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讀書和看書有什麽區別?

2024-03-06文化

以前有人問過我:「讀書和看書有什麽區別嗎?」當時我認為這是一個無聊的問題,於是抖機靈地回答一兩句把對方打發了。

後來閱讀量越來越大時,我才發現看書和讀書原來是兩回事,兩者之間的區別不是一兩句話能說得清的。

看書,顧名思義是拿起一本書,不出聲地用眼睛瀏覽書本,理解作者的意思。從這一點來看,我們幾乎都是在看書,和讀書還是有一定區別的。

讀書,重心在讀,發出聲音去朗讀,比看書多了聲音,真正做到了朱熹說的三到:心到、眼到和口到。

區分了兩者,有什麽用呢?這得看我們閱讀的物件是哪些書,目的是什麽。

看書,一般是看長篇小說,看新聞,看大部頭著作等,這些書只能快速用眼睛不出聲地看,或尋找有用的資訊,或為了消遣。

如果用出聲讀書的方式去讀,就不現實了,像瑪格麗特·米契爾的【飄】,全書80萬字,看就比讀高效得多。

讀書的物件,則是一些優美,又值得重復讀出來的經典作者、文章。比如唐詩宋詞、【論語】、【古文觀止】和【離騷】等,這些書只是看,就不能領略它的韻味。

可以想象一下,你面前放著一本【唐詩三百首】,翻到杜甫的【登高】時,你只滿足於幾秒鐘就看完全詩的56個字嗎?這時候,你真的想用某個速讀法,快速看完它嗎?

在【曾國藩家書】裏,有一封曾國藩寫給兒子曾紀澤信,信中說到了讀書之法,即「看、讀、寫、作四者,每日不可缺。」

曾國藩的讀書四法把看和讀區別開來,兩者是不一樣的。用他的話說:

看者, 如爾去年看【史記】、【漢書】、韓文、【近思錄】。 讀者,如四書、詩書、易經、左傳諸經,昭明文選,李杜韓蘇之詩,韓歐會王之文……

曾國藩在教導兒子學習方面可謂良苦用心,細到哪些書適合看,哪些書適合讀,都給出了具體的書目。不過最精彩的部份還是他用錢財和戰爭作比喻,分清兩者的區別。

曾國藩說,看書就像在外面做生意,一般都有三倍的報酬,而讀書就像守在家裏不出門消費,節省不必要的開支。用戰爭來打比方,看書是主動出擊,攻占城池,而讀書則是建立護城河,頑強地守城。

不管哪種比喻,看書都比較功利,收獲也最大,也是發家致富、開拓疆土的好方法。

而讀書就保守和緩和得多,雖不能馬上得到看得見的大富大貴,但可以滋養身心,無用之大用。

可見看書對應的是「閱讀」二字中的「閱」字,它強調的是你看完了之後,有什麽收獲和建議,在短時間內用這種方式獲取一定的資訊,在效率上是相當劃算的。

在看完之後你甚至可以寫下「已閱」做標記。我們平時帶著一定目的去看的書,都屬於看的範圍。

而讀書對應的是「閱讀」中的「讀」字,它是在看的基礎上,多了一些品位。

這種品位感因人而異。值得大聲朗讀的書,在你心目中的重要性一定不低,它比你平時只用眼睛看的書,品位顯然高出不少。

讀書,不會馬上給你見得到的好處,你卻隱隱約約感到一種昇華,這是看書很難體會得到的。

其實對看書和讀書的區別,了解到這裏足夠了,接下來就看如何為我們所用了。如果你的閱讀量不大,平時也沒有多少閱讀時間,就可以多看書,多買那些適合看的書。

這時你的目標就很明確,並規定自己在多長時間內看完多少本書,透過看書快速了解一個新領域,這是收獲最大的閱讀方式。

假如你有一定閱讀量,且每年看完50本書以上,就開始讀有點難度和深度的好書。

因為你不再追求閱讀量,只是想把一本書一遍又一遍地讀下去,讓它成為自己身體的一部份,融入到你的生活中。

雖然這樣的好書不多,但是你讀過之後能給自己帶來真正的改變,也是值得的。

因此,當你面對書架上一排排書時,按照看書和讀書的方式來劃分是必要的。

我在沒有區分之前,也是看到哪算哪,也從來沒想過選其中一兩本拿來出聲朗讀的,一些真正的好書淹沒在書櫃裏了。

後來懂得劃分了,閱讀目的就更明確,也找出了適合讀的書,這時我才發現讀書真好。

如此看來,多想一想看書和讀書的區別,還真不是一個無聊的問題。

ChangeLog

20210506 初稿

20240305 修訂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