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冬至是哪一天?冬至的意思和含義是啥?冬至節氣的特點風俗有哪些

2024-06-19文化

尊敬的各位來賓,親愛的朋友們:

大家好!今天,我們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和領略中華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一顆璀璨明珠——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冬至」。每年公歷的12月21日-23日,太陽執行達黃經270度,為冬至節氣。冬至,不僅是一個標誌著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天文節氣,更是承載了豐富文化意涵的傳統節日。在此,我將帶領大家一同走進冬至的世界,感受這一節氣所帶來的深厚文化和獨特魅力。

一、冬至的起源與意義

冬至,古稱「日短」或「日南至」、「日短至」,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四個節氣。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又稱為冬至線),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並且越往北白晝越短。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和「數九寒天」。

冬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它不僅是天文歷法中的一個重要節點,更是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冬至節氣的到來,意味著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是一個大吉之日。冬至作為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

二、冬至的民俗與習俗

冬至的民俗活動豐富多彩,南北各地均有不同的慶祝方式。在北方,冬至這天有吃餃子的習俗,民間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諺語 這一習俗源於醫聖張仲景的「祛寒嬌耳湯」,他用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裏煮,煮好後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乞藥的病人,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在南方,冬至則有吃湯圓、祭祖的習俗。湯圓象征著團圓和美滿,人們在這一天會煮上一鍋熱騰騰的湯圓,與家人圍坐在一起享用。同時,南方地區還有冬至祭祖的習俗,人們會前往祖墳掃墓,祈求祖先的庇佑和家族的繁榮。

除了飲食和祭祖的習俗外,冬至還有一些其他的民俗活動。比如,在江南水鄉,人們會在冬至這天舉行「冬至夜話」的活動,全家人聚在一起,圍爐夜話,感受濃厚的鄉土氣息與家的溫暖。在北方的一些地區,人們則會在冬至這天舉行滑冰比賽等冬季體育活動,鍛煉身體、強健體魄。

三、冬至的文化內涵與價值

冬至不僅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更是一個充滿文化內涵的節氣。冬至的到來,標誌著冬天的深入和春天的臨近,它象征著陰陽轉換、萬物更新的自然規律。在冬至這一天,人們透過吃餃子、吃湯圓等習俗,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透過祭祖、掃墓等活動,表達對祖先的敬仰和懷念之情。這些習俗和活動不僅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也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

同時,冬至還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冬至是古人透過觀察天文現象、總結自然規律而得出的重要節氣。它反映了地球在公轉軌域上的位置變化以及太陽對地球的影響程度。透過冬至這個節氣,我們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天文知識、地理知識和氣象知識等方面的內容。

四、冬至節氣的農諺智慧

1. 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

這句諺語描述了冬至天氣與正月天氣之間的關聯性,體現了古代農民對氣候規律的觀察和總結。

2. 冬至頭,天氣暖;冬至中,天氣冷;冬至尾,冷得遲。

根據冬至時期的不同,預測未來天氣的冷暖趨勢。

3. 冬至餃子夏至面,吃了不凍耳朵圈。

北方地區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寓意驅寒保暖,避免耳朵受凍。

4. 冬至無雨一冬晴,冬至有雨連九天。

冬至當天的天氣情況對未來一段時間的天氣有影響。

5. 冬至西北風,來年幹一春。

冬至時若刮西北風,則預示來年春季幹旱。

6. 冬至有霜年有雪,冬至無霜天無雪。

冬至時的霜凍情況預示著整個冬季的降雪情況。

7. 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

冬至的冷暖對後續季節的氣候有影響。

8. 冬至下場雪,夏至水滿江。

冬至降雪預示著來年夏季雨水充沛。

9. 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

冬至日的天色與過年時的天氣有關聯。

10. 冬至有雪到年關,冬至有風冷半冬。

冬至時的降雪和冷風預示著整個冬季的氣候特點。

這些諺語都是古代農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氣候規律,對於指導農業生產具有重要意義。

#尋味冬至節氣美食#

五、 冬至節氣 詩風詞韻

【小至】

唐·杜甫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琯動浮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

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天時人事,每天變化得很快,轉眼又到冬至了,過了冬至白日漸長,天氣日漸回暖,春天即將回來了。刺繡女工因白晝變長而可多繡幾根五彩絲線,吹管的六律已飛動了葭灰。

堤岸好像等待臘月快點地過去,好讓柳樹舒展枝條,抽出新芽,山也要沖破寒氣,好讓梅花開放。我雖然身處異鄉,但這裏的景物與故鄉的沒有什麽不同之處,因此,讓小兒斟上酒來,舉杯暢飲。

這首詩反映了詩人難得的舒適心情,以及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與向往。

【冬至日遇京使發寄舍弟】

唐·杜牧

遠信初憑雙鯉去,他鄉正遇一陽生。

尊前豈解愁家國,輦下唯能憶弟兄。

旅館夜憂姜被冷,暮江寒覺晏裘輕。

竹門風過還惆悵,疑是松窗雪打聲。

遠方的書信剛剛寄出,恰逢冬至這個陽氣回升的日子。身在異鄉的我,心中充滿了對家鄉的思念和對親人的牽掛。晚上在旅館裏,擔心弟弟們是否蓋得暖和;傍晚分時,江風寒冷,感覺身上的衣服有些單薄。聽到寒風吹過竹門的聲音,心中不禁感到惆悵,仿佛聽到了家鄉松窗下雪的聲音。

這首詩以冬至日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家鄉和親人的深深思念。詩中透過對環境的描寫和內心感受的抒發,展現了詩人客居他鄉的心境和對親人的牽掛。同時,也體現了詩人對家鄉的眷戀和對親情的珍視。

【冬至日獨遊吉祥寺】

宋·蘇軾

井底微陽回未回,蕭蕭寒雨濕枯荄。

何人更似蘇夫子,不是花時肯獨來。

冬至日,陽光微弱得仿佛還沒有回到地面,大地仍是一片淒冷,寒雨蕭蕭打濕了地上的枯草根。有誰能像我(蘇夫子)這樣呢?不是花開時節也願意獨自前來遊覽。

這首詩中,蘇軾在冬至日獨自遊覽吉祥寺,借景抒情,表達了他超然物外、不隨流俗的高潔品格。詩中的「不是花時肯獨來」一句,既表現了詩人的卓爾不群,也展現了他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生活的獨特理解。

【冬至】

宋·朱淑真

黃鐘應律好風催,陰伏陽升淑氣回。

葵影便移長至日,梅花先趁小寒開。

八神表日占和歲,六管飛葭動細灰。

已有岸旁迎臘柳,參差又欲領春來。

冬至日,黃鐘律管響應了節氣的變換,和風輕拂,帶來了溫暖的氣息。陰氣逐漸隱藏,陽氣漸漸回升,大地恢復了溫暖和煦的氛圍。日影漸長,向日葵的影子也隨之移動,梅花更是早早地趁著小寒的節氣綻放。八神占蔔預示著來年的和平與豐收,六管中的蘆葦灰燼隨風飄動,記錄著節氣的流轉。河岸邊的柳樹已經吐露出嫩芽,錯落有致地預示著春天的到來。

這首詩描繪了冬至時節自然界的變化,以及人們對未來的美好期盼。整首詩充滿了生機和希望,傳遞了積極向上的精神。體現了古人對冬至節氣的重視。

冬至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標誌著冬天的開始和陽氣的回升。古人認為,冬至是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的時候,也是大自然開始醞釀春天的時刻。因此,詩人在詩中透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表達了對冬至節氣的贊美和對春天的向往。這種情感不僅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也展示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信心。

總的來說,這首詩是一首充滿智慧和積極向上精神的冬至詩,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和借鑒。它提醒我們,在寒冷的冬天裏,要保持一顆樂觀向上的心態,相信春天的到來,並為之付出努力和期待。

六、結語

冬至是一個充滿智慧和魅力的節氣。它不僅是天文學中的一個重要節點,更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讓我們共同感受冬至所帶來的溫暖和祝福,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同時,也讓我們珍惜每一個節氣、每一個傳統節日,共同守護和傳承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