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細說五千年】:在第一代文明裏,中華文明有何獨特之處?

2024-05-09文化

【細說五千年:寫給普通人的中國史】楓落白衣 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智人老祖宗在全世界各地定居下來之後,就開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勞動生產競賽。競賽的內容也很簡單, 看誰先搞出來三樣東西:成熟的文字、金屬工具、完善的城市。有了這三樣東西,這個地方的老祖宗馬上就會戴上一頂叫作某某文明的帽子,比如說古印度文明、中華文明等。

這場競賽最後的結果就是產生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代文明。那麽,有幾個地區的智人老祖宗們獨立地完成了比賽,得到了第一代文明的稱呼呢?現代學者有多種說法,最流行的是兩種,一種是我們從小就學習過的四大文明古國: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和中華文明;另一種是六大文明搖籃,除了上面四個之外,再加上愛琴海的凱瑞特文明和中美洲的奧爾梅克文明。

第一代文明有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它們是原創文明,或者叫原發文明。這些文明在沒有受到別的文明影響之下,無師自通,自己學會了蓋房子,穿上了衣服,最後達到了坐在城裏吃著「火鍋」唱著歌的境界。從大的地域上來看,原發文明大概就是上面那幾個,無論是「四大」,還是「六大」,中華文明都是其中之一。

按照流行的西方學者的觀點,中華文明起始於3700年前的商王朝,再往前的三皇五帝和夏朝,因為考古學證據還不充分,並未被承認。不過,近些年中國學者一直致力於商以前文明的探索,也有了不少成果。比如5000多年前出現的良渚文化,就毫無疑問地證明了中華大地上存在著漫長的文明史。

最神奇的是,中華文明的壽命超級長,一直活到了今天,這就是我們中華文明的第一個獨特之處。 中華文明從誕生之日起,經歷了民族融合、宗教傳入、外來入侵、無數次王朝更替,但文明主體一直沒有改變。今天的漢字是從甲骨文演變而來的;今天的家國一體、祖宗崇拜是這個文明從一開始就確立的基調;今天中國的孩子還在背誦幾千年前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今天陜西的華胥陵(伏羲與女媧之母華胥氏之陵)和黃帝陵依然是這個民族每年參拜的祖陵。

所以,在第一代文明裏, 中華文明的第一個獨特性就是:它是唯一奇跡般地活到了今天的原發文明。

有人可能好奇, 產生了現代歐洲文明的希臘和羅馬不算嗎?不好意思,它是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和古埃及文明在地中海上碰撞的產物,換句話說,它是次生文明,也可以說是第二代文明。 為什麽這麽說呢?古希臘的字母來自腓尼基人,而腓尼基的字母來自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再比如,古希臘基本上沒有自己培育出來的農作物,都是外來的。這樣看,無論如何它都不能算作第一代文明。

不過,伴隨著古希臘、羅馬、拜占庭、伊斯蘭等第二代文明迅猛崛起,除了中華文明,其他第一代文明都逐漸地結束了歷史舞台。除了獨創性,中華文明還有兩個特性,其中之一是壽命長,另一個就要和第二代文明比較一下才能看清楚了。

如果你讀過希臘神話和羅馬神話,就會發現,那裏面有無數個神,宙斯、維納斯、丘位元、阿波羅,等等;而且這些神和凡人一樣,有著各種毛病,嗜酒、貪財、好色等等,不一而足。是的,這就是人類早期的多神崇拜傳統,各個文明幾乎都經歷過這個階段。 山有山廷,水有水怪,各司其職,這是比較自然的質樸的神靈崇拜。

自從2500多年前猶太人在流亡的路上寫出了【聖經·舊約】,這種多神崇拜就逐漸轉向了一神崇拜。這個轉變以337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接受基督教洗禮為重要節點,到公元7世紀穆罕默德創立後來橫掃大半個世界的伊斯蘭教為高潮,一神教信仰可以說是第二代文明的一個特征。

那麽,二者有區別嗎?有,區別巨大。崇拜可以不是唯一的,但信仰一定是堅定不移地相信一個唯一的存在。

中華文明的第二個獨特性就是,它不把宗教信仰作為自己文化的核心。 我們有祖宗崇拜,可以崇拜玉皇大帝,可以崇拜如來佛祖、送子觀音,現在高考的學生還流行拜文殊菩薩,但我們沒有歸附於任何一個宗教信仰。所以, 當第二代的一些文明在全世界為了宗教信仰打得你死我活的時候,中華文明只是冷眼旁觀。

這可以用中國福建的泉州做一個小小的註解。在那裏,伊斯蘭教的清真寺、佛教的廟宇、基督教的禮拜堂、道教的道觀,比鄰而居,互不幹擾,大家都是鄰居,沒事串個門,聊聊八卦,百無禁忌。很多時候,旁邊還立著孔夫子的孔廟、關二爺的神壇。

那麽,為什麽在全世界第二代文明興起並轉向一神教的宗教信仰之後,中華文明沒有轉型?不僅沒有轉型,而且還活了下來,甚至大唐帝國把中華文明這桿大旗舉得更高,為什麽?

這個問題並非一兩句話可以說得清楚,涉及很多方面,比如早期的文化道路選擇、制度規範、綱常倫理等,甚至因為歷史的偶然性,無神的佛教早於一神教到達中國等。如果你非要一個簡明扼要的回答,那就是三個字:不需要。至於說為什麽不需要,我相信你讀完這套書後就能找到答案。

歷史總是在不斷前行。1321年,義大利的但丁寫出了批判天主教的【神麴】,隨後,一大批後世赫赫有名的畫家工匠,或者用畫筆,或者用刻刀,弄出了大量展示人體之美的藝術作品,這就是文藝復興時代。以此為標誌,第三代文明閃亮登場。這就是「現代西方文明」,幾個典型的標誌就是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和工業革命。

毫無疑問,當第三代文明蓬勃向上的時候,中華文明若還像第二代文明崛起的時候那樣,以長輩的姿態冷眼旁觀?顯然不行了。一百多年前,古老帝國被現代文明用槍炮敲開大門的那個時刻就註定,「作壁上觀」這條路走不通了。

這個古老的文明隨後開始了不斷變革,力圖適應這個新的時代。如今,最大的問題是, 古老的中華文明是被第三代文明同化和征服,還是老樹開花,做第四代文明的引路人?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歷史,終究是蓋棺才能定論的。我們能做的,僅僅是回過頭去,看看來時的路。「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在這部作品裏, 我將試圖把古老的中華文明做一個細致的梳理,用大白話告訴你,我們這個民族歷史上發生過什麽。有趣而不獵奇,努力以溫情與敬意,呈現這一延綿了五千年而從未間斷的偉大樂章。

(作者為歷史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