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先秦珍稀錢幣(2)—中國最早的稱量黃金貨幣

2024-05-05文化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之間征伐不斷,同時刺激了商業往來,而作為交換媒介的貨幣,也逐漸廣泛地流行起來。當時諸侯各國所鑄造的貨幣,在形態、重量、名稱上都不相同,自成一體,而楚國更是開創了中國最早的稱量黃金貨幣—「郢爯( yǐng chēng )」金版。

【史記.越世家】載:楚國「每王且赦,賞封三錢之府」。楚境盛產黃金,因此將黃金作為主要貨幣,【韓非子.倒言七右經】曾寫:「荊楚之地,麗水之中生金」。「郢爯」金版便是楚國鑄造的稱量貨幣,最初發現於安徽壽州,時稱「印子金」。其形制是在扁平的金版上規則地印有篆文「郢爯」二字方印,因此得名。

金郢爰,藏於南京博物館,長方形,邊緣斜直,面有篆書「郢爰」陰文銘印,完整54個半印6個,背微弧,光滑

作為中國最早的稱量黃金貨幣,其含金量多數在90%以上,少的也有70%。「郢」是楚國的首都,楚國先後在鄢郢(今湖北江陵)、陳郢(今河南淮陽地區)和郢(今安徽壽縣)等地建都;而「爯」則是古代重量的名稱,也用作貨幣單位。【漢書.食貨誌】載:「先秦黃金方寸而重一斤」,有專家據此推斷,完整的大塊「郢爯」金版的重量大體當時的一斤,即16兩,約270-280g,而單方郢爯的重量則大多數在14-17g之間,相當於當時的1兩。在市場貿易的過程中,商家與客戶根據需求量進行分切、稱重,並進行支付。

楚人先後在丹陽、郢都、鄀都、鄢都、陳都、鉅陽、壽春建都,因深厚的戀土情節,所以後續遷都之地均稱作郢

郢爯金版的制作過程十分簡單,大體可分為三步:首先是將黃金溶化,倒進備好的磨具中,鑄造成版,鑄好的金版多為上窄下寬且略凸,接著在略窄的一面印鑿上「郢爯」二字、最後切成單方即可。

收藏於國家歷史博物館

上圖這枚收藏於國家歷史博物館的「郢爯」金版,長7cm、寬7.3cm、重達250.5g,角凸翹,中間內四成弧狀,似龜背甲形,面文篆書「郢爯」陰文方印,是典型的楚國郢爯金版,作為中國古代最早的黃金鑄幣,是研究楚國的鑄幣政策、貨幣制度的重要實物資料。

公元前221年,始皇帝統一六國,禁止使用六國貨幣,強制推行秦半兩。再加上漢武帝在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親眼目睹了白麟、天馬和黃金的祥瑞,為了紀念這一事件便下詔:「今更黃金為麟趾裊蹄以協瑞焉」,因此楚滅亡時遺留下的「郢爯」金版便被收繳改鑄為馬蹄金和麟趾金作為流通使用,故而留存下來的「郢爯」金版已不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