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過節,家家戶戶在串門的時候都習慣帶著禮物,互相贈送。這屬於中國自古流傳的習俗之一。甚至成為了一種規矩,【禮記】中的話:「禮尚往來。來而不往,亦非禮也。」直到現在,仍然是大部份國民認可的行事準則。 不誇張的說,送禮已經成為了在中國這個人情社會,交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了。
既然送禮是如此重要,關於送禮的時機和內容也就有相應的說法了。比如時機通常要挑有喜事的時候送,這樣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送禮不能送的太頻繁,這樣接受禮物的人可能會心生疑惑,反倒不美。 同樣禮物的挑選也有講究,俗話說:東西七不送,送了人散財也空。七不送是什麽?這句話說的是真的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什麽時機送什麽禮
自古以來,什麽時候送什麽禮是約定俗成的,而且送某樣東西往往意味著特別的含義。
比如在古代,在婚禮之前,有一個環節稱為「納采」。也就是男方請媒婆初次登門提親的過程。在女方同意後,男方通常要送禮,而禮物是一只大雁。這個禮物現在看起來很奇葩,其實是有特別含義的。 因為古人認為大雁一生只有一位伴侶,伴侶死後終身不婚,是忠貞的象征。所以作為締結婚約的象征,暗示夫妻二人會白頭偕老。
還有一個詞叫「衣缽」,字面意思就是衣服和缽盂,也有人理解為袈裟和缽盂。其實這個詞關乎傳承, 所謂的「繼承衣缽」,通常指得到某人的真傳,也獲得了為世人認可的弟子身份 。之後再收徒授業的時候,有了名正言順的師承,可以流傳下去了。這裏的衣服和缽盂,暗指吃穿,也是一種有特殊含義的禮物。
最被廣大民眾所熟知的,還有一種小禮物叫做「定情信物」,多見於才子佳人的故事中。比如男子送給女子的玉佩,扇子,女子送給男子的手帕,香囊,甚至一縷青絲等等。這種禮物其深意自不必細說,當然也不是隨便哪個人就有機會得到的。 可一旦收了禮物,如果變心之後,始亂終棄,就難免被世人唾棄。
除了具有特殊意義的禮物外,普通的送禮場合對於禮物的規定就寬泛多了。比如送禮通常以投其所好為宗旨,量力而為最好。 但是在舊俗中有這樣幾種禮物是最好不要送的。包括傘、錢包、魚缸、鐘表、鞋、白蠟燭和枕頭。
其中在閩南語中傘字的發音同散,而雨傘的發音同給散,意思就是把散送給人。在中國人的字典裏,團圓是重要的幸福衡量標準,讓別人離散,是讓人不喜歡的寓意。 為了討口彩,所以不能送傘給別人。
同樣因為讀音的問題,鐘表也不適合送人。因為送鐘諧音送終,對收禮的人是一種不吉利的祝福,所以也不被大家所接受。
除此之外,還有物品本身所代表的含義特殊,所以不適合送人的情況。 比如鞋子,因為鞋子往往象征著遠行,送給別人鞋子有讓人離開的含義 。尤其在情侶之間,送鞋子被認為是不好的兆頭。
最後說一下枕頭,枕頭本身並沒有什麽問題,但古人通常覺得枕頭是比較私人的物件,也代表著高枕無憂的含義。 如果冒然把枕頭送給別人,也就是把好運送了出去,等於是自己坑了自己。
蠟燭因為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含義,其中以白色和紅色最為常見。 紅色多用於婚禮,壽誕等喜事,而白色多用於喪事 。由此可以得出,送禮的時候送白蠟燭會讓人感到不解,也是不吉利的象征。
最後說一下枕頭,枕頭本身並沒有什麽問題,但古人通常覺得枕頭是比較私人的物件,也代表著高枕無憂的含義。 如果冒然把枕頭送給別人,也就是把好運送了出去,等於是自己坑了自己。
有的禮物,看起來不大合適,但卻因為不同的解釋反而很討收禮人喜歡。話說有一位縣官老爺初到某地上任,當地富商名流紛紛設宴款待。酒過三巡後,當地首富獻上了一份禮物,縣官一看,有點不高興,因為禮物是一個純金的棺材。棺材這東西有點晦氣,可沒等官老爺發怒,商人急忙解釋到: 棺材棺材,升官發財 呀。老爺這才轉怒為喜。
送禮的改變
可見無論送什麽禮物,都可以有不同的解釋,而那些所謂的送禮忌諱,在現在的時代,有很多已經不再適用了。 因為隨著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不光送禮的內容,就連送禮的方式也發生了變化 。
過年過節,往年的大包小包送到家,已經不再常見了。特別在某些企業,領導向員工表達對於努力工作的感謝的方式,可能都體現在一張小小的卡片上——禮品卡。這種新形式,因為獨有的便利性和易攜帶性,開始被大部份人所接受。
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網上送禮也成為一種廣受年輕人喜愛的形式。送禮人在網上下單後,隨著付款結束,物流人員就會把禮物送到收禮人手中。 即使不在一個城市,甚至不在一個國家,對方也能接受到你的禮物,感受到你的情誼。算 是一種非常便利的聯系感情的方式。
結語
中國作為禮儀之邦,無論什麽時代,送禮都是成年人維系感情和拓展人際圈子的必修課之一。不管喜不喜歡這種方式,但它作為人際交往的基礎,關於其中的規矩和忌諱,還是應該心裏有數的。 以免花了錢和時間,不但沒有搞好關系,反而引發了對面的不滿,那就得不償失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