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刺痛小語種精英的一番精悍實話 | 文化縱橫

2023-12-08文化

防止內容走丟

【文化縱橫】2023年12月新刊發行

點選上圖或文末左下角 閱讀原文 查閱

投稿信箱: [email protected]

【文化縱橫】郵發代號: 80-942

✪ 閔雪飛

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西葡語系


【導讀】 1980年5月,【中國青年】刊登一封姓名標示「潘曉」、充滿青年人困惑的長信,其中問道: 「人生的路呵,怎麽越走越窄?」 四十多年過去了,中國青年似乎再次陷入同樣困境。今天的 青年人,怎麽認識自己的時代定位,怎麽找到自己的出路與方向?

今年10月,青年土木工程師曹豐澤透過【文化縱橫】平台講述了他不甘於「內卷」、參與非洲建設的心路歷程,引發了 「清華博士去非洲」的討論,由此 回應了 兩個新問題:一是個人如何在上升渠道收窄的情況下,尋找新的主體性與能動性?二是當中國青年把目光投向更廣闊的世界,他們處理觀念與實踐的方式,會給中國與世界帶來何種變化?

本文是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西葡語系閔雪飛老師就上述討論所談的體會。基於長期培養小語種學生的切身體會,閔老師分析了西葡語系學生的發展現狀和「精神枷鎖」,指出大變局下青年人尋找另一種生活可能的必要性。 雖然只講小語種學生,但這其實折射出所有在「北上廣中產階級表面富裕實則荒謬的大泡泡」中的青年們的共同困境。 要突破這種困境,關鍵是在所謂的「中產生活想象」「全球人上人」之外,看到更廣闊的天地和未來,看到另一種「生活的可能和意義」。

本文摘編自閔雪飛老師在「 全球變局時代的中國青年——從‘潘曉討論’到‘清華博士去非洲’ 」會議上的發言 僅代表作者觀點,供讀者參考。

文化縱橫新媒體·青年觀察

2023年第3期 總第161期

「大變局」與小語種學子的抉擇

▍ 一


今天的主題是全球變局時代的中國青年——從‘潘曉討論’到‘清華博士去非洲’」,所以我們首先從曹豐澤語錄入手。


(一)

以一個雇主的身份來說,我們在招聘應屆生時的思維方式是這樣的:

1) 一個普通學校任意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專業知識嚴格為零,能力未知。

2)一個好學校的任意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專業知識嚴格為零,聰明和勤奮至少占一樣。

3)一個普通學校的小語種&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專業知識嚴格為零,能力未知,但是會小語種。

4)一個好學校的小語種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專業知識嚴格為零,聰明和勤奮至少占一樣而且會小語種。

所以首先,我們非常喜愛小語種專業學生。不管你的能力優劣我們都要。能力強的當領導,能力差的當員工,但是你肯定會有一口飯吃,這是毋庸置疑的。


(二)

學習不好就學小語種,學習特別不好就學廚師。這兩行永遠不會失業,而且只要你肯吃苦,你就能賺到比同檔次學生多很多。

小語種以西葡法為優,市場缺口極大,溢價非常高。日德俄差點意思,因為沒有殖民地,就業面太窄,選擇相對較少。尤其是葡語和西語。


(三)

其次,學校還是有用的。我們主管領導有一句話「985的碩士就算是學獸醫的我們都要」,非常實在。因為985的碩士哪怕他是學獸醫的,也說明他聰明和勤奮至少占一樣上手工作必然很容易。

作為念過大學的人,我認為大家必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別裝外賓,尤其是別在我面前裝外賓。不管你學的是土木工程還是市場行銷還是會計學還是考古學,你在畢業時所掌握的知識都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一個大寫的零。你的雇主只有兩種可能,要麽光明正大地不看你的專業,要麽假裝看你的專業但是內心深處根本不在乎你學了什麽專業。

這種時候你最占優勢的是什麽呢?要麽,你有明確的證據證明你確實掌握一門實實在在的技術,比如小語種,要麽,你有證據證明你的學習能力比較強,比如你大學的牌子好,或者你是個研究生。

▍ 二

鑒於曹豐澤博士對於小語種,尤其是名校葡語獨特的青睞,在他回國考試的時候,我請他給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葡語系的學生,尤其是二年級的學生,做了一個以個人體驗為主的講座。

那次講座與他在【文化縱橫】的講座是同一天,當時他還沒有爆火,所以北大的那個場子稍顯落寞,當然,該來的還是都來了。在他因為【文化縱橫】的講座上了熱搜之後,不少人對我表達了後悔之情,竟然沒有及時圍觀這麽火的一個物件,感覺錯過了好幾個億。

你們看,這其實體現了很多小語種學子的心態:對一個東西火不火完全沒有前瞻性,被動地被拋進或甩出風口,人雲亦雲,不相信他們隔壁的博士和他們自己的老師,被不如他們自己水平高的網紅操縱,哪怕北大學生也是如此。


曹工的講座,我主要安排給二年級的學生。

在這裏解釋一下,北大葡語因為師資只有五人(三位中國人,一位葡萄牙人,一位巴西人),所以兩年一招,目前有二年級一個班,四年級一個班。為了避免有些人抹黑,說什麽北大葡語師資很弱,我還得進一步解釋,北大葡語的師資人數比較少,是因為進人門檻特別高,而且,正是因為嚴格保證教師品質,嚴格控制學生數量,才讓北大葡語在一片唱衰小語種的大氣氛中成為還不錯的存在。 無論在學術培養,還是在為國家政治外交與出海企業提供人才上,我們都做得不錯,這也保證了這個專業存活與發展能力。

曹工的講座主要面對本科二年級的學生們。大四的同學們已經大體確定了方向。盡管如此,四年級幾位想找工作的同學,全部都是女同學,還是來參加了。 在曹豐澤精神的感染下,她們卸下了精神枷鎖,廣泛向基建、采礦、制造業等企業單位投遞了簡歷,並且已經收獲了 offer 。 而且薪水還不錯 。在就業問題如此突出、女性就業更為嚴峻的當下,這是非常難得的。

那麽什麽是精神枷鎖呢?


當然 是第三世界嘛。 要出國只能去歐美,那樣才能有面子,怎麽能去非洲呢?盡管當年他們在保送和高考時,都知道所學習的小語種的物件國是哪些國家。尤其是保送生,為了進北大,申報的材料裏簡直把自己塑造成「心懷天下」的人。但當面臨就業時,別說非洲,拉美的國家也是「垃圾國家」。除了歐美,其他地方的人都「不是人」。而且,作為一位「高貴」的北京大學學生,怎麽能甘心老死非洲呢?


所以,隔壁曹工的好處,就是用相當戲謔的方式,把這種心態的可笑之處全部都暴露了出來,而且戳穿了北上廣中產階級表面富裕實則荒謬的生活的大泡泡。


我覺得,學生們都是有理想的,他們材料裏寫這些東西並不一定因為機會主義,還是有真情實感的。而且學習這種語言好幾年,多少都能有共情, 主要是還是得讓他們看到另一種生活的可能和意義 。其實他們也並不一定因為長久生活在第三世界而痛苦,畢竟在那裏,他們能拿到高出國內同類職位一倍的薪資。但是耳邊人念叨多了,說他們痛苦,他們也就痛苦了。所以,曹豐澤十分寶貴,因為盡管很辛苦,但他的精神如此盛放。 即使大多數人無法像他那樣永遠遊牧,但至少可以不凡事都精算,減低心靈內耗。




剛剛提到,北大葡語系在研究葡語國家的人才培養方面做得還不錯。一般來講,每年有三四位同學投身學術研究,葡語文學、拉美史、國際關系等等,最多的時候一年有7個。還有一部份同學選擇了廣義的「一帶一路」體系下的就業,主要是去國家部委和相關企業,每年也有四五個。對於每一屆招16個人的專業,還有六到八個人這兩條track都不選擇——他們主要是中產優渥家庭出身的孩子,其中有一些家境十分優越、個人素質十分突出、意誌力十分強,透過卷死自己和卷贏他人的方式,跑去國外讀法律博士(JD,Juris Doctor)或者卷去華爾街。對這種學生,我們一般都都表示瑞思拜(Respect,網路用語,指尊敬),隨他們去吧,千萬別阻擋這種「全球人上人」的上位之路。


但是還有一些學生,他們的個人能力不錯——但是又沒有好到能卷去讀JD;家境挺好——但也不是能拿出200萬讀個JD眼睛都不眨的那種;又不甘心去非洲、拉丁美洲——主要是父母不同意。他們的個人選擇就很有意思了:一般就是去歐洲學商,花上幾十萬。 父母們希望他們獲得某種「歐美認證」,能回國到國內的外企當個高管,或者進入歐美背景的咨詢公司、外資銀行,從而擺脫比較「low」的第三世界——至少在中國,還能當個人上人。

以前我都不管,但是今年,我開始和學生談了。 要看到大變局中到底發生了什麽,就像要早早發現曹豐澤的價值。現在去歐洲學商還是一個好的選擇嗎? 父母希望他們進去的行業都在衰落 。以前,那些行業在中國融入世界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歸根到底,是為了指導中國企業如何迎合歐美市場而服務的。


現在時代變了。


首先,中國互聯網迅速擴張並取得了領先優勢,歐洲都沒有像樣的互聯網企業,能去學什麽呢?其次,中國的制造業企業終於出海了,比亞迪在巴西一下子就要建三個廠,我看了開工儀式的視訊,那種氣氛不亞於中國90年代的招商引資。第三,不僅有比亞迪,原神也很成功……同學們這麽愛玩遊戲,簡直是天選之子,咱以後玩原神,只用葡語界面,何愁不能快樂教育。民企都是非常實用的,不搞花架子,它看中的就是你是北大的,你會葡語,其余東西都可以在幹中學……去歐洲讀書不是不行,要是選擇了互聯網企業,再整組被裁,你不妨再拿著不菲的賠償去讀書,不過目的地,可能需要好好思考一下——不一定是歐洲了,而是巴西。


確實有學生聽了我的話,拿到了不錯的offer,將為中國銀行業走向「一帶一路」繼續做貢獻,他自己也比較滿意。我覺得,在基建企業出海之後,制造業企業的出海,將大大利好小語種就業,尤其是葡語就業。而曹豐澤可以成為不甘心躺平、也不甘心過平庸中產生活的小語種學子的精神偶像。 我也十分希望,我的那些「勇於出海」的學生們都能獲得非常好的事業發展,這樣才能重建「勤勞致富」的古老倫理,一個在最近二十年裏被房地產和金融業毀掉的價值觀,但卻是中華民族福祚五千年的價值觀。


本文摘編自閔雪飛老師在「全球變局時代的中國青年——從‘潘曉討論’到‘清華博士去非洲’」會議上的發言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供讀者參考。歡迎個人分享,媒體轉載請聯系本公眾號。


打賞不設上限,支持文化重建


訂閱服務熱線:

010-85597107

13167577 398(微信同)

工作時間:周一至周五早8點至晚8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