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刑偵電視劇,常見這樣的橋段:在物證、人證和其他證據都無法取得的時候,兩個偵查人員一合計,達成一致意見,「攻心為上,突破××的心理防線」,即抓住犯罪嫌疑人的矛盾、恐慌心理,施加壓力,尋找案件的突破口。今天我們就來看一則這樣的小古文。
陳述古 密直知 建州浦城縣日,有人失物,捕得數人,莫知 的 為盜者。述古乃 紿 之曰:「某廟有一鐘,能辨盜,至靈。」使人迎置後 閣祠 之,引群囚立鐘前,自陳:不為盜者,摸之則無聲;為盜者,摸之則有聲。述古自率同職,禱鐘甚肅。祭訖,以 帷 圍之,乃 陰 使人以墨塗鐘。良久,引囚逐一入帷摸之,出乃驗其手,皆有墨,唯有一囚無墨,訊之,遂承為盜。蓋恐鐘有聲,不敢摸也。——沈括【夢溪筆談】
密直: 樞密院直學士的簡稱。
知: 主持,管理。這裏指任知縣。
的: 的確,確實。「莫知的為盜者」,不知誰是真正的盜賊。
紿: 哄騙,欺騙。
閣: 古文中閣和閤常通用,二者都可指官署;閣樓,此處「後閣」譯為官署的後院或官署後院的閣樓為宜。閤的本義是旁門,小門,如譯為官署後面的旁門,不妥,因為陳述古請鐘是為了讓盜賊相信鐘至靈,理應越莊重越好,在此情形下,不應該把一口「神鐘」放在旁門不起眼的位置。
祠(cí): 祭祀。
訖: 完畢。
帷: 圍在四周的幕布。
陰: 暗中,暗地裏。
陳述古在任浦城知縣時,當地發生了一起盜竊案,抓捕了多個犯罪嫌疑人,盜賊就在幾個嫌疑人中,但卻沒法把他揪出來。
怎樣才能抓到盜賊呢?
攻心為上!
我們來看看陳述古是怎樣實施攻心計的,盜賊又是怎樣一步一步落入他精心設定的圈套的。
1、「某廟有一鐘,能辨盜,至靈」。先放煙幕彈,使盜賊心裏開始恐慌。一口鐘能辨認盜賊,還特別靈驗。現在我們都覺得這是無稽之談,但古時科學不發達,很多自然現象無法解釋,人們轉而相信神的存在。舉頭三尺有神明,這給盜賊制造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2、「使人迎置後閣祠之」。派人到廟裏把這口「神鐘」請來,放在官署後院,為示莊重,還進行了祭祀。到此為止,盜賊並沒有見到這口「神鐘」,但不妨礙陳述古把鐘「至靈」,「後閣祠之」這些事情風傳到盜賊的耳朵裏。盜賊此時心裏有壓力,但因沒有親眼看見,所以仍然半信半疑。
3、「引群囚立鐘前,自陳」。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是盜賊親眼見到「神鐘」,而且知縣親自陳述:不是盜賊,摸鐘不響;真的盜賊,摸鐘便響。之前的傳聞成了現實,而且就在自己面前,此時的盜賊已經快撐不住了。
4、「自率同職,禱鐘甚肅」。再給盜賊施加一點心理壓力,壓死駱駝的往往是最後一根稻草。陳述古親自率領同僚,非常莊重地向「神鐘」祈禱。之前盜賊聽說的是知縣派人祭祀「神鐘」,這次規格升級,知縣親自向「神鐘」禱告,而且縣衙裏所有人到場,場面十分震撼,知縣的每一句禱告詞都揪著盜賊的神經,此時的盜賊心理防線已崩潰,開始徹底相信「神鐘」。
有了以上的鋪墊,接下來的事情便水到渠成。在用帷帳把「神鐘」圍起來之後,陳述古派人暗中在鐘的表面塗上一層墨。其他嫌疑人因沒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便放心大膽地去摸鐘,手上自然會有墨的痕跡,而真正的盜賊卻心虛,生怕自己摸鐘時,鐘會發出聲音。因「神鐘」在帷帳裏,又是嫌疑人逐個進入帷帳中摸鐘,眼看四周無人,盜賊便耍了個小心眼兒——不摸鐘,鐘就不會發出聲音,結果正中陳述古的圈套,真正的盜賊手上無墨。
陳述古真是「狡猾」,這個攻心術是真妙,佩服,佩服!
無獨有偶,【聊齋誌異】中也有類似的情節。我們再看下面這則小古文。
公命釋之,謂曰:「既不自招,當使鬼神指之。」使人以氈褥悉幛殿窗,令無少隙。袒諸囚背,驅入暗中,始授盆水,一一命自盥訖,系諸壁下,戒令:「面壁勿動。殺人者,當有神書其背。」少間,喚出驗視,指毛曰:「此真殺人賊也!」蓋公先使人以灰塗壁,又以煙煤 濯 其手,殺人者恐神來書,故匿背於壁而有灰色,臨出,以手護背,而有煙色也。——蒲松齡【聊齋誌異】
濯(zhuó):洗。
這個就不展開解釋了,文中沒有難懂的字詞,又有上一則小古文做基礎,很容易理解。蒲松齡寫這個短篇時,大概就是借鑒了沈括的【夢溪筆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