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胡洪俠|紙質書正在「收藏化」?

2024-04-30文化

張清今晚見了面就遞給我一包書。我接過來順手放在凳子上。不用看我都說得出那幾本書的名字。

前幾天他微信我說,這幾本書你要不要?不要我就扔了。

這不是赤裸裸的威脅嗎?

他說的是下面幾本書:

張清祖籍邯鄲,我衡水,共同擁有一個河北。這幾本故鄉書林文獻,雖然我也有兩三種,雖然也都不難找,但是我不能辜負張清的美意,所以,笑納,收留。

河北原不算出版大省,但前些年突然冒出一個河北教育出版社,讓我大為自豪。我買過這家出版社的幾套外國作家全集,還在博雅買過幾種他們的「二十世紀書法經典」:都是八開精裝畫冊,選人選作品見出身手不凡。尤其我還認識當時在北京興辦藝術出版工作室的張子康。說起來是二十年前的事了,是經侯軍介紹認識子康的。子康話不多,臉常帶笑容,是踏踏實實做事的人。他客氣地說若有書稿可以拿給他,我豪氣頓生,覺得應該支持朋友的事業,於是馬上自編了一本文集【給自己的心吃糖】交他出版,又介紹衡水籍作家劉家科一本書稿給他。出版過程有些漫長,後來我才知道:我這哪裏是支持子康?我這是給人家增加負擔。他的工作室是有經營指標考核的,每一個書號都應該為利潤做貢獻。而我和家科的書,明顯屬於賠錢品種。後來我兼了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社長後,吸取我自己的獨家教訓,堅決不出有可能賠錢的「人情書」,還因此得罪了一位老領導,惹得他到處寫信大告其狀。

河北的幾家出版社記得當年辦公是在石家莊的西北部,二十多年前我去看望一位分到省出版局工作的人民大學同鄉校友,曾經到訪過他們的飯堂。1980年代,那裏曾經是我很向往的地方。有一年我去石家莊買書時找到了河北人民出版社的讀者服務部,在周圍轉了半天,心想自己是一輩子也不可能來這裏工作的了。果然,這一輩子走過大半,我還真證明了自己當年所想不虛。

2021年我去滄州開會,曾當面和【藏書報】總編輯王雪霞女士聊起這些,她說下次她要在「我向往的地方」請我吃飯。我有些不解,「也不一定非要在那裏吃飯啊。」

雪霞老總說:「我們【藏書報】就是省出版總局報刊中心辦的。我就在你曾經向往的地方上班啊。」

原來【藏書報】是河北的出版人辦的,真厲害。我想象中這類報紙的主辦方應是北京的藏書家協會、舊書店協會之類的機構才對。其實河北人辦報還是有亮眼成績單的,比如風行一時的【雜文報】,也是河北人辦的,可惜終究也辦不下去。網上的資料說,【雜文報】是中國唯一的雜文專業報紙。1983年由時任河北省委書記的高揚主持創辦。2014年12月5日,雜文報社宣布停刊。

今年世界讀書日前幾天,王雪霞發來微信說,他們策劃了一個「紙質書收藏化」的話題,想請我也發表點看法。我看了問題單,回復她說,「這類問題,我一個退休同誌就不回答了。」其實是她提出的問題回答起來有難度,我只好借故逃掉。她問的是:

1. 在E時代,紙質書相較於電子書有哪些不可替代之處?

2. 紙質書是否有收藏化的趨勢?您怎麽看?您是否同意這樣的說法?若想作為藏品,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其中(受訪者)認為最重要的是哪一點?

3. 通常收藏價值較高的紙質書有哪些種類?紙質藏書的含金量該由誰來斷定(或紙質藏書的鑒賞者需要具備怎樣的素質)?

4. 收藏註定要曲高和寡嗎?作為收藏品的紙質書的受眾是哪些?普通讀者若想進行紙質書收藏,面臨的問題有哪些?

5. 如何正確保存紙質書藏品?

6. 如何解決紙質書收藏與其占用空間之間的矛盾?

7. 「紙質書收藏化」會對圖書市場帶來怎樣的沖擊?

8. 「紙質書收藏化」會為設計者、出版人帶來怎樣的思考?

9. 紙質書作為藏品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制作成本,如何平衡品質與利潤之間的關系?

10. 可「收藏」的特質能為紙質書帶來怎樣的破圈機遇?

我支持一部份紙質書可以制成收藏品,我也支持多出版一些「收藏級」的精品大書,但是我不知道「紙質書」究竟如何「收藏化」。很多有趣的事情,一旦「化」起來,就可能不再好玩兒。

有些書剛問世時相貌平平,一點也沒有「收藏化」的樣子,但時日一久,其某一方面的收藏價值就愈發明顯了。譬如張清贈我的這幾本書,都是難得的鄉邦出版文獻,有趣更有用,我會好好收藏。

胡洪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