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沒有「東尼老師」,古人如何妝飾發絲?有神器→

2023-12-11國風

最近,「新中式盤發」越來越火

有用簪子的,用筷子的,用筆的……

其實,在盤頭發這件事上

古人更有心得

今天,從人首笄(jī)形器看起

形似癢癢撓?它的名字是笄(jī)

它長16.5厘米

一端是扁長的柄部

堅固不易折,光滑不紮手

另一端是一張小巧的圓臉

頭上頂著五個齒兒

怪誕中透露出一絲神秘感

看這「體格」

怎麽讓人覺得背有點兒癢?

這可不是癢癢撓

而是商代晚期的青銅束發器

稱為「笄(jī)」

古人使用笄來固定和妝飾頭發

最早是為了便於勞作

隨著人們審美意識的發展

笄也變化出更多材質和式樣

起初是用竹子做的竹笄🎍

所以笄字的部首為「竹字頭」

因為竹木難以保存

所以留存到現在的多為

骨、石、玉、銅、金銀笄等

商周時期多為青銅笄

出於嚴謹的學術考慮

一般將此類器物稱為笄形器

△鑲嵌綠松石玉笄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碧玉笄 故宮博物院藏

笄是目前可見最早的頭飾

是發簪家族的鼻祖

後來的簪、釵等發飾

都是在笄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笄禮,古代女子的成人禮

在古代

笄的使用非常普遍,且不分男女

女子多用於固定發髻

男子多用來固定頭冠

不過,對女子而言

笄有著更為特殊的意義

它是古代漢族女子成人禮中

必不可少的一個物件

而彼時女子是否舉行成人禮

與其是否婚嫁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禮記·曲禮】:「女子許嫁,笄而字。」

【禮記·內側】:「女子十年不出,十有五年而笄。」

【禮記·雜記】:「女雖未許嫁,年二十而笄,禮之。」

自周代起

漢族女子十五歲時,若已有婚約

便可舉行成人禮,也稱為「笄禮」

即改變幼年的發式

將頭發綰成一個髻

隨即簪上發笄

△來源:國禮文化考評鑒定中心

十五歲還沒有婚約的女子

在十五到二十歲之間

只要許了人,便可行笄禮

若一直單身未許人的

最遲到了二十歲也要行笄禮

表示今後要以成人待之

笄禮是中國漢民族傳統的成人禮儀

也是漢民族重要的人文遺產

笄、簪、釵、步搖

你能分清嗎?

中國古代女子頭飾繁復多樣

根據不同的形制裝飾

分為不同的品類

它們也有各自專屬的名字

可不要再叫錯了~

發簪

簪又稱簪子、發簪、冠簪

是用以固定頭發或頂戴的發飾

由笄升級換代而來

一般為單股

最初用途僅僅是綰束頭發

進入階級社會以後

則演變成昭明身份的一種標誌

△金鑲寶石蜻蜓簪 故宮博物院藏;桃形金累絲鑲寶石簪 湖北省博物館藏

發釵

發釵也由笄演變而來

大約在西漢晚期普及

發釵和發簪從外觀上看

最明顯的區別是

發簪多為一股

發釵則多為兩股

△唐鎏金刻花花卉形銀釵、唐透空刻花花枝小鳥紋銀釵 陜西歷史博物館藏

步搖

「雲鬢花顏金步搖」

中國古代重要頭飾之一

多用金玉等材料制作

當佩戴者行走時

飾物隨著步履的顫動不停搖曳

因此得名「步搖」

△馬頭鹿角形金步搖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簪發,不僅是為了美

更是一種文化符號

在保存與更新中傳承延續

來源丨央視新聞

編輯丨甘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