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德國浪漫主義風景畫家佛烈德利赫,從一粒砂中可以看到自然的神妙

2024-01-06國風

卡斯巴·大衛·佛烈德利赫(1774-1840年)是19世紀德國浪漫主義風景畫的先驅,他被公認為當代德國最重要的藝術家。其作品常帶冷寂、虛幻的韻味和神秘的宗教氣息。代表作品有【霧海上的漫遊者】【山上的十字架】【雪中的修道院廢墟】【兩個望月的男人】【冰河中航船失事】等。

卡斯巴·大衛·佛烈德利赫畫像

德 卡斯巴·大衛·佛烈德利赫 【霧海上的漫遊者】

佛烈德利赫出生在波羅的海沿岸一個虔誠的宗教家庭,他在家中的十個孩子裏排行第六。在新教家庭環境中長大的佛烈德利赫,新教的戒律使他從小便講求自我內省,這也令其性格沈穩平靜。母親在他七歲的時候去世,隨後20個月大的妹妹死於天花。命運還在不斷考驗著這位影響後人的藝術家,1787 年的冬天,弟弟為了救佛烈德利赫,在滑雪中喪命。這件事在佛烈德利赫心中造成了揮之不去的愧疚與悲痛。25歲時,父親病故。他的人生接二連三地遭受不幸的打擊,一系列的悲劇,在他的心靈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陰影,並對他以後的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死亡、悲觀、神秘、憂愁、自然等題材成為了他所迷戀的繪畫主題。

德 卡斯巴·大衛·佛烈德利赫 【橡樹下的修道院】

佛烈德利赫在1809年畫的【橡樹下的修道院】便是混合著死亡題材的風景畫。畫中是一片荒蕪的墳場,畫面下方隱約可以見到幾個僧侶正擡著一副棺木準備下葬。但是在幾棵枯萎參天的橡樹和殘破的修道院下,這幅葬禮圖幾乎不可辨識,鉛灰的天空把枯樹照得只剩一株株黑影,而頹敗的寺院只剩下一面墻,看起來像是一矗巨型的墓碑,整幅景致陰冷神秘。

德 卡斯巴·大衛·佛烈德利赫 【山峰上漂浮著雲朵】

1790 年,佛烈德利赫來到哥本哈根拜師學藝,學院派素描畫家庫斯特爾普是其老師。這位博學多才的老師,讓同學們緊隨當時傳統學院的步伐,臨摹圖冊上的素描來提高繪畫能力,並強調輪廓線的重要性,這為佛烈德利赫後來創作中光線與輪廓線的巧妙結合打下了基礎。

1798年完成了哥本哈根大學的學業後,佛烈德利赫在有「浪漫主義之都」之稱的德勒斯登定居,正式步入畫壇。在那裏,佛烈德利赫結交了當地的藝術家,接受了新的社會思潮影響,不管是作家諾瓦利斯、哲學家施萊格爾,還是克雷斯特的劇本都對其產生了觸動和影響。

德 卡斯巴·大衛·佛烈德利赫【台岑祭壇畫】

在不到1年時間裏,他創作出了具有自我風格的傑作【台岑祭壇畫】,描繪了一個處於遠方陡峭突兀的峰頂,上面山石交錯,郁郁蒼蒼的松樹長滿了上坡。這些松樹都不是很大,但是立身山崖,都顯得很有風骨。在山石之間高高豎立著一個十字架,上面是殉難的耶穌像。三束光線從山崖下方橫空升起,成扇面形,射向無盡的蒼穹,把畫面神聖、肅穆和莊重的氣氛烘托得淋漓盡致。深遠的天空中布滿了濃密的褐紅、淡紅色雲彩,使畫面顯得遼遠而空靈。畫家還為這幅畫設計了精美的畫框,畫框左右兩邊是古希臘式的圓形柱子,把畫面襯托得更加壯重、威嚴。

這幅佳作在當時畫壇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佛烈德利赫改變了以往宗教畫的風格,把作品賦予了神秘的象征和暗示寓意,並加入了自己的感情色彩,風景、宗教、象征的結合開辟了全新的繪畫語言表達方式。

德 卡斯巴·大衛·佛烈德利赫 【波西米亞的山地風景畫】

佛烈德利赫在德勒斯登過著平靜的生活,有時還會去波西米亞的山區和湖泊旅行。他有極端敏銳的觀察力,又擅於表達光線與色彩的精微細節。佛烈德利赫曾表示:「從一粒砂中也可以看到自然的神妙。」其筆下的繪畫作品大多描繪自然風光,畫中元素豐富:海洋、船只、哥特式廢墟、沈思自然的孤獨者等,並充溢著靜謐、空無的氣氛。他的繪畫題材開辟了風景畫的新領域,發現了人們從未發現過的新奇自然:無窮無盡的海洋或山脈、大雪覆蓋的山地,以及照在上面的陽光或月光。佛烈德利赫用風景畫給人們傳達了一種崇高的精神力量,他的風景畫在今天依然是浪漫主義的代名詞。因此,他又被譽為「真正揭示大自然風景哀婉與悲愴的藝術家」。

德 卡斯巴·大衛·佛烈德利赫 【兩個望月的男人】

在德國最重要的浪漫主義藝術裏,佛烈德利赫的作品【兩個望月的男人】是德國繪畫的一幅經典作品。在畫面裏,佛烈德利赫展示的是他和自己最得意的學生奧古斯特·海因裏希在一起的場景。這幅畫作常常被細細地研究解讀,被局部地分析。例如,畫面中多石、陡峭的小路,被視為崎嶇的人生之路;常青的杉樹,被視為希望的象征;枯萎的橡樹.被當作逝去的痕跡;而月亮,則被視為未來的極樂。畫面中,兩個身著「古德意誌裝」的男人站立在一座小山丘上, 年輕人依靠在年長些的肩膀上,背對著觀者,面向一輪升在半空的明月。月是一彎新月,暗光中還能清晰地看到金星。畫面的意境,朦朧且富有詩意。

德 卡斯巴·大衛·佛烈德利赫 【冰河中航船失事】

【呂根島上的白堊巖】是佛烈德利赫少有的明麗風格的畫作,呂根島位於德國東北部的波羅的海,這裏風景秀麗,白堊巖是它的標誌。1818年,佛烈德利赫與克里斯汀·卡洛琳·邦梅爾結婚。蜜月期間,夫妻二人與他的家人一起來這座島嶼遊覽,之後佛烈德利赫便繪制了這幅油畫作品。

德 卡斯巴·大衛·佛烈德利赫 【呂根島上的白堊巖】

畫面上共有三個人物,都是背影。中間趴伏著的人被認為是佛烈德利赫本人,放置在他旁邊的帽子象征著謙遜。此刻他正趴伏在綠色的草叢中凝視懸崖下的海洋,就如凝視死亡那般。左側的女子運用了罕見的明亮紅色來描繪,這正是佛烈德利赫的妻子。她倚坐在一處幾乎枯萎的灌木叢中,視線與佛烈德利赫一致。右手指向的可能是懸崖上的花朵,也可能是懸崖下深淵一般的海洋。她可能是因眼前的景色而喜悅,也有可能是因懸崖的高度而恐懼。而右側雙手抱著手臂望向遠方蔚藍大海的男子,則被認為是佛烈德利赫的家人。佛烈德利赫處於這兩人中間,左右兩側分別是代表愛情的妻子和代表親情的家人。即使身在懸崖上,從他趴伏的姿勢卻可以看出,他此刻是從容且安心的。

從構圖上看,這幅畫采用的是包圍式構圖:近景是左右懸崖上的青草和綠樹環抱合成的圓形,遠景則是兩側白色的崖岸夾住蔚藍的大海,兩點白色的帆船點綴其間。這種構圖方式體現了畫家佛烈德利赫內心被環繞,有所依靠的心境。

德 卡斯巴·大衛·佛烈德利赫 【雪下的墓地】

1824年,佛烈德利赫被德勒斯登美術學院任命為副教授,但卻並木得到他所期待的教學資格。自1826年起,佛烈德利赫的健康狀況開始惡化,甚至影響到了他正常的藝術創作,他不得不多次停下工作外出療養。病痛使他精神更為脆弱,憂郁與孤獨如影隨行。此後,冬景與雪景更多地出現在佛烈德利赫的作品中,【雪下的墓地】【雪中的橡樹】【冬天】等,墓地、枯樹、廢墟,在寂靜之中訴說著歷史的哀婉與憂傷。

德 卡斯巴·大衛·佛烈德利赫 【山間的早晨】

自1835年中風至1840年辭世,佛烈德利赫在病床上度過了他人生中的最後幾年時光。這位足跡遍布名山大川的漫遊者,在幾十年的創作中,將自然、宗教和自己的主觀感受融為一體,他的那些飽含詩意、具有英雄氣質的浪漫主義繪畫,是孤獨靈魂完成救贖的探索之旅,也是這無限宇宙間,一段有限的精神苦旅。

佛烈德利赫,這位孤獨的浪漫主義者,在所處的時代未獲得應有的榮耀,卻在時光的流轉中獲得了精神上的共鳴,收獲了一代又一代靈魂的同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