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知道「堯天坪」與「善卷垸」這兩個地名的由來,還得從黃帝說起。
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得到姓的只有十四個。黃帝住在軒轅之丘,娶西陵氏的女兒嫘祖為正妃,生了兩個兒子:一個是玄器,降為諸侯,住在長江;另一個是昌意,降為諸侯,住在若水。昌意娶蜀山氏的女兒為妻,生高陽,高陽有大德於民。黃帝死後,他的孫子也就是昌意的兒子高陽繼承了帝位。這就是帝顓頊。
顓頊沈著冷靜,知識淵博深厚而有智謀,清明通達而知事理,生養財物以盡地利,順時行事以法天道。領土不斷擴充套件,北到幽陵,南到交趾,西到流沙,東到蟠木。只要日月所能照臨的,沒有不歸屬於他。
顓頊帝的兒子名叫窮蟬。顓頊帝死後,兒子窮蟬沒有繼承帝位,而是侄兒即玄器的孫子高辛繼承了帝位。這就是帝嚳。帝嚳高辛是黃帝的曾孫。高辛繼位後,廣施恩澤,利及萬物,卻不為自己。順應上天的意旨,知道人民的急需。仁厚而威嚴,慈愛而篤實,修身而天下景仰。他秉持中庸之道而平治天下,凡是風雨所到的地方,沒有不來聽命的。
帝嚳娶陳鋒氏的女兒生放勛,娶嬸訾氏的女兒生摯。帝嚳死後,摯繼承帝位。帝摯在位幾年沒有政績,病故後其弟放勛繼立,這就是帝堯。以上有【史記·五帝本紀】可考。
傳說帝堯在位期間,多次聽說在南方的雲夢大澤西岸有一處環境優美的人間仙境,那裏的人們極有禮節,生活富裕,他幾次想去看一看,都未成行。就在他繼位的第十二年的暮春,便帶上羲叔、和氏等大臣前往南方巡視。一日到達雲夢大澤的西南岸,只見湖面船來船往,鷺飛波湧,岸邊桃紅柳綠,連綿數裏,田間歌聲飄蕩,勞者喜形於色,好一派祥和景象。堯帝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便決定在此小住幾日。堯帝南巡的訊息早已不脛而走,前來探望的人們絡繹不絕,且都很斯文有禮,根本沒有傳說中的三苗、蠻夷那種野蠻、粗俗。堯帝與眾人交談,得知枉山已離此不遠,很快就能見到大賢善卷了,心情很是興奮,隨之交代臣子們做好明天去探訪的一切準備。
第二天,堯帝雞鳴就起了床,在鄉人的帶領下,乘木筏沿枉水順流而下,一路欣賞著枉水兩岸的美景,中午分時,就到了枉渚。山上不時傳來鼓瑟之聲和人們的歌聲。上得山來,循聲望去,只見幾個老農正在怡然自得地手持木板玩著「擊壤」遊戲,你來我往,十分帶勁。口中唱道「太陽出來我耕作,太陽落山我休息,掘井飲水,耕田吃飯,堯帝德政,農人舒心。」山坡邊一間茅屋前的石凳邊圍坐了許多人。鄉人告訴堯帝,那就是善卷所居小屋,中間正在說話的那個人就是善卷。堯帝並沒有上前,而是站在那兒,認真地聽著。善卷好似察覺有人來了,掉頭一看,大吃一驚,匆忙走到堯帝面前施禮道:「山野草民,不知帝王駕臨,有失遠迎。」眾人也一同下跪行禮,堯帝把眾人一一扶起,並與之交談起來。善卷的一番話,似乎說到了堯帝的心裏,只見堯帝面帶微笑,連連點頭,稱「是」「是」「好」「好」「是這樣」。堯帝有點相見恨晚,非要拜善卷為師,善卷說什麽也不肯接受,後在羲叔等隨行大臣的勸說下,善卷才勉強答應了下來。
此後堯帝無日不與善卷相見,談論些德治之策和民風民俗的傳承,百姓的教化等。倆人情投意合,無話不說。轉眼間幾月光陰己過,進入了秋天,天氣也涼了起來。堯帝一日早起,正欲去拜見善卷,都城的奏報遞到,愛子病重,眾醫無策,要巫鹹速回,並請帝一同速歸。堯帝淚流滿面,父子情深,又難舍善卷,堯帝便想邀善卷一同回都,善卷卻執意不從,堯帝只好把善卷所耕種的田地、山林全封賜給了善卷。這塊封地稱之為善卷垸,又名善卷障。
善卷死後就葬在垸內的鼓槌子溝一帶。人們懷念堯帝南巡,便把堯帝在雲夢期間拜見善卷前的暫棲之地稱之為堯天坪,並為之堯帝在位七十余年,深受善卷的影響,使他的仁德似天地之廣博,智慧如神靈之奇妙。接近他如太陽般和煦,遠望他如雲彩般絢麗。堯帝能弘揚順從的美德,又明確劃分百官的職責。於是百官的政績卓著,也親和團結了天下諸侯,盛極一時,留下了許多的傳說故事。
堯天平、善卷垸等地名已流傳了幾千年,名稱的由來為這方大地蒙上了神秘的面紗,也為今日的常德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