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很少人知道,原來七星巖摩崖石刻中藏著一段「咒語」……

2023-12-07文化

肇慶星湖風景名勝區-七星巖景區的玉屏巖上,現存兩方少數民族文字摩崖石刻,因為不是漢字,知道的人不多,關註的人就更少了。一直以來,這兩方 石刻少有人識,因為無人轉譯,在本地成為難解之謎。因其周圍多是清代石刻,曾被記載為滿文碑。 其實,這是兩方 用藏文雕刻的藏傳佛教咒語石刻。

七星巖的兩方 藏文石刻,其中一方位於玉屏巖上玉皇殿與觀音閣之間的「環翠台」等9幅摩崖石刻群中。這方摩崖石刻有4行藏文(見圖1),轉譯成漢語如下:

圖1:雕有4行藏文的摩崖石刻(攝影/郭劍泉)

第1行: 讀音「嗡啊吽」,是藏密主教普賢王如來的根本咒,代表佛的身、口、意三密和化、報、法三身,密宗的許多修法儀軌和咒語,往往開頭加上「嗡啊吽」,用意為消除身、口、意的病障、魔障、罪障、晦氣等不好、不清靜的東西,使一切未成辦之事得以成辦,一切不吉祥變為吉祥;

第2行: 讀音「嗡巴摩哦士尼夏微瑪淚吽呸」,是白蓮花頂髻無垢密咒(見圖2),又稱如意輪滿願咒,出自【不空絹索觀音密續】及【家屋建立經】,常見於藏民住處屋檐下的門楣和寺院的走廊上,主要作用為免除罪惡、消除業障,往往書寫後貼於高處,行人從其咒下經過可消災免難,帶來平安好運,該行前面有兩個相同符號,是藏文書寫慣例,表示正文從這裏開始,並無實際意義;

圖2:用來貼在門楣的白蓮花頂髻無垢密咒(攝影/郭劍泉)

第3行: 前半段讀音「嗡啊惹巴紮納德」,是文殊菩薩心咒,常念誦可以增長福德、智慧,後半段讀音「嗡瑪尼巴咪吽舍」,是觀音菩薩心咒,又稱六字真言,象征一切菩薩的慈悲與加持,這裏後面加上代表觀音菩薩的種子字「舍」,使持咒修法的功德更圓滿;

第4行: 讀音「嗡班雜兒巴尼吽呸」,是金剛手菩薩心咒,功德為降魔除障、遣除違緣,隨後3字結尾,讀音「芒嘎蘭」,表示吉祥的意思。

在西藏等藏區,這樣的石刻十分普遍,那裏隨處可見觀音、文殊等菩薩的石刻心咒,尤其是觀音菩薩心咒,是藏傳佛教尊崇的祈禱語,藏族僧俗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念。藏文對六字真言的詮釋頗多,人們通常理解是反復念誦,可以消災積德、功德圓滿。刻上六字真言的石塊又稱作「瑪尼石」(見圖3),藏人往往把各種形狀、大小不一的瑪尼石與刻有其他經文以及各種佛像和吉祥圖案的石頭,聚集壘成瑪尼堆和瑪尼墻,祈願護佑眾生平安、吉祥圓滿。

圖3:藏區隨處可見的瑪尼石(攝影/郭劍泉)

玉屏巖上另一方藏文摩崖石刻是豎幅,只有從上到下一行藏文(見圖4),位於玉皇殿至待月台之間的十八奶娘廟後面,有部份被十八奶娘廟的墻壁遮蓋住。

圖4:十八奶娘廟後面的豎幅藏文石刻(攝影/郭劍泉)

從顯露出來的幾個藏文分析,應是藏傳佛教裏的時輪金剛心咒,讀音為「嗡哈恰瑪拉瓦熱洋娑哈」,但這塊石刻只顯露了「哈恰瑪拉瓦熱」6個藏文字,其余的被封蓋了。時輪金剛是密宗無上瑜珈部的高級本尊,必須接受灌頂才能修習其法門,念誦時輪金剛心咒能調解一切不祥(不吉祥),徹底消除深重罪業,並增加福慧和功德。由「哈恰瑪拉瓦熱洋」7個梵文和半月形太陽、圓點、那達(梵文音譯)3個圖形書寫的時輪金剛咒輪圖,藏語稱「朗久旺丹」,轉譯成漢語為「十相自在」,意思為壽命自在、心自在、願自在、業自在、受生自在、解自在、神力自在、資具自在、法自在、智自在,令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上下等十方與年、月、日、時等時辰所組合的時空宇宙世界一切自在,令具信者免除刀兵、疾疫、餓饉及水、火、風等災難,使所在之處吉祥圓滿、眷屬和睦、身心安康、去處通達、所求如願。這圖案在藏族的塔門、房門、墻壁、唐卡上常可見到,有的還制作成護身符 和徽章隨身佩戴。

圖5:梵文書寫的時輪咒輪圖形,藏語稱「朗久旺丹」,漢語稱十相自在,藏族僧俗懸掛、佩帶用以避兇趨吉(攝影/郭劍泉)

1962年後,廣東省人民政府一再審定公布七星巖摩崖石刻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文物局於1984年撥專款對這些石刻進行全面清洗、拓印、描紅等保護工作,建立存檔資料。星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於1986年編輯出版了【肇慶星湖石刻全錄】。據【肇慶星湖石刻全錄】記載,玉皇殿與觀音閣之間這段登山路的藏文摩崖石刻長54厘米、寬46厘米,十八奶娘廟屋後的藏文石刻長38厘米、寬10厘米,但 該書和1988年出版的【七星巖誌】都記載它們為滿文碑,實為有關資料缺乏且編者不認識滿、藏文之誤。

圖6:玉皇殿與觀音閣之間的摩巖石刻,左上方的是藏文石刻(攝影/郭劍泉)

七星巖藏文石刻雕刻年代不詳。玉皇殿與觀音閣之間的4行藏文碑,其左右及往下一排的石刻,雕刻年代均是明末清初,如下面是明崇禎五年(1632)肇慶知府陸鏊、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陽江縣知縣周玉衡的題詩,右側是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開平縣知縣韓濙的題詩;十八奶娘廟後面的豎幅藏文碑,右側是清順治八年(1651)雷州府推官(專門管司法的副職官員,相當於現在地級市分管政法的副市長)趙善增所題「頓滌塵襟」4個大字。由此推測,明末清初已有精通藏傳佛教之人到過這裏並留下痕跡,至於所來的是喇嘛還是通曉藏區民俗的其他學者,因何緣由書寫這兩方藏文摩崖石刻?還有待進一步研究考證。

歷史上,由於地理環境和語言、民俗迥異,藏、漢兩地民間極少來往。肇慶七星巖現存的這兩方藏文摩崖石刻,對研究古代藏區與漢地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

(本文作者郭劍泉系肇慶市端州區史誌辦原主任科員、肇慶名城與旅遊發展研究會理事)

◆ 來源:名城研究

◆ 編輯:劉穎華

◆ 一審:龍愛文

◆ 二審: 蘇耀枝

◆ 三審:邱國慶

  • 鼎湖山來了一位「小明星」,出道即巔峰!

  • 聯合國憑啥看上了鼎湖山?——「神奇動物」篇

  • 品讀摩崖石刻,肇慶再迎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