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漫談——「般若」

2023-12-05文化

一些佛經名稱和經文也都多次提到「般若」這個梵語音譯詞(古印度人認為自己是梵天的後裔,故稱其文字為梵文,其語言為梵語)。

苦海無涯

有人說,「般若」是「終極智慧」、「辨識智慧」、「真智妙慧」、「根本智慧」,意味著如實認知到萬事萬物和世界的真實性質本源,引導我們走向解脫的智慧。但是,因為漢語中缺乏與「般若」二字內涵相對應的詞匯,故「般若」二字被迫采用了音譯(bō rě)。所以,導致漢語中「智慧」二字無法闡明其真實涵義。

比方說:漢語的智慧,是那種能夠辨別是非、辨別事物不同情況的智慧。而梵文的"般若"恰恰是讓我們來消除這些分別,是一種無分別的智慧。般若更接近於我們對「道」的理解和描述,這個智慧指的是道的本體,先天就在那裏如如不動,等著我們去領悟。

我們目前姑且暫時表述理解為「智慧」吧,但你要心中有數,不能把它真的等同於中文中的智慧含義和作用,二者的實際差別甚大,本不可同日而語的。

般若狀態

佛學認為,智慧一詞的內涵和外延都屬於世智辯聰,是停留在表層第六意識的一種妄知妄見,其本質是虛妄的、雜染的、不究竟的,因此,最多只能稱得上是一種知識,以此不足以認識人生和宇宙的真相,而般若則不然,它是出世法中佛陀達到的無限、圓滿、清凈、常在的狀態。有般若的人,是無我無私的,能夠認識無常性,認識人生緣起性空的真相,了脫生死,能夠徹底超越生命中的無明煩惱和六道輪回。

【金剛經】有言:「一切眾生,若幹種心,如來悉知悉見。」這便是最究竟的般若。

般若是六度之一,六度也叫六菠蘿蜜,指的是持戒、布施、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六種修行。佛教中將智慧分為聞、思、修這三個層面,般若分為五個方面即「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和「實相般若」、「方便般若」、「境界般若」。佛教中還把智慧分為「世間智慧」和「出世間智慧」。其實,我個人是不茍同進行這種人為的割裂和造義行為的。

般若,是徹底的洞察和理解,是解脫的途徑,是智慧與覺悟的境界。可以讓修行之人頓悟到原本就具有的自性本心的超然狀態。有般若智慧的人,可以自我成長,掌握般若,從而改變自己的人生之道。最後,我們以【心經】中一句話作為結尾:「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菠蘿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佛陀雕塑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