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什麽是竹垣?

2024-02-24文化

大家好,我是小螞哥。日本庭園中有很多經典的元素,比如石燈籠、驚鹿和蹲踞等,而經常出現在它們身後充當背景的竹籬也是其中之一,這期我們就來好好聊聊竹籬。

竹籬,又叫做竹垣,是以竹子為材料制作的圍墻。

在平安時代的【源氏物語】中,出現了「透垣」「立蔀」,可以說是籬笆墻的起源。

到了安土桃山時代,由於茶道的發展,茶庭的出現,竹籬的作用便更加的凸顯出來了。

和我們明清江南園林的鑲嵌漏窗的雲墻不同,竹籬樸素、恬靜,可以很好地和自然融為一體。

基本結構

日式園林的竹籬形態各種各樣,但還是有一個大的規則, 兩側的叫做「親柱」、中間的叫做「間柱」,橫向的叫做「胴緣」 ,這便是一個竹籬的骨架。

然後將排列好的竹子、竹穗綁紮成一個個的單元, 橫著的叫做「組子」,豎著的叫做「立子」,然後用「押緣」將它們固定在骨架上,最後在竹籬的頂部放置「玉緣」來收口 ,兼做造型和防雨的用途。

竹籬種類

日本竹籬的種類大多以使用的寺廟來命名。

透籬 :就是我們說的柵欄,可以透過它看到後面的園景。主要有:四目垣、金閣寺垣、龍安寺垣、光悅寺垣、矢來垣。

最基礎的透籬——四目垣

遮蔽籬 :顧名思義就是完全遮擋外部視線的竹籬,主要有:建仁寺垣、竹簾籬、鐵砲籬、木賊垣。

還有一種比較特殊,它介於前兩者之間,用細密的竹穗當做「組子」來代替竹竿,這樣既起到了遮蔽的作用,又沒有把視覺完全堵死,還有更加細膩的質感,被稱為 竹穗籬

桂離宮的桂垣是這種竹穗垣的頂級代表,仔細看的話中間的竹穗是很多層,表層是豎向的,裏面還有一層斜45度的,非常細膩。

還有什麽編織籬、袖籬我就不多介紹了,大家有興趣可以自己挖掘。

竹籬的缺點

竹子是一個並不耐久的材料,從剛制作好到褪色只需2周到1個月左右(視到季節、氣候、光照等因素的影響)。

在室外常年的日曬雨淋會使竹子變黑發黴,繼而斷裂,所以日本名園中的竹籬每年都會對一定區域的竹籬進行更換, 一般竹籬的使用時間為5~7年。

看到這裏,肯定有小夥伴說,這竹籬我們中國也有啊,小螞哥你是不是崇洋媚外啊,別著急,下面我就給大家講講中國的竹籬。

中國人愛竹,這是眾所周知的。【詩經】中就有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 的記載,此後文人對於環境更是有「不可居無竹」的要求,明清時還有歲 寒三友、四君子 等美稱。

鄭板橋的竹子

乾隆為了下了班就能看到竹子,還在紫禁城修建了寧壽宮花園,其中的竹香館就是竹子的主題。

園中倦勤齋室內的戲台也都是竹子主題的。

那麽竹子用作圍墻是啥時候呢?

在【漢書】中記載「池籞未禦幸者,假與貧民」,其中「籞(yu四聲)」就是原有的圍墻,有學者解釋為:折斷竹子,以繩串連成籬笆。這就和竹籬的感覺很相似了。

湖州毗山遺址出土的竹圍堰

此後竹籬在繪畫中出現的越來越頻繁,唐朝王維的【輞川別業】中有二十景,其中之一的「 鹿柴 」就是圈養動物。這在宋代郭忠恕的絹本【輞川圖】中就能看到。

同樣的竹籬我們還能再「漆園」和「椒園」中看到。

到了宋元,竹籬已經不能滿足文人的風雅逸趣了,他們把竹籬和花結合,制作了「花籬」。有的叫做「惹香徑」,有的叫做「薔蜜徑」。

比如在【拙政園三十一景圖】中的薔蜜徑就是一種低矮的籬笆。

而在錢轂的【求誌園圖卷】中的惹香徑就是高垣,可以當做園林的圍墻使用了。

到了明清,這種花籬越來越多,【雍正十二月行樂圖】中就有「惹香徑」。

如果中國在古代竹籬就如此發達,為何今天很少見呢?

其中有歷史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中國民間技藝大多在工匠間口耳相傳,並沒有人專門為竹籬制作書籍和圖鑒,而日本在民治17年(1884)小澤圭序留下了一本【 園籬圖譜 】,整理匯集了當時日本典型的竹籬樣式,才讓日本的竹籬文化得以保存。

在江戶時代後期的1872年,被稱為石組和竹籬的教科書的【石組圖生八重垣傳】問世了。

可見在竹籬知識的傳承上面,日本確實做得很到位。

後記:在整理竹籬這篇內容的時候,我搜到人造竹籬的產品,有些是塑膠的,有些是不銹鋼的,看得我不由懷疑自己,竹籬的魅力不就是在自然中慢慢消失帶來的歲月的情趣嗎?

那麽你覺得竹籬還適合現代的空間設計嗎,評論區一起聊聊。這期就到這裏,我是小螞哥,喜歡就請點贊分享支持一波,我們下期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