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王陽明:相信美好,就會遇見美好

2024-08-07國風

此心不動,隨機而動。此心不動,就是心無雜念,無論外界環境如何變化,都要保持自己的想法和理念。隨機而動,就是在此心不動的基礎之上,把握住機會。靜心生慧根,一覺萬法生。心不動,在於去除了一切私欲雜念,心不妄動,精神內守,內聖而外王。萬事萬物的生長變化,在於機緣適宜。該動時動,隨心而動,順勢而為,盡人事,聽天命。一靜一動,道在其中。

相信美好,就會遇見美好

【禮記·禮運】說:「人為天地之心。」古代聖賢也教育後人,要「為天地立心」。

世界沒有本來模樣,你心裏有什麽,相信什麽,就擁有什麽樣的世界。一個人對世界的看法,決定了他的世界的模樣。

有句話說得好:這個世界,就是你自己的世界,你對世界的態度決定了你會擁有怎樣的世界。心裏有什麽,就相信什麽,相信什麽就看到什麽。

五百年前,王陽明的學生冀元亨問他,何謂「心即理」。王陽明笑而不答,喚書童取來一本【戰國策】,第一頁是戰國詳細地圖。

陽明把地圖扯下來,撕成一張一張的紙片,然後讓冀元亨重新拼接起來。這是一張戰國初年的地圖,除了我們熟知的七國之外,還有中山、魯、鄒、外加一些少數民族小國。

冀元亨動用一切知識,也只拼出了山東六國,然後無奈地望著老師。陽明微微一笑,把紙片交給了書童。冀元亨內心不以為然,我都拼不起來,這個書童又如何能拼起來。

誰料,書童全然不看戰國地圖,而是把紙片翻了過來,那是一幅劉向(【戰國策】作者)的畫像。書童笑著對冀元亨說,只要把人(畫像)拼起來,這地圖自然也就拼好了。冀元亨頓時領悟,人對了,世界就對了。

【人民日報】主筆盧新寧在北大中文系畢業典禮上的致辭中說:

我唯一的害怕,是你們已經不相信了——不相信規則能戰勝潛規則,不相信學場有別於官場,不相信學術不等於權術,不相信風骨遠勝於媚骨。

只有我們相信美好,心裏有美好,才能在世界裏發展美好。相反,一個人如果不再相信真善美,那麽看到和擁有的世界就必然充滿罪惡、醜陋。

因此,一切都與人心有關。心裏光明,世界便不黑暗,心裏光明,世界便清晰透亮,心裏光明,世界便溫暖如春。

不是世界如何人便如何,而是人如何,世界便如何。相信美好,才能發現世界上的美好事物,才能擁有一個美好的世界。

越是深愛,越要溫柔

王陽明和他的妻子感情和睦,可是他們之間也有一個不為人知的苦衷:

其實,王陽明的妻子無法生育。這在婦女地位低下的封建社會,無疑是一個女性和一個家庭的大危機,給了旁人,或許就會開始打罵虐待妻子,甚至就此休妻,另尋良人。

可是王陽明並沒有這麽做,為了保護妻子的內心,甚至從未想過納妾。他從家族中過繼了一個孩子繼承香火,之後的日子,就和妻子相互扶持,共同度過。

著名學者周國平先生說過:「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對親近的人不發脾氣,是一種教養。」

對於陌生人,我們或多或少都有戒備心理,生怕自己的一句話不對,就會冒犯對方。而在家人的面前,我們放下了戒備,要求也變多了,只要親人們的反應稍有不如意,有些人就會大發脾氣。

老話說:「升米恩,鬥米仇。」有些人在外懦弱如綿羊,回家狂躁如惡犬。總是覺得自己的怒火就該得到無條件的包容和諒解。至於親人有沒有因為他的暴行而受傷,這類人根本不在乎。

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惡不是不知感恩,而是恩將仇報。家人幾十年如一日的為我們付出,我們就更不應當將他們當做出氣筒。就算是在外面受盡了委屈,心裏的火氣再大,也不該用極端的方式發泄在無辜的家人身上。

學會經營親情,是我們每個人的必修課。每一次的大發脾氣,都是在透支我們自己的感情帳戶。

一個人唯有懂得感恩,知道在親人面前收住脾氣,才會擁有更高品質的感情生活。

越是強大,越是從容

在我們身邊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越是優秀的人,就越是脾氣和順。越是那些無能的膽小鬼,就越是容易火冒三丈。一個總是發怒的人,說到底,是在為了自己的無能和自卑而生氣。

當年寧王在濠州造反,王陽明只用了四十三天就結束了這場歷史鬧劇,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是他卻因此招致朝中奸佞們的嫉妒,有人懷疑他勾結寧王,見事不成,才賣掉寧王以求自保。

而當朝的天子明武宗,更是出了名的性情乖張。他竟然因王陽明過早戰勝寧王,自己沒有機會與寧王較量而生氣,聽信了讒言。王陽明出生入死平定了叛亂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封賞,不僅如此,還受到了陷害。這件事情給了旁人絕對是當場暴怒的理由,可是王陽明並沒有因此惱火。

他先是找到了張永,將自己的功勞交給他,拉攏宦官一派。然後,他就此搬進寺廟居住,以示與世無爭,在無聲之中化解了這場災禍。王陽明的這次經歷,被後世評價為:「危疑之際,神明愈定,智慮無遺。」

在王陽明的觀念中,人生於天地間,心中就一定要有自己的主宰,腦子可以快速運轉,心思卻要不動不搖。因為動腦可以幫助我們迅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動心只會讓我們被自己的情緒左右。

面對不順心的事情時,一個人越是暴跳如雷,就越會方寸大亂。憤怒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會讓事情朝著更加無法控制的方向迅速惡化。關鍵時刻,我們更該穩住自己的本心,控制情緒,泰然處之。

本事越大的人脾氣就越小,正是因為他們深深知道:在大局面前,每一次的暴跳如雷,都是將自己推向了火坑!

王陽明在臨終前,弟子在身邊侍奉,問起老師的遺言,王陽明只說了一句話——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這八個字可以說是王陽明一生的概括,也是他對世人的最後的教誨。

內心光明的人,他的世界也一片光明,一片生機。聖人內心光明,能夠映照萬物。而普通人的心,因為私欲和妄念的遮蔽,昏暗、渾濁,早已失卻了那份光明。

因此王陽明遺言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意思是,我一生做到了內心光明,這就夠了,沒有任何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