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老子】五千言,濃縮為五句話,讀懂一句,受益一生

2023-12-13國風

聽聖人之言,悟人生之道。

作者:洞見MK

魯迅先生曾說:「不讀【老子】一書,就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

一部【老子】五千余言,從修身養性到治國理論,從自然規律到人生哲理,內容廣闊,無所不包。

直到現在,它仍像一盞明燈,指引著無數人前行。

書中這5句絕妙之言,更是高度濃縮了老子的哲學智慧。

讀懂了它們,相信你也就能撥開生活的重重迷霧,參透人生的真諦。

1

關於欲望

  • 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
  • 譯文:沒有比放縱欲望更大的罪過,沒有比不知足更大的禍患。

    柳宗元寫過一則寓言【大鯨】。

    說南海有一頭大鯨,一張口就能吞掉幾十條像船那樣大的魚。

    為了追逐肥美的魚群,它一直往北,不知不覺遊到了淺灘上,哪怕退潮也不肯離去。

    結果當海水散去,大鯨無處可逃,最終死在了沙灘上。

    現實中的很多人,就像這頭大鯨一樣。

    嘗過了享樂的滋味,便一發不可收拾,任由欲望膨脹,一步步把自己推向了深淵。

    北宋名相蔡京,就毀在了一個「貪」字上面。

    他素來喜歡奇珍異食,成為宰相之後,更是不惜斥巨資滿足自己口腹之欲。

    喝一碗羹湯,要用上百只鵪鶉;

    請同僚吃一頓蟹黃饅頭,就花了50戶普通人家一年的收入。

    為了支撐奢侈的飲食,他大肆搜刮民脂民膏,逼得百姓傾家蕩產,甚至賣兒鬻女。

    皇帝得知後大怒,罷免了蔡京的宰相之位,並下令將其發配邊疆。

    最終,年過八十的蔡京,在流放途中被活活餓死。

    有一句話說得好: 「上天想讓誰滅亡,總是先讓他膨脹。」

    世間萬事,自有因果。

    每一個貪圖非分之福的人,都會為自己的欲望付出慘重的代價。

    只有學會知足,人才能從平凡中尋得幸福。

    不必奢求山珍海味,粗茶淡飯自有真味;

    不必追求日進鬥金,衣食無憂已是幸運。

    當你看淡了名利,自然能掙脫束縛,遠離災禍,獲得真正的自由。

    2

    關於認知

  •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聖人不病,以其病病。
  • 譯文:清楚自己的無知,這是很高明的;自認為無所不知,這就是很糟糕的。聖人沒有缺點,正是因為他把自己的缺點當作要克服的疾病。

    【莊子·秋水】裏,講過黃河之神「河伯」的故事。

    秋天來了,千百條河川都匯入黃河,河伯洋洋自喜,以為全天下最美的東西都在自己這裏。

    於是他順著水流,一路向東,一路觀賞,一直走到了北海。

    然而當他繼續遙望時,卻怎麽也看不到北海的盡頭。

    此刻河伯才意識到,原來世上還有如此壯闊的景色,自己從前真是太無知了。

    正所謂: 「狂妄源於淺薄,低調基於見識。」

    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上,人與人的認知卻是天差地別。

    井底之蛙,以為目之所及就是世界,才會目中無人,傲慢無禮;

    而真正見過世面的人,明白自己的局限,反而會收斂鋒芒,謙以待人。

    清代思想家戴震,就是一個虛懷若谷的名士。

    一次,戴震與師父江水一同面見皇上。

    席間,皇上向江水提問,江水畏懼龍顏,緊張得渾身哆嗦,只能請學生代為回答。

    戴震口若懸河,分析問題條條是道,準切要害。

    皇上大為興奮,問戴震:「你和老師比,誰的才能高?」

    戴震回答:「我的水平低。」

    皇上又問:「那為什麽,水平高的反而不能回答呢?」

    戴震說:「老師年紀大了,耳朵有些背,可他的學問超過我一萬倍,因為我的學問都是從他那裏取來的。」

    皇上對戴震的態度大加贊賞,還賜之為翰林。

    【論語】中寫道: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謙和,不是無能,不是示弱,而是一種修養。

    正是因為見過更出色的人物,看過更廣闊的世界,才明晰了自己的渺小。

    人生在世,要保持空杯心態。

    在緘默中不斷沈澱,安靜地豐富內心。

    放低姿態,把自己看小,把事情做好,你未來的道路就會越發廣闊。

    3

    關於情緒

  • 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 譯文:「君」,是根本和主宰的意思。輕率就會失去根本,躁動就會失去主宰。

    古人常說,急則有失,怒中無智。

    人一旦被情緒左右,就會失去理智,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

    春秋時期,齊桓公有個寵妾叫做蔡姬。

    在一次劃船的時候,蔡姬嬉笑玩鬧,故意搖船,嚇到了齊桓公。

    齊桓公大怒,把她趕回了娘家。

    蔡國國君看到自己妹妹被攆了回來,心中很是屈辱,一氣之下把妹妹改嫁給了楚成王

    齊桓公聽聞後,直接出兵滅掉了蔡國,並俘虜了蔡國國君。

    可他還不解氣,又對楚國出兵。

    結果楚國沒有拿下,齊桓公自己的軍隊卻一敗塗地。

    本來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最後竟然弄得國力大傷,齊桓公懊悔不已。

    尼采在【善惡的彼岸】中說:「如果情緒總是處於失控的狀態,就會被感情牽著鼻子走,喪失自由。」

    負面情緒,就是一灘泥沼。

    你若一味較勁,非要跟別人爭出個輸贏,就會越陷越深,最終不可脫身。

    正所謂: 「忍得一時之氣,免得百日之憂。」

    面對生活的刁難、他人的傷害,一笑而過才顯胸懷。

    暫時的退讓,為的是換來長久的安寧。

    當你能夠看淡一切,心態平胡,再多的困擾,於你而言也會變得微不足道。

    4

    關於說話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 譯文:真話聽起來不舒服,好聽的話往往是虛假的;善良的人不愛爭論,愛辯的人多半不善;學識豐富的人不會自誇,說自己博學的人往往無知。

    越無知的人,越覺得自己的學識高,越喜歡口出狂言,與人爭論。

    一個人的品行如何,從他開口時的用詞、語氣和神態就能看出來。

    【莊子】裏有一個故事。

    有一位叫士成綺的人,久仰老子的智慧,於是跋山涉水前去拜訪。

    可看到老子後,他覺得對方相貌平平,極其普通,連住所也雜亂不堪。

    他便失望道:「別人說你是聖人,我看你是老鼠還差不多。」

    老子擡頭看了他一眼,沒有理他,繼續低頭看自己的書。

    第二天,士成綺覺得自己前一天說的話太失禮,便來向老子道歉。

    老子對他說:「我如果有獲得大道的實質,你罵我是豬,狗,老鼠又有什麽關系呢?我還是我。」

    如學誠法師所說:「你嘴裏的人生,就是你的人生。」

    你說的什麽話,並不能影響我,也不能改變我。

    恰恰相反的是,你說的話裏,只會暴露你的學識和修養。

    真正有涵養的人,往往謹言慎行。

    因為他明白言多必失的道理,只有說話前三思,方能遠離禍患,保全自己。

    關於如何踐行說話之道,老子給出了三條守則:

    一、保持真誠,不說假話,去掉那些華麗浮誇的虛言;

    二、知理不辯,點到為止,不要和別人反復纏結;

    三、學會沈默,少說多聽,以謙卑的態度對待所有人。

    管好自己的舌頭,守好相處的分寸,給他人留點尊重,也是給你自己留條後路。

    5

    關於苦難

  •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 譯文:狂風刮不了一早上,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人生中所有的苦難,就像風雨一樣,都只是暫時的。

    跨不過去是千溝萬壑,邁過去了就是平坦大道。

    【漢書·黃霸傳】裏記錄了一個故事:

    漢宣帝時,儒士夏侯勝違背皇帝旨意,遭到了群臣彈劾。

    有個叫黃霸的臣子,對夏侯勝一向景仰,他也因此受其牽連,被一同打入了大牢。

    在獄中,黃霸請其傳授經學。

    夏侯勝心如死灰,苦笑著說道:「我們說不定明天就死了,研究這些還有什麽用呢?」

    黃霸卻不沮喪,反而參照孔子之言來鼓勵對方:

    「朝聞道,夕可死矣。當下痛快即可,何必憂心明天呢?」

    夏侯勝深受感動,便敞開心扉,與其侃侃而談。

    就這樣,兩人談經論道,熬過了整整兩年的牢獄時光。

    後來朝廷宣布大赦,二人雙雙獲釋,他們終被皇帝再度召見,重新起用。

    正是有了堅定的信念,他們才從階下囚熬到了座上客,迎來了真正的新生。

    蘇軾曾在【晁錯論】中寫道: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誌。」

    一個人最不可喪失的,就是戰勝困難的信念和勇氣。

    你若自暴自棄,任何一件不如意的小事,都足以扼殺自己的命運。

    撐不下去的時候,咬咬牙,堅持一下。

    不憂不懼,把眼前的事情心無旁騖地做下去,哪怕日子再糟糕,也總能迎來新的轉機。

    胡適先生說:「老子是中國哲學的鼻祖,是中國哲學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學家。」

    聽聖人之言,悟人生之道。

    迷茫的時候,翻一翻【老子】的篇章,它能幫你找到勇氣和方法;

    痛苦的時候,聽一聽哲人的智慧,它能給你帶來希望與力量。

    點個 贊吧 ,讀懂文中這5句箴言,修好自己的心,你就能從容地應對未來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