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一首唐詩,短短8句,看透人生起落,開篇就是經典

2023-12-07國風

古詩詞也可以很有趣

曾經我以為,日子是過不完的,未來會有無限種可能。

一晃,人近中年,後知後覺地發現,我現在就站在自己的未來裏,生活似乎並沒有什麽大的改變。

唯一不同的是,當初的許多夢想,我已經不打算再去實作了。

人生此一時彼一時,不經歷一些風雨和痛,就永遠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麽。

朋友很現實,他說我就是想賺很多很多的錢,然後躺平。

這似乎是一個很美的目標,也是大多數人的追求,可是你有沒有想過,等有一天你真的有很多錢了,你就能快樂和幸福嗎?

也許並不能。

桐華在【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中,開篇就寫: 多年後,我擁有了自己想擁有的一切,也失去了不能失去的所有。

金錢只是一種交易籌碼,它能保證你的生活需求,但不能滿足你對幸福感的獵取,在一路拼搏的過程中,你必然會遺失一些美好。

比如童真、童趣,和那顆質樸的心。

人生真正的富貴,是精神上的富足: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放眼歷史長河,個體生命不過是白駒過隙,轉瞬即逝。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清清白白,將來離開了,必然也是兩手空空。

唯有內心的平靜與安寧,才是真正的所得。

你永遠不會希望,自己垂垂老矣回首往昔時,遺憾地跟自己說,當初如果我能早看透這一點,這輩子就不會有那麽多意難平了!

因此今天我們讀一首古詩,也許讀完之後,你對人生就會有一個全新的理解。

他叫李群玉,一個神奇晚唐的人。

前半生,他浪跡江湖,不慕功名,足跡遍及大江南北: 此身未有棲歸處,天下人間一片雲。

後來,杜牧漫遊澧州時,曾勸他入長安考取功名,並作【送李群玉赴舉】一詩: 故人別來面如雪,一榻拂雲秋影中。

但是李群玉並沒有動心,依舊山海逍遙,不問紅塵。

再後來,宰相裴休巡視湖南,聽說了李群玉的詩名,便向唐宣宗推薦了他。遂宣宗召李群玉入京,李群玉獻詩300首,得宣宗李忱盛贊:所進詩歌,異常高雅。

因此,授李群玉「弘文館校書郎」,不過李群玉只在任三年,就辭官回歸故裏了。

回鄉的途中,李群玉途經二妃廟,即娥皇女英廟,感其殉情帝舜,便題了兩首詩在廟墻上。

就在李群玉要轉身離開時,兩位仙女突然出現在他面前,告訴他說:兩年後你再來此地,我們會和你有一番雲雨之歡。

沒等李群玉反應過來,娥皇女英二妃就又消失了。因此,李群玉過潯陽時,就把這件神奇的事講給了太守段成式,當時段成式還開他玩笑說:想不到你還是虞舜的辟陽侯。

更加神奇的是,兩年後李群玉突然病逝,為此段成式賦詩悼念: 曾話黃陵事,今為白日催。老無兒女累,誰哭到泉台。

「黃陵事」指的就是這段奇事。

下面我們就來讀一讀李群玉筆下的詩。

翻覆升沈百歲中,前途一半已成空。

浮生暫寄夢中夢,世事如聞風裏風。

修竹萬竿資闃寂,古書千卷要窮通。

一壺濁酒暄和景,誰會陶然失馬翁。

出自李群玉的【自遣】

翻覆:謂反覆無常,變化不定

修竹:高高的竹子

闃(qù)寂:靜寂、寧靜

窮通:困厄與顯達

暄和:溫暖

陶然:喜悅、快樂貌

這是李群玉晚年寫給自己的詩,回顧了江湖遊走的大半生,詩意通透豁達,充滿了禪理。 人生在悟,下面我們就深度解讀一下這首詩。

詩文大意可解為:

世事白雲蒼狗,人生不過百年,一晃就走完了大半,沈沈浮浮,並沒有什麽收獲。浮生若夢,暫時就像夢幻一般活著也好,紅塵瑣事,都會隨風而去,姑且一聽,姑且一笑;

所居之處,長滿了翠竹,清幽僻靜,正適合用心讀書,書中有一切美好的生活。抱著一壺濁酒,在院子裏曬太陽,這何嘗不是一種瀟灑,雖然前半生無功無名,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塵世間又有誰能理解這一點呢!

李群玉這首詩,淡然達觀,充滿了對人生的感悟,大半生漂浮而過,未立寸功,可人生的追求不同,誰又能說閑逸不是一種圓滿呢。

「翻覆升沈百歲中,前途一半已成空」,起句,詩人先回顧了過往,發現並沒有什麽閃光點。起起落落,一晃人生就走過了大半,萬事成空,可留戀的東西不多。

人對歲月之傷感,是與生俱來的,尤其是人過中年以後,總是日感蒼老。這也是讓詩人嘆息的地方。

「浮生暫寄夢中夢,世事如聞風裏風」,頷聯,詩人寫得很有悟境,「夢中夢」「風裏風」,正是逝去歲月的寫照。

然而,就在詩人慨嘆之時,時光依然在悄悄流逝,所以詩人想,不如就活在這夢裏吧,讓往事如風、讓未來如風。

人不能給自己制定太多條條框框,如風一般,自由來去,無拘無束。

「修竹萬竿資闃寂,古書千卷要窮通」,頸聯是詩人的生活態度,也是一種人生觀,蘇東坡曾寫: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這自然是一種雅致,而詩人更是醉心於古文經卷,從書中找出人生的奧義。

「一壺濁酒暄和景,誰會陶然失馬翁」,尾聯之句,既是詩人的自遣,也是對世人的忠告,塞翁失馬,本是一件糟糕的事,但卻因此躲過了禍事,所以人要正確看待得與失。

縱觀整首詩,流暢自然,有對往事的追懷,也有對人生的冥想,過去和現在交織,未來有了清晰的方向 。一卷書、一林竹、一間草屋、一縷午後的暖陽,安逸清透的生活,成了畢生的向往。

生命的底色,在這首詩中被詮釋出來,所以值得深讀,一讀再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