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有人風塵仆仆,只為看它一眼!在良渚認識「不朽」大漆

2024-01-24文化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李蔚

先民們割開漆樹的樹皮,漆液順割口流下,經過一番氧化聚合反應,它被賦予了抵抗時光的堅固力量。自此,它不僅僅是一種物質性的材料,更是一種生命形態。

【不朽——大漆藝術五千年】正在良渚博物館展出,有漆的文物,也有漆的當代作品。

跨越古與今,我們可以從當代作品中,一步步往上追,從技術層面,從色彩表達,從精神觀念去尋找與古人的呼應與延續;也可以順著自新石器文化而始的漆藝源流而下,去想像感受人類這種不朽的創造力,這種綿延不斷的文化的力量。(導語)

良渚有玉也有漆

三四個腦袋湊在一方小小的展示視窗,端詳著浸在溶液中的一件器物——良渚文化漆鳥首形器。

漆鳥首

窗很小,約一尺見方,猶如小小的佛龕。

為什麽做得這麽小?良渚博物院院長徐天進解釋,這是希望大家能把視線更加集中在裏面的展品上。

漆器,是我們先民的發明,在中國有8000多年的歷史,早在河姆渡之前,跨湖橋遺址曾考古挖掘出一把弓,是用漆的。余姚井頭山遺址,也有漆器的考古發現,最新的測點應該是距今8300年左右。

不過,良渚漆器在技術上的成熟度遠遠超過了跨湖橋、河姆渡,有關良渚漆器考古發掘的成果好多還沒發表,它是良渚文明中一個很重要的門類。

就看這件漆器,漆已經不是簡單的粘接、防腐、塗髹的作用,鳥的特殊造型,一看就不像日常生活用的,好像本該鑲嵌在某種重要東西上面的,上頭的彩繪紋樣也類似後來的青銅器。

不只漆鳥首,展覽從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一共借了5件良渚時期的漆器,有兩三件還泡著就展出了,同樣有著極富裝飾性的紋樣。「這樣的紋樣用在這種器物上,可能跟禮儀活動有關。」徐天進院長說,良渚的漆器工藝已經發展出來有漆繪,有鑲嵌,不論器形、工藝、紋樣、色彩上都有極大的豐富,類似青銅器,「到後來的夏商周,再到春秋戰國,存在著一個漆禮器與青銅禮器共存的系統,如果要追,可以上追到良渚,這時的漆器已經與禮制產生了關聯性,與玉禮器差不多。」

所以,良渚漆器堪稱中國新石器石代髹漆工藝的巔峰,其形、紋、色都對後世漆藝產生了重要影響。而這也是展覽的名稱【不朽——大漆藝術五千年】的由來,中國雖然有八千年的漆器歷史,但展覽是五千年,以良渚為原點,從良渚的漆器說起。

生與死,朽與不朽

展廳裏的出土文物中,最大件的要數戰國彩繪漆鎮墓獸,2002年出土於河南信陽長台關7號楚墓,一出土就被送到荊州。在出土竹木器修復方面,荊州文物保護中心在全國來說,是第一流的。

越是大件的器物,脫水修復的時間越長。從此,大個子鎮墓獸在荊州一呆就是20多年,而剛脫完水不久,還沒來得及回家,就被良渚博物院借走了,這次來杭也是它的全國首展。據說,當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發掘者來看過它,看了以後,淚流滿面,就像出嫁多年的姑娘一樣「舍不得」。

就今天的眼光來看,鎮墓獸的造型相當符合現代的審美,虎頭虎腦,垂著長舌頭。出土時,它的腦袋上還有一對大大的鹿角,因為那對鹿角還未完成脫水就沒來,要是妝造齊全,造型就越發奇譎怪誕了。

戰國彩繪漆鎮墓獸

這對鎮墓獸來說,很正常。鎮墓獸是一種隨葬物,常見於楚墓中,帶有強烈的神秘意味和濃厚的巫術神話色彩。古人認為,死亡並不是終結,而是一種轉變和永恒,鎮墓獸用於鎮壓墓中的邪氣,以佑護死者靈魂的安寧。而選擇漆為載體,是因為漆這種物質材料,是一種歷千年而不朽,又一直處於變化中的生命形態。

有意思的是,在鎮墓獸的展示區塊,除了與它同為隨葬品的木俑和鹿角,兩側展示墻還掛著當代漆藝大師唐明修的兩幅漆畫,有油畫一般的質感。兩幅畫分別畫的是一對藏民夫婦,30年前的作品。

徐院長說,10年前看這兩幅畫時,丈夫的臉還是黑黝黝的,但因漆隨時間的流逝不斷氧化,當他再見這幅畫時,原來黑黑的漆彩越來越透,「現在看,那種高原紅出來了,是不是很有力量感。」

古與今相守望的CP,還有一對,曾侯乙墓出土的瑟和唐明修的作品【斷紋】。這件瑟非常精美,有浮雕的,側面繪滿了非常細密的龍鳳紋樣。

跟它對話的【斷紋】是20多年前的一件作品,這件作品上的漆面形成了無數像古琴上的斷紋。斷紋是古琴上漆的表面因長年風化和彈奏時的震動所形成的各種斷痕。有句話講,琴不過百年不出斷紋,斷紋是鑒藏古琴的主要依據之一,也可被視作為一個時間的意象。這件【斷紋】在20多年裏,以察覺不到的力,在不斷地裂,從它身上可以看到時間在一個物件上的停留,物身上發生的種種變化深藏著有關生命和時間的東西。

西漢穿越而來的喵星人

在司馬金龍漆畫屏風1月12日撤展前(註:接檔漆畫屏風的是浙博的),也許沒人想得到,接過這個展頂流咖位的是一只貍花貓,而不是三國名將朱然出土的貴族生活圖漆盤,這是在展的唯一一件195件禁止出境展覽文物,而且還是2002年首批禁止出境的64件國寶之一。

貴族生活圖漆盤

有人往返滬杭,就為了能跟這只貓面對面;有人來臨摹了幾趟,總覺得沒描出神韻;有人哀嘆,手機鏡頭倍數拉到最大,都覺得看不清晰。

彩繪貍紋漆盤

這只「貍貓」借展於湖南博物院,同來的10多件器物中,只有一件西漢「君幸食」「九升」彩繪貍紋漆盤上,才趴有這只耳朵尖尖,圓圓滾滾,尾巴抖成圈圈的貍貓。

當然,如果去一趟湖南博物院,會發現這只貍貓的身後有一個喵星人家族,也許當時的古人已經開始養貓驅鼠,以為在食具上畫只喵星人,也可以起到嚇唬老鼠的用處。

湖南省博物館動畫制作後的漆盤貍貓大合照

這只喵星人是有大紅潛質的。到了漢代,漆器的生產規模之大,品質之精,所耗之巨,遠超前代。繪制這只盤的古人真是天生的靈魂畫手,把一只中華田園貓畫得靈動又活泌,抽象又可愛,難怪看展的小姐姐們想把它描在自己心愛的本本上,甚至是自制的環保袋、文具袋上。

同樣被博物館粉絲點名復刻的,還有一只西漢彩繪雲紋漆卮,被戲稱為西漢馬克杯。當即就有制陶愛好者捏出了一個,模樣大差不差,眼下復刻比拼仍在進行中。

這算不算博物館辦這個展的意外之得呢?

其實,【不朽——大漆藝術五千年】從展品數量和展陳空間來看,算不上是個大型的展覽,但展廳裏不到百件的展品,件件精品,各自作為某個時代特征的表現,提綱契領共同構成了一個脈絡,完成了一個輪廓性的描述。

「每個小小單元的展開,都會是一個特別大的話題。一次展覽是承載不了這樣龐大內容的。」徐院長說。

漆的不朽,在物質內容層面上,是不朽的材料,幾千年它還能保存得很好,還有一個層面是無形的不朽,它所承載著人類的這種創造力,這種綿延不斷的文化的力量。

一個展覽最想達成的目的,是希望觀眾能把過去和今天結合起來看待,不要覺得博物館裏的是遙遠的過去,是跟我們沒關系的古代,其實傳統就在當下。就像漆的紅與黑,良渚時期就奠定了,從漆鳥首到戰國漢代的漆器,再到如今仍很常見的外黑內赤的漆碗,這兩種基本色一直延續到今天。而一只來自西漢的喵星人,就因凝重而熱烈的設色,張力十足的造型,氣韻生動的構圖,依然讓當下的年輕人GET到美的價值。

【服務區】

地點:良渚博物館臨展廳及場館其它公共區域

時間:2023年12月27日至2024年5月5日(周一閉館)

參觀:良渚博物院公眾號預約,免費觀展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