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把漢字「畫」出來,八旬畫家楊正新的這場書法展講述漢字之美

2024-07-16文化

新民晚報訊(見習記者 陳佳琳 通訊員 張琦)一字一世界,一筆一乾坤。7月16日至9月1日,忘形——楊正新「得意」書法展將在靜安區圖書館海關樓舉行。「年方八旬」的海派名家楊正新為本次展覽特地書寫古人書論與其相契者若幹,綴以點睛之簡評,對於觀展的觀眾來說,亦是洞悉藝術家創作理念的「得藝」與「得益」之展。

忘形——楊正新「得意」書法展 靜安區圖書館供圖(下同)

漢字不僅是用來記錄語言的工具,還積澱凝聚了豐富、深厚的中國文化,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充滿魅力而且最具生命力的載體。楊正新打破傳統書法、抽象繪畫和行為藝術的界限,讓他的書法,有了「忘其形而溯其形,表其意而得其意」的至妙意趣。在他看來,在書法上突破「人書俱老」,達到「人書正新」的境界。

無論是「畫成其物、隨體詰屈」地描摹出原生形體,還是根據已有漢字孳乳新形體,都凝結了中華民族的思維智慧與審美旨趣。楊正新認為,書法和國畫是傳統文化中的精髓,自古就有「書畫同源」的說法,兩者之間就有很多相同之處。書法的用筆在國畫是無處不在。楊正新首先是畫家,相較於傳統書法家,他的書法有更豐富的表現形式。當他將最時髦最有趣的繪畫語言和最嚴肅最傳統文字結合起來,古老的漢字便生動起來。把字「畫」出來,是一種「復歸於嬰兒乎」的「拙」與「道」。

漢字本身承載著豐富的文化資訊,閃耀著中華文明的智慧之光。漢字具有獨特的表意性,特別是在古文字階段,漢字的形體構造與所記錄的事物之間具有極為密切的內在聯系。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楊正新透過更誇張的線條波折、墨色濃淡、結體變化和構架組合,以極富中國畫特質的當代美學把漢字的抽象意念和內在精髓具體地呈現出來,這是一種可以引起廣泛共鳴、富於情感流露的藝術表達。

跨越歷史長河,漢字始終綿延不斷、傳承發展,成為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字。正是由於這樣連續不斷的生命力,漢字滋養下的中華文明才源遠流長、生生不息。據悉,在上海書展期間,楊正新還將在靜安區圖書館為廣大讀者講述漢字之美。

本次展覽由靜安區文化和旅遊局指導,靜安區圖書館主辦,千彩書坊承辦,為靜安區文化發展專項資金支持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