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2024-05-31國風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孟夏芳菲盡翠薇,繁花似錦皆絢爛。山黛水秀百鳥歸,放眼原野紅妝艷。身臨兩岸柳絲垂,桃花育果杏孕子。玉蘭爭寵紫瓊衣,梨花隨風飄雪飛。夏天是一年中最熱、最有活力的季節之一。隨著立夏的到來,每天張開眼睛迎接的第一縷陽光,也開始帶有了些許暑氣,嗅著空氣中清新的氣息,感覺到人群中融入的夏日獨有的慵懶與燦爛,我的心情也不自覺地隨之而起伏。很多人,永遠無法感悟這些。他們喜歡洶湧澎湃的日子,喜歡在混沌的天地間,演繹自我。即使精疲力竭,即使憔悴不堪,也依然樂此不疲。

一朵花的盛開,絕不是為了蜂吟蝶舞,純粹是永不滅的信念,盛開,為了底色,那底色是土地的黑,那底色是莖葉的綠,盛開是一種絕決,是把心扒開來,轟轟烈烈地展示,盛開是一種疼痛著的歡呼,是作為一朵花的,生命的終極追求,一朵花的盛開,經過破釜沈舟的努力,得到化蛹成蝶的燦爛。梔子花,浮動在這個季節的芬芳,潔白如梔子花,或許並不高貴,確是村野山姑獨有的形象,沈睡在時間對岸的記憶,啟用了我陳舊的鄉愁,油紙傘撐起五月的天空,雨絲就有了古典的風格、

我要擷一縷梔子花香,寄給遙遠的故鄉,花香,為風作色,為空氣調味,染了花香的空氣,連鳥鳴都醉了,東一聲西一聲,醉言醉語聲聲動人心,香風過處,連溪水都醉了,一路跌跌撞撞,開出一朵又一朵浪花。現在的網路平台上,有很多心靈雞湯,雖然有一些是勵誌的貼文,但確實有不少似是而非,莫名其妙的東西。比如有人說:孤獨是人的最高境界。

孤獨是人的一種精神感受,沒人陪伴、沒人傾訴、沒人理解,抑或遭受排擠冷落,都會使人產生孤獨的感受,這種感受是悲涼淒苦的甚至是令人絕望的,它不是人所追求的理想心態,孤獨有一個相近義,相關聯的詞寂寞,善於排遣寂寞,耐得住寂寞,才算是人的一種精神境界。我曾經經歷過一段難忘的寂寞時光,那是由於企業改制重組,我同時失去為之奮鬥了二十多年的國有大企業的員工身份與領導崗位而產生的。日夜被失落,迷茫和孤獨融合成的寂寞包圍著,茶飯不香,無所適從。好在我學過【周易】,早有人生無常的覺悟,也有自我排遣的意識,我選擇了重拾愛好,結交了一些茶朋文友,給自己立了一個小目標,能夠茶文化創作與詩書畫一體的品味不低的作品,自娛自樂,終於成功突圍,在意趣盎然的研茶領域裏找到了一方精神樂園。

用找事情做分散註意力,是普通人排遣寂寞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那麽古來聖賢是怎麽排遣寂寞的呢?聖賢者,是那些道德高尚,才智優秀的人。由於他們的思想深度、視野廣度、精神高度超越常人,因此往往難以找到知音,難以被人理解和接納,與常人產生了距離,抑或樹大招風,自然免不了命運多舛,於是就給他們帶來了孤獨和寂寞。陳子昂的寂寞最苦,他忍不住會呼喊出這樣的悲號:「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我想陳子昂也許是在苦苦尋找歷史上,能和他會心對話的聖賢來排遣寂寞。我想到了司馬遷,像他那樣忍受驚世冤案和奇恥大辱,用十四年的堅強和沈默撰寫出西漢之前,上溯黃帝的三千年華夏歷史的【史記】,為他自己排遣了孤獨與寂寞,卻為後世確立了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誠然像司馬遷這樣的聖賢史上少有。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詩仙李白采取的是飲酒消愁的排遣辦法。當他獨自飲酒、感到寂寞時,「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他會請來明月,拉上自己的影子,自然樂陶陶;「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他獨自雲遊時,會深情註視敬亭山,就像面對一個知心朋友促膝談心,哪還有什麽孤獨感,這反映出李白對人生和社會的獨特理解。他認為,人生短暫,應該盡情享受生活,不必過於執念人生的順逆沈浮,不必在意世俗的評價和眼光,在盡情飲酒中也能找到自我,找到快樂,留下自己的一世美名。

我比較贊賞李白排遣寂寞的觀念,方法不一定是飲酒,各種愛好都可以,對普通人來說,遇到孤獨與寂寞,要看透這是人生的一種常態,不必過於憂愁煩惱,深陷其中。只要勇敢地接受現實,積極地采取各種方式排遣,如社交活動,藝術愛好、體育活動、閱讀學習或收養寵物等等,自然會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生活新路來。 (王仕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