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王耀慶首次挑戰單人劇,【低音大提琴】即將奏響

2024-04-01文化

4月12日至5月5日,王耀慶主演的單人劇【低音大提琴】將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上演。該劇是2024上海靜安戲劇谷的展演劇目,也是上話後浪新潮演出季的劇目之一。

3月26日下午,【低音大提琴】開放媒體探班,導演楊溢、主演王耀慶、舞美沈力接受了媒體記者采訪。

從演到導,20年後再會【低音大提琴】

單人劇【低音大提琴】是德國編劇派屈克·聚斯金德的代表作。該劇於1981年9月在慕尼黑首演後,又在眾多劇院上演,受到廣泛好評。隨後,該劇被譯成英語、法語、芬蘭語、瑞典語、希伯來語、荷蘭語和義大利語等,成為歐洲話劇舞台上長盛不衰的經典劇目。

【低音大提琴】講述了一位低音大提琴手在失眠的夜晚,談起自己的過往——他的事業、愛情,他的渴望、崩潰與思索。面對碩大的低音提琴,他仿佛看到了身處社會洪流中的自己。無法擺脫階層束縛的他,註定了只能過著平凡而普通的日子,在光鮮亮麗的樂隊中「選擇」默默無聞。可是,他卻始終不甘地掙紮著,想要抓住些什麽……在這部作品裏,聚斯金德以第一人稱的敘事視角巧妙地拉近了觀眾與主人公的距離,讓觀眾感受到生活中充滿了矛盾的情感。

2003年,楊溢主演的【低音大提琴】在申城上演。2013年,他以導演的身份回歸,經過多年的積累和成長,他給【低音大提琴】帶來全新的理解和詮釋。

如今又過去了整整十年,【低音大提琴】再次排演。楊溢說:「這部戲的經典之處在於它有不斷演繹的能力,每一次呈現都能帶來新的啟示和理解,也希望這個故事在每個人心中留下獨特的銘印。」

在本輪演出中,導演楊溢與舞美設計沈力以及主演王耀慶共同探索和塑造角色的內心世界,他們希望觀眾們能從中體會到角色內心的掙紮與情感,獲得共鳴。

王耀慶首次挑戰單人劇

王耀慶曾在大小熒屏和舞台上塑造了眾多令人難忘的角色形象。接到導演楊溢的邀請,他一口就答應下來。

「一開始當然有些許憂慮和壓力,擔心有難度。但排練下來發現,我很享受這個過程。我們留了足夠的時間,在劇場裏一遍遍打磨細節。」王耀慶說,「在劇本之外,導演希望有觀眾更容易接受的、落地本土的細節,這有助於我記住台詞,和觀眾交流。整個排練過程非常開心。」

「今年我49歲了,和楊溢當年20多歲時的演繹肯定不一樣。表演永遠是當下的最優解。在生命的不同階段看相同的劇本,感觸當然有很多不同。一開始你會以為劇中人是在抱怨,其實他討論的是生命的意義。」王耀慶說。

在他看來,這部單人劇帶來的最大挑戰,正是如何讓觀眾能體會到劇本的內核。「排練時我會反復問,這些台詞是不是能讓人理解?觀眾能不能透過他的話和行為,了解背後的東西,真的理解這個劇和當代生活的關系。」

探班現場,王耀慶表演了一段主人公早上起來一邊自言自語,一邊洗漱、做早餐、吃早餐的片段。「這是幾乎每個人每天都會做的事情,千篇一律,但是劇中人的精神狀態,和他手上正在做的事情,是完全剝離的。在表演技術上,這段戲的操作難度是比較大的。」王耀慶說。

一開始,王耀慶也不太能說服自己,為什麽會有人一直在家自言自語?而這部戲的戲劇沖突正來自於此。「每個人都會面臨日常生活,大家的很多訴求是一致的,比如工作被認可、賺錢,等等。這部劇的戲劇沖突就來自於,大家看到了一個平凡人好像被困在了某個地方。這是心理造成的,還是什麽別的東西造成的?希望觀眾能在心裏感受到這種沖突。」

文字、圖片丨記者 何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