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我最喜歡的豪放詩詞,推薦給你

2024-07-20國風

南宋俞文豹在【吹劍續錄】曾記載一個故事:東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何如柳七?」

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普都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卓板,唱‘大江東去’。」

東坡為之絕倒。

這個故事生動地說明了蘇軾(豪放派)、柳永(婉約派)風格的不同,也形象地說明了兩派詞風的區別。

人生慷慨欲抒發豪情壯誌時,我們需要豪放詩詞;若是兒女情長情意綿綿使之,則需要婉約詩詞。

我最喜歡的豪放詩詞,推薦給你。

【念奴嬌·赤壁懷古】

宋·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蘇軾因詩文諷喻新法(王安石變法),遭到新派官僚的羅織罪名,以「以詩文誹謗新政」的罪名被捕入獄,即著名的「烏台詩案」。雖然蘇軾因宋朝有不殺士大夫的慣例而免於一死,但仍被貶至黃州任團練副使。

被貶後的蘇軾心中充滿了憂愁和悲憤,為了排解情緒,他四處遊山玩水。在黃州期間,他到赤壁磯遊玩,此處壯麗的風景引發了他的無限感慨,於是寫下了這首【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在詞中極盡誇張地描寫赤壁驚心動魄的美感,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表達詞人內心向往功業的人格力量。同時蘇軾也感嘆時光易逝,自己雖有報國之誌,卻壯誌難酬,這種失落情懷在詞中得到了深刻體現。

元好問在【題閑閑書赤壁賦後】中說:「夏口之戰,古今喜稱道之。東坡赤壁詞殆戲以周郎自況也。詞才百余字,而江山人物無復余蘊,宜其為樂府絕唱。」

【望嶽】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年),杜甫時年24歲。那時的杜甫,意氣風發,滿腔熱血,懷揣一顆成就一番轟轟烈烈大事業的心。

杜甫在遊歷齊、趙(今山東、河北一帶)時,面對泰山的雄偉景象,創作了這首詩。

杜甫透過描繪泰山的雄偉磅礴,表達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以及自己不怕困難、敢攀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反映了杜甫青年時期的壯誌淩雲和豪邁情懷。

「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名句,不僅是對泰山的贊美,也是杜甫自我誌向的抒發,表達了他要攀登人生頂峰的追求。

【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年)前後,離開湖北安陸地區,南下遊覽金陵、揚州等地,途中路過位於江西九江的廬山。此時李白大約25歲,正值青春年華,仗劍去國,辭親遠遊,遍覽名山大川,廬山的風光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而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寫下【望廬山瀑布】。

李白從小在四川長大,四川是古代道教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所以他深受道教的影響。道教崇尚紫色,李白在詩中使用「紫煙」等意象,也許與他的道教信仰有關。「日照香爐生紫煙」既描繪了廬山香爐峰在陽光照耀下水氣蒸散、仿佛有紫煙升起的景象,也融入了李白對道教文化的理解和信仰。

【夏日絕句】

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北宋靖康二年,金兵入侵中原,砸爛了宋王朝的瓊樓玉苑,擄走了徽、欽二帝,導致趙宋王朝被迫南逃。這一歷史事件對當時的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國家陷入動蕩,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金兵入侵後,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出任建康知府。在建康城中爆發叛亂時,趙明誠並未積極平叛,反而選擇了臨陣脫逃。這一行為不僅讓李清照深感恥辱,也讓她對丈夫充滿了憂慮和失望。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的三月,趙明誠被罷守建康,與李清照一同乘船前往蕪湖,並計劃在贛水上定居。在四、五月間,他們的船只經過烏江時,李清照有感於項羽的悲壯事跡,創作了這首【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價值的看法:活著應當做人中的豪傑,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透過懷念項羽的悲壯事跡來諷刺南宋王朝的軟弱無能以及自己丈夫的臨陣脫逃。

整首詩充滿了愛國之情和悲憤之意,展現了李清照作為一位女詞人的高尚情操和愛國情懷。

【觀滄海】

東漢末年/三國·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淡淡,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率領大軍北征烏桓,並取得了大捷。在凱旋歸來的途中,他行軍到海邊,途經碣石山。曹操躍馬揚鞭,登上碣石山,面對蒼茫的大海,心潮澎湃,感慨萬分。他借樂府【步出夏門行】舊題,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觀滄海】透過描繪大海的遼闊和壯麗景象,表達了曹操的豪情壯誌和遠大抱負。「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不僅展現了大海的宏偉氣勢,也寄托了曹操的雄心壯誌。

他希望自己能夠像大海一樣包容萬物,統一天下,實作自己的政治理想。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唐·劉禹錫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劉禹錫,字夢得,漢族,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

王叔文集團政治改革失敗後,劉禹錫被貶到外地做官,經歷了長達二十三年的貶謫生涯。

寶歷二年(公元826年),劉禹錫罷和州刺史任返回洛陽,途中在揚州與同樣被貶的白居易相遇。兩位詩人相逢,感慨萬千。白居易在筵席上寫了一首詩【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相贈,詩中表達了對劉禹錫被貶謫遭遇的同情和不平。劉禹錫深受感動,於是寫下了這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來回贈白居易。

劉禹錫透過回顧自己的貶謫生涯,表達了對世事滄桑、人生無常的感慨,同時也展現了詩人堅韌不拔、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更是成為了廣為傳誦的名句,激勵人們在困境中也要保持樂觀的心態,相信未來總會有希望。

【大風歌】

漢·劉邦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6年),新建的漢帝國面臨著嚴峻的內憂外患。淮南王英布起兵反叛,其英勇善戰,軍勢甚盛,對漢帝國構成了重大威脅。劉邦親自出征以平定叛亂。經過激烈的戰鬥,劉邦最終擊敗了英布,並將其平定。

在得勝還軍途中,劉邦回到了自己的故鄉——沛縣(今屬江蘇省徐州)。大勝歸來,榮歸故裏,招親喚友,歡飲慶祝,持續了十數日之久。

某天酒酣之際,劉邦心情甚好。他一面擊築(一種古代打擊樂器),一面即興創作了這首【大風歌】。這首詩不僅表達了他對勝利的喜悅和對故鄉的深情,更蘊含了他對帝國未來的憂慮和期望。

【從軍行】

唐·王昌齡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王昌齡生活在盛唐時期,在這個時期,唐朝的疆域廣闊,國力強盛,但邊境地區也時常受到外族的侵擾。為了保衛國家安全,唐朝政府經常派遣軍隊進行征戰,許多士子也因此投筆從戎,奔赴邊關。

王昌齡作為一位關心國家命運、具有強烈愛國情懷的詩人,詩歌作品大多以邊塞生活、軍教題材為主。在【從軍行】這首詩中,描繪了邊塞戰士的英勇形象和艱苦生活,表達了他對國家安危的深切關註和對邊關將士的崇高敬意。同時也借詩抒發了自己渴望建功立業、報效國家的豪情壯誌。

你還知道哪些豪放詩詞?歡迎品論區裏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