜」的狀態,然後將我們所學的,所接收到的新能量、新意識註入到我們正在重復的事情當中,讓每一次重復都能進步一點點,都能用「為學日益,為道日損」的方式,做的更簡、更輕松。當我們把這種「敝而新成」的意識,註入到我們日常所做的,所有事情當中去時,你會發現,我們不僅僅是能創造出得一片天地,而是不斷的擴容,創造出一片又一片的新天地。

因為天地雖然長久,但也依然是有生滅,而道生生不息,不生不滅,所以「天乃道」的過程,是需要我們透過有前進演化的重復,去在不斷「復命」中讓我們變得更大,最終 把我們的「天命」活到極致的時候,則「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06

這時候我們往往會有疑問: 我已經有了現在的學業、家庭或工作事業,目前還放不下手中的事,去追求我真正熱愛的事,那怎麽辦?

那我們去思考下,如果對於我們一生來說,並沒有去順應,去綻放老天給予我們每個人的那份獨一無二的天賦才華,那份德,那份「天命」的時候,沒有去接上「地雷復」那股源源不斷、生生不息的能量的話, 其實我們一輩子都是在處於虧電狀態下執行,處於「不知常,妄作兇」的狀態。我們會發現身邊許多已經有不錯結果的人,往往都是在自己「天命」(本性)的領域中施展才華,所以他們努力得到的往往事半功倍的結果,這也是「人和」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和自己」。 所以只有當我們真正認識到這一點的重要性,才會從內在生發出行動的動力。

那「敝而新成」,敝是基礎,是保障,也是我們的起點,所以我們並不是要立刻放下當前的學業、工作或事業,而是可以循序漸進的過程去「歸根」,去「復命」。

比如你熱愛唱歌,我們可以利用下班之余或周末,開始將熱愛傾註於你的「天命」,這就是「復命」的起點。然後在「復命」的過程中,開始有前進演化的重復,每次進步一點點。慢慢的你將錨定這份熱愛,將這份「天命」融入到你所做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去,隨時隨地用你的天賦,用你的歌聲去加持於你當下所做的事情。隨著你的成長和擴容,有一天你可能會發現,你用空閑時間錄得一首歌,發到了朋友圈或者網上,宇宙大哥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隨著我們的天性找回,並充分綻放,你會發現,你所熱愛的,你的天賦使命給你帶來的成就,可能是我們之前努力數月甚至數年才能達到的。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會自然在當下所做的事情與「天命」之間,找到新的一個平衡點。

07

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

老子爺爺繼續跟我們探討,當我們清楚了不同人、事、物,有不同的「命」,並開始能夠順應它們「復命」過程中,所處不同階段的發展規律,輔之以自然時,這就叫「知常」。所以 當我們每一念、每一言、每一行都能做到「知常」時,則算是「明道」了,而反過來,當我們偏離自然規律做事時,就會產生各種風險和災禍。那這個也是老子爺爺給我們的一份巨大的禮物。

舉個例子大家就更好理解了,在過往沒有深入學習【道德經】之前,我們往往很多時候是不知道自己怎麽賺到的錢,也不知道自己是怎麽把錢虧掉的。

我們以為是運氣好,踏在了時代和行業的風口上,是我們努力賺到的錢。這些確實是其中的一部份原因,但當我們賺到錢時,往往並沒有去「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去追本溯源,找到其行業或領域的內在發展規律,所以我們是在「不知常」的狀態下順應了趨勢,賺了錢,但「不知常,妄作兇」,也給我們留下了諸多的隱患。比如我們去做市場的,如果不知常,往往並不能真正的「復命」,進而造成資金、資源的非必要損耗;比如我們努力打下的一片天地,以為是全部,但「天乃道」,天不等於道,等行業出現變化,客戶出現變動時,因為沒有「復命」,沒有能有效的敝而新成,不斷擴容,在時代發展的過程中,就逐漸失去那片舊天地。所以我們虧錢了,也往往不知道是怎麽虧掉的,我們只是簡單的認為,是生意不好做了,運氣差了。

當我們開始「歸根」、「復命」,並「知常」、「明道」,尊重自然規律的時候,我們會發現,一切結果的呈現,其實都只不過是順勢而為而已。我們就開始會在做事情之前,會去考量是否在順應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而做?這時我們會過濾掉大部份的選擇,遠離死地,而剩下的則一不做,二不休,因為順其了自然規律,所以事半功倍,能輕松拿到結果。

08

這個順其自然規律做事的過程,就是老子爺爺最後跟我們說的: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比方說,我們去做一個產品,當「歸根」「復命」「知常」後,我們就開始順應其本質特征和運作規律。帶著敬畏心去「容」,去真正的接納做成這件產品所需的各方要素之德,而在原來「不知常」的情況下,我們其實是不能真正清晰認識到各方的德,自然也無法將各方的優長充分發揮出來。我們往往會被表相所幹擾,會簡單地認為這個物是沒用的,那個人又有不足,資金沒到位了等等。

當真正接納了各方之德,我們需要去順應各方的人、事、物要素的自然規律,尊重各方不同的訴求和需要,這時這些「容」進來的各方之德,才能真正的願意為你所用,因為你的無我,願意去順應了他們的規律,所以支持你也是支持他們自己,將各方之德恰到好處組合的過程,就是「公」。

當我們能做到「公」,各方人之德、物之德、資金之德就願意來支持你,那麽你將可以作為引領者(「王」),去引領著這方之德。

當我們把這個產品做成了,開拓了一片市場,一片天地,這就是「天」。

那這時候,我們需要「歸根復命」,進行有前進演化的重復,不斷的叠代最佳化,去更好的順應當下各方的需求,在不斷「復命」的過程中,我們也去不斷擴容,更多的人之德、事之德、物之德,也會被我們容納進來,敝而新成,去開拓一片又一片的新天地。

而所容納的各方人、事、物,他們都是道的一個化身,當這片天地之德的容量足夠的大時,組合起來則接近於「道」,這時就能長長久久,生生不息,一路順暢,終身沒有危險。

所以老子爺爺跟我們探討了「歸根」「復命」,然後以「命」入「道」的整個詳細的過程,它適用於我們每個人、每個公司、國家,皆是如此。

09

所以老子爺爺已經非常清晰地給予我們指引「 如何成為我們自己命運的主人?

「命」,就是老天給我們的,每個人那份獨一無二的德性,那份天賦才華,那個「天命」。

「運」,就是我們去順應自然規律,去順天時、順地利、順人和而成,做到「知常」而動。

把握命運,也就是借道揚升的過程,借「運」把我們的「命」活出極致,充分綻放出我們內在的德性,完成老天賦予我們的那份使命,也是為化眾生的過程。這也是後天返先天的過程。

當把我們的「命」活到極致的時候,自然也就有了打破先天,去連線下一步的機緣。

最後祝福我們大家,每個人都能綻放天性,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

非常感恩大家智慧的共振與聆聽,記得點贊、收藏、關註,我們下回再見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