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從屠夫到苦行僧人,一缽法師一路勸人修善,詮釋菩薩慈悲心腸

2024-01-04國風

釋迦牟尼在覺悟後說了一句話:「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貪妄而不能證得。」

也就是說,任何眾生的內心都是善良可愛的,只是行為的造作而產生了善與惡。

【三字經】也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對啊!人的性格註定是善良的,只是環境不同才成就了好壞。

一個人如果犯了錯誤,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我們就不能再糾結過他的過去,指責他過往的不是。

佛教不是有一句話叫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嗎?只要我們能夠放下心中屠刀,皆可覺悟成佛,不受困擾。

一缽法師以前是一位屠夫,手上沾滿了無數動物的鮮血。

後來,他在一次宰殺羊群的時候,受一只羊感化,心生憐憫之余即刻放下手中屠刀,皈依佛門。

戒殺就是放生,這是佛教的忠告。出家後的一缽法師一向秉持佛陀教誨,一路修苦行,勸人戒殺,勸人修善,踐行起菩薩慈悲心腸。

1970年,一缽法師出生於黑龍江望奎縣的一個農村家庭,俗名趙文波。

比起同齡人,一缽法師的童年經歷較為坎坷,他出生後,四肢有兩肢不健全,加上家境貧寒,窮困潦倒,常年飽受磨難,於艱苦的環境中成長。

一缽法師的父親是農民,靠種地養活全家六口人。其父每日早出晚歸,積極耕種,但由於操勞過度身體也吃不消,最後患上病苦,即便疼痛難忍,也不舍得花錢去治療。

長大後,一缽法師成為家裏的頂梁柱,他很能吃苦,幹活不嫌累,可是幾畝薄田的收入根本不夠補貼家用,加上父親久病成醫,使生活雪上加霜。

在這期間,一缽法師嘗試著做些小本生意,他先後賣過蔬菜、水果、雞蛋,即便是每天堅持出攤,可是銷量不大,利潤空間又太小,依然無法支撐起生活的開支。

面對不盡人意的苦生活,一缽法師迷惑不知所措。後來,聽別人說當屠夫很賺錢,他顧不了許多,去了屠宰場幹起殺生的工作。

到了屠宰場,一缽便跟隨著老師傅打下手,期間又開始學習宰殺技巧,雖然肢體上不健全,但他學東西快,過目不忘,不到一個月,就能獨立屠宰豬羊等動物。後來,他一刀一個準,成為屠宰場的老手。

當屠夫薪資還算不錯,不僅可以補貼家用,每天還有肉類帶回去吃。而他這一幹就是七年,存了些積蓄,日子也慢慢得到改變。

有一天,一缽法師與往常一樣天還沒亮就趕到屠宰場工作,為了應急市場需求,要快速把羊肉供應出去給客戶。

在羊圈裏,一缽法師耍起了快狠準的屠宰技藝,只見一只只羊倒在地上,地面沾滿了動物的血跡。剩下最後一只母羊的時候,母羊堅決不以待命,四處亂竄,與母羊幾番周旋後,一缽最終以吃奶的力氣制服了母羊。

當他正要向母羊揮刀時,母羊一動不動的望著他,眼淚直流出來,眼神裏仿佛充滿著絕望。一缽法師看到此情形備受感動,立馬停住手中的刀柄。

他不斷地反思,意識到動物是有感情的,和人類一樣,自己當屠夫那麽多年,不知殺害了多少動物,想來想去覺得自己很殘忍,當下便生起憐憫之心。自那一刻起,他放下屠刀,不再幹殺生的工作了。

可是,不幹屠夫又拿什麽來維持生計呢?回在家中,一缽法師清閑了一段時間,積蓄也快花完,仿佛生活又回到解放前。於是,他又挑起大梁,幹起了賣熟肉的生意。

賣熟食還算可以,銷量也不錯,生活也得到知足。連續幹了數年熟食後,病苦卻降臨在他的身上,經常出現頭痛癥狀,治療吃藥也不見好轉。由於身體原因,熟食生意又做不下去了,他無奈回到家裏休養。

有一次,一缽法師受高人指點,與佛教結下不解之緣。從那以後,他開始進出寺院,念佛誦經,得高僧點悟,深知過去所種之因,毅然決定向佛。因緣成熟之際,於山西聖泉寺剃度出家,得法名「一缽」。

出家後,一缽法師並沒有選擇留在寺院,他給自己擬定了一條修苦行的艱難路,決定行腳修行,竟能磨練自己又能勸人修善。而一缽就是一缽,收拾了簡單的行裝,一件百衲衣,手中一口缽,就是他行腳修行的陪伴。

從山西出發,一缽法師一路前行,所到之處皆隨緣教化,肚子餓了就去化緣,到了晚上就露宿在深山野外。

行腳途中,一缽法師面臨著諸多的困難,有時乞討不到飯寧願挨餓,天氣冷的時候受凍難耐,由於長時間走路,腳上的鞋子都給磨破了,腳板也長出厚厚的老繭。即便行腳的條件很艱難,也無法阻止他前進的路。

每到一個地方,一缽法師都會廣結善緣,勸人修善,勸人戒殺。如遇到有人家中在辦喪事,一缽法師會停止腳步前去幫忙,給逝者誦經,遇到窮困人家,一缽法師也會將隨身攜帶的錢財全都給了他們。

久而久之,人們開始註意到了一路行腳的苦行僧,而一缽法師也毫不客氣的給眾人講解佛理。人們為了報酬他,順路給他送了點盤纏,但是他決定了「持不捉金錢戒」,分文不收。

一條艱難的行腳路,一缽法師這一走就是六年,行腳足跡踏過陜西、雲南、貴州、四川、山西等省份,行程達數萬公裏遠。這六年時間,他吃了不少苦,也感化了不少人。

行腳結束後,一缽法師來到五台山潛修,他不想麻煩其它寺院,甘願做一個清凈的苦修者。他在山腳下找了一個偏僻的地方,用鐵鍬等工具耗時幾個月修建了一個似墓穴一樣大的小洞,而這個小洞便是一缽法師的棲身之地。

在小小的石洞裏,一缽法師一如既往的念佛誦經,每天很早起床誦讀經書,研習大乘佛法。為了自給自足,他在附近開荒種地,一旦有好收成,就挑著蔬菜布施給當地的貧困百姓。

多年來,一缽法師一直是「以戒為師,以苦為樂」的修行,他的言行舉止成就了真修和尚的威儀,像他這種堅韌不拔、同體大悲的精神同時也為後輩學僧樹立了修行榜樣。

從屠夫到苦行僧人,一缽法師偶遇佛法,破迷開悟,做光明自在人,這對他來說就是生命的一種昇華。

像一缽法師這樣的人生經歷,在佛門裏也有很多。只能說,佛法無邊,普度有緣之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