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我們每一個人都面臨的任務:按照自己真實的面貌來生活

2024-04-25文化

只有一個人生

經常有人這樣對我說,你的文章被選入了教科書裏面,選入了各類考試的試卷裏面,聽起來似乎很不錯,不過,這也造成了一個很烏龍的後果。有一次,我到北京的一所中學跟同學們見面,當時有一個男生站起來說:「周老師,您還‘活著’啊?我以為您是民國時期的人呢!」

其實,我想無論自己是在民國時期也好,在當下社會也好,都需要實實在在地去面對人生這一課題。我最近有一本書—【只有一個人生】,它可以說已經概述了我一輩子都在思考的這個問題。我覺得這個問題對於你們來說也是存在的,大家想一想: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生命個體;世界上只有一個我,我們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就只有一個人生。

我們經常說要對這個人負責、對那個人負責,對家庭負責、對社會負責,我不否認這些說法都對,

但是你不能忘記自己還有一個根本的責任,那就是對你自己的人生負責,因為這個責任除了你自己,沒有任何人能夠代替你。

你只有一個人生,所以一定要把這個人生過好,做好自己人生的主人,我覺得這是最根本的責任。

「活出自我」是艱難的,隨大流是輕松的。

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一個認識,其實是因為我經歷了一段很長的發展過程。

上小學的時候,我的身體特別弱,經常生病,所以就很容易悲觀。不知道你們怕不怕死,我從小便想到了死,並且認為死是特別可怕的。從一開始做孩子的時候,你會看到一些老人的死,譬如你周圍親戚裏面的老人慢慢地就死去了。那時候,你總會覺得這和自己沒有多大關系,但總有一天,你會想到—我自己也會死。所以,從想到自己也會死的那一天起,我就很恐懼,並且馬上就對人生到底有什麽意義產生了懷疑。

我們小學的時候有常識課。在一堂常識課上,老師拿著一張人體解剖圖掛在黑板上,給我們講人體內臟的構造。我當時一看,原來人的身體裏面是這麽一團亂七八糟的東西,難怪要死,我的身體裏面一定沒有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所以我是不會死的。在當時,我就是透過這樣的說法來安慰自己,來抗拒「我會死」的這個現實。

還有一堂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歷史課,老師講到了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他是怎麽出家的呢?某一天,他來到了所在城市的東、南、西、北四個門,看到了生老病死,就感到人生是個問題—太痛苦了,他就對父親說自己要出家。他父親勸他:「無論你想要什麽,我都可以給你,你何必出家呢?」釋迦牟尼說:「我想要的就是人沒有老病死。」對這個,他的父親改變不了,所以只好讓他出家,最後,他就徹悟了人生,解脫了人生。

當時聽到老師講這個故事的時候,我熱淚盈眶。我想,釋迦牟尼一定是跟我一樣的小男孩,他思考到了死亡的問題非常痛苦,所以才想去尋求一條出路。如果他生活在我所在的這個時代該多好,我們一定會成為好朋友。

這兩堂課的故事都說明了一個問題:我從小就開始了對於死亡的思考,而這就是人生的一個大問題。透過這些思考,我才意識到人的生命是很寶貴的,我只有這一個人生,所以一定要好好地過。其實,我們都應該經常想一想這個問題。要真正做自己人生的主人,按照自己真實的面貌來生活,活出一個真實的自我,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面臨的任務。

但是,要活出一個真實的自我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有很多人不敢按照自己的想法來生活,而是一定要跟大家一樣,用尼采的話來說,他們都戴著面具生活。為什麽?因為要真正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活出自我來是很難且很累的,而隨大流是很輕松的。此外,一個人要獨特不僅要經過艱苦的努力,往往還要承受輿論的壓力、別人的嫉妒,遠沒有隨大流那麽安全,所以很多人都不願意按照自己的樣子來生活。

我是研究尼采的,尼采曾經分析過這個問題。他說,其實每個人都知道自己來到這個世間的機會只有一次,並且自己和別人都是不一樣的人,可是為什麽大家還是要戴上面具、裝作像別人一樣地生活呢?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懶惰,若要保持獨特、真正活出自己的價值來,總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很多人不願意,所以就隨大流了;第二,怯懦,因為你的獨特難免會引起別人的嫉妒、輿論的譴責。在這其中,懶惰是更重要的原因,因為大多數人都是懶惰的,因此也是平庸的,只有少數真正想活出自我的人不懼怕處於人言可畏的環境裏。

把弱點變成「根據地」,從這裏走向勝利

初中的時候,因為我身材瘦小,而且性格比較內向,所以男同學們往往都欺負我。印象特別深刻的一次,是由於那個時候北韓的代表團經常會來中國存取,學校就會安排我們去歡迎。歡迎就需要有花,但是當時沒有那麽多的鮮花,學校就安排學生們自己做一些紙花。因為男生不會做,老師就布置任務—讓女生到男生的課外小組去教他們,所以這天一個女生就來到了我們的課外小組教做紙花。但是,有幾個男生卻鎖上了門不讓她進來,那個女孩敲了好半天的門,他們就是不開,還在那裏嘻嘻哈哈地笑。我看不下去了:「人家來幫助你,你怎麽能這樣對待人家呢?」說著就去開啟了門並請那個女生進來,他們幾個男生便一陣哄笑。女生教完做紙花就走了,這幾個男生就把我按在地上,說:「周國平!你交代,你跟那個女生什麽關系?」

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因此在那時候,我真的流了不少眼淚。不過,我既沒有對家長說,也沒有告訴老師,而是暗暗地抱著一個想法;我要爭口氣,我要有誌氣,我要比你們都棒,總有一天你們都要佩服我。抱著這樣的想法,我學習起來就特別用功,而且用功得很有成效,很快就成了班上成績最好的學生,各門功課都是最好的。漸漸地,那幾個欺負我的同學對我也還不錯,因為他們開始佩服我了。

人要有誌氣,有時候弱點也能夠成為發展的基礎。比如我這個人身體比較弱、性格又內向,不太善於與人交際,所以就會造成一種自卑的心理,但是這種自卑在我的身上發揮出了激勵的力量。所以,我後來說過一句話:「把你的弱點變成你的根據地,從這裏出發走向勝利。」這實際上就是揚長避短。我不善於跟人打交道,那就不做需要頻繁與人打交道的工作,我可以去讀書、寫作,做些自己一個人就可以做的事情。你要認識自己的性情和特點,然後給自己找一條路,這也是我最初所講的:你只有一個人生,它是十分寶貴的,所以人要憑著誌氣讓自己活得有價值,要做自己人生的主人。

哲學是「數學和語文的總和」

後來,我就從一所普通的初中升入了上海最好的高中—上海中學。我能進入上海中學有兩個原因:一是在初中的時候受了欺負,因此發憤圖強成了一名優秀生;二是因為當時對班裏一個女生的暗戀。雖然我不敢跟她說,但其實她也知道。因為我那時候個子小,坐在第一排,而她的個子比我高,就坐在後面。上課的時候,我總是轉過頭去看她,有時眼神一交匯,她就知道了我一直以來對她的好感。後來,她就問我:「周國平,你為什麽不去考上海中學呢?」

我說:「為什麽要考上海中學呢?」

她告訴我:「上海中學的學生都是有小汽車來接送的。」

我說:「這麽好啊,那我就考吧。」其實我對上海中學一點都不了解,只是知道它是個好學校。於是,我就報考了上海中學,結果也考上了。入學之後一看,哪有什麽小汽車接送啊?住在學校裏面,每周同學們都是坐公共汽車來回的,而且我還舍不得花錢去坐公共汽車。

那時候,我的家在城裏徐家匯一帶,而上海中學雖然經城市擴大之後,位置也等同於城裏,但是當時它位於郊區,也就是城市的邊緣。我要從上海中學坐車回家,在當時是長途車,要五毛錢,所以我爸爸每個星期給我一塊錢,也就是來回的車錢。

這個來回的車錢我是舍不得用的,所以每星期我都從上海中學走回到家裏,雖然要走兩個小時,但是我每次都是走而不是坐車。為什麽呢?我想把這個錢存起來去買書。那個時候大家都沒錢,我們家子女又多,所以家境比較拮據。但是我特別喜歡書,也經常去逛一家位於上海南京路上的舊書店,每看到一本自己想要的書,我就等攢夠了錢然後把它買下來,所以我從初中開始就來回走路。初中的時候,我的家離學校也有一段路程,乘車需要花四分錢,這個錢我就都省下來去買書,所以到高中畢業的時候,我已經有了不少書,都是這樣買的。

讀書對人有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書中不同的觀點態度,時常引人深思或共鳴,久而久之,自然會形成一種獨立思考的能力,幫你看透事物本質,把握人性特點。能識人斷事,自然遇事不盲從,不慌亂,理性而有溫度,自然更容易成事。

但應該讀什麽書呢?周國平老師認為,讀書最好是「不走彎路,直奔經典」,經典是被無數愛讀書的人檢驗過的珍品。被經典熏陶過的審美,垃圾書再也入不了眼;被經典錘煉過的火眼金晴,一眼就能看出誰又在胡說八道,帶節奏。

但「經典」多時代遙遠,晦澀難懂,難免會讀不下去或讀不懂,為此讀書無數的哲學家周國平老師和夫人、哲學博士郭紅女士,特意攜手打造了一套「經典擺渡人」系列的讀書課,由兩位老師親自做您的讀書引路人,帶您一起從經典中汲取營養,為人生答疑解惑。

本次課程將歷時半年,共48次課,含24部中外經典,6大主題,人生幸福涉及的婚姻與家庭;性與愛情;財富與理想;心態與境界;生死與信仰;藝術與審美等每個方面都會一一講解,借助書籍與兩位老師的半生智慧,帶大家迅速進入和諧幸福、愉悅自洽的美滿生活。

你將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1幅周國平親簽限量復刻版書法墨寶;

1次價值3000元的線下秋日雅集,與周國平、郭紅等名家現場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