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道德經】義解與象解第五十九章

2024-03-29文化

【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義解]

老子上章說治國以正,治兵以奇,到此說治人以嗇。古代有嗇夫一職,賑濟鰥寡孤,有點以民為本的意思,是把守靜無爭無為等天道套用於國家和人民的管理,主張惜民惜物,不但不與民爭利,還應當損有余補不足,救濟貧困人群。因此,知嗇而早服,就能以嗇取信於民,民心所向而積德,從而能夠立國治國,就如同個人註重養生,深根固柢才能長生久視(以個人之修比國之治)。早服即是自反,反於儉、慈以濟民之道;反於道者,貴在德,是以謂積德,以德(道)取天下則無所不克(為)、無極不至。

此前三章言政,首言正,明政之本義;次言悶,言政之正道;再言治人,乃政之本歟?也是在天道-人道-政道之間的一個迴圈。

[象解]

嗇是什麽?嗇,古字形從「禾」或「來」(谷物)、從㐭(「廩」的古字,谷倉),谷物已經成熟,可以收割放進谷倉了,是「穡「的古字。後來掌管谷物的官也稱為「嗇」,如【禮記·郊特牲】裏說:「祭百種,以報嗇也。」糧食為活命之物,且來之不易,故人們十分愛惜,不忍浪費。

我們取愛惜的意思,如「使王近於民,遠於年,嗇於時,惠於財」。以卦比之,風雷益卦。

孔子【彖】曰:「益」,損上益下,民說無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慶。「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動而巽,日進無疆。天施地生,其益無方。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風雷益。治人(巽令坤眾)事天(風本天)莫若嗇(愛惜而知損益)。夫唯嗇,是謂早服(震而巽)。早服謂之重積德(坤,厚德載物),重積德則無不克(坤而巽),無不克則莫知其極(巽,升高廣大),莫知其極(或上巽成坤),可以有國(坤)。有國之母(基礎牢固),可以長久(震,正,振,鎮)。是謂深根固柢(坤下之震,震上之巽,如木生之象),長生久視之道(動而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