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錢穆||如何為人 如何為學

2024-01-07國風

中國人講人,便要完成一個人。講一套學問,便要完成一套學問。等於做一張桌子,定要完成一張桌子。造一所房屋,要完成一所房屋。此事明白易知。做人做學問,則其事不易知。不是一生下來便可說我已成了一個人,學校畢業便說我已完成了學問。當知學問並不即是學校中的課程。課程可以畢業,學問不易畢業。我希望諸位能把一輩子興趣放在你所研究的這一項學問上,要求完成,則定是義理、考據、辭章三者兼備。如此為學,乃始不是浪費。自然便成為一種經濟之學。

從前中國古人,又把學問分成經、史、子、集四大類。史學應重考據,若說中國歷史兩千年來是個專制政治,是個封建社會,但翻盡二十五史十通,卻無此「專制政治」「封建社會」八個字。若說此是新思想,但思想究不是歷史。馬克斯所講的是西方社會,他還懂得謹慎,他不清楚東方社會是如何,他並未認為中國社會和西方相同。講歷史該有考據,不能僅憑思想。子學屬思想,不論孔、孟、莊、老,諸子百家講思想,都該歸於義理。我們只認孔子義理講得高,老子講得比較差,或說低一點,可是他們所講都是義理。今天卻只重思想,不重義理。固然義理必出於思想,但思想亦必歸宿到義理。義理有一目標,必歸宿到實際人生上。孔孟思想之可貴正在此。其次講到集部,即辭章之學。詩也好,文也好,一切也仍歸宿到人生上。所以子、史、集三部門學問,皆以人生為本。

……

中國古代又有小學、大學之分。小學亦稱幼學,大學則是大人之學。諸位今天年齡在十八到二十這一階段,正已進入了大學,應該是要學大人之學。但我先請諸位要做一番補修小學的工夫。外國人的教育理想,似乎主張一段一段切開,小學一套,中學一套,大學又一套。中國從前教育,主張一貫下來。也可說,外國人把小孩當做小孩看,中國人看小孩早當一個大人看。這裏是非得失暫不講,但總該有一標準。不該把標準盡降低來遷就,老怕小孩不懂,無興趣,降低標準,變成無標準。如說中國文字難學,要創簡體字。但若小孩對簡體字仍無興趣,豈能創出一套無字教育來?如一切運動,便是無字教育,但籃球棒球等,亦各有標準。標準定得高,定得難,反而能激發興趣,增長智慧。

當前我們的優秀青年只愛學理科,正為理科可以顯聰明,見才智,也非定為將來出路問題。文科日求低淺,將成為愚人之學。今天要提倡文科,莫如學理科般,只教人去遷就標準,不許毀了標準來遷就人。若要把今天大學文科標準提高,則自見小學文科教育不夠。進入大學學文科的,義理之學且勿論,辭章之學也談不上。只能聽講,不能自讀書。中國人一向只稱求學為讀書,不聞求學只是聽講。此刻中小學文科教育該如何改進,此是一件事,但諸位已進入了大學,而小學階段基本準備工夫實嫌不夠,首先應該培養自己義理觀念。事有是非,人有高下,此層不可不知,否則如何來研究歷史?第二應先培養自己讀書能力。若不能自讀書,只在講堂聽講,將永走不上學問之路。

義理教我們德行,辭章培養我們情感,考據增進我們之知識。須德行、情感、知識三方皆備,才得稱為一成人。學問皆由人做,人品高,學問境界亦會隨而高。人品低,不能期望其學問境界之高。如一無德行無情感之人,一意來求歷史知識,究其所得,實也決不足稱為是歷史知識。一切知識,並非全擺在書本上,主要乃在學者本人之自身自心上。一切知識,應以德行、情感為基本。一切考據之學,應以義理、辭章為基本。一言一行不茍且,此是義理學開始。一字一句不茍且,此是辭章學開始。預備了這兩項條件,才能來讀歷史治史學。此是我卑之毋甚高論來說實話,務期諸位勿忽略。先把基礎放實放穩,才能從事一切學問,史學亦不例外。諸位且先求得史學入門,莫遽想為史學專家。

耕讀家庭教育城市計劃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耕讀家庭教育城市計劃是什麽?

耕讀家庭教育城市計劃是由眾甫耕讀文化傳媒工作室發起的,針對廣大的城市家庭,開展的耕讀家庭教育計劃。主要分為兩部份:一是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傳統文化經典學習(以誦讀為主),二是透過戶外勞動與研學,建立與自然的連線。透過耕與讀的互動,使孩子與家長達到知行合一、身心健康的狀態。

家庭教育如何實施?

在眾甫耕讀文化工作室老師的指導下,以家庭為單位,父母為老師(至少有一人主要負責),在家中完成。父母須與孩子共同學習,一起成長(詳情關註公眾號「眾甫耕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