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陸侃如與劉大傑

2024-01-05文化

陸侃如與劉大傑,應該說沒有交集吧?但學術將陸、劉二人奇特地扭結在一起。

靠【中國文學發展史】在民國晚期學壇崛起的劉大傑,在20世紀70代初再次以修改本【中國文學發展史】,讓世人引頸翹望,贊譽聲、巴掌聲、喝彩聲,不絕於耳。

但這贊揚聲聲中,有一種逆耳之音特別引人註意、也尤其有學術份量。那就是山東大學中文系知名教授陸侃如先生發出的。

劉大傑先生(1904~1977)

陸侃如比劉大傑大一歲,二人皆攻中國文學史,對古典文學深有造詣。但陸、劉的學術道路有異。陸侃如是江蘇海門人,北京大學國文系畢業,後到清華國學院攻讀研究生,是梁啟超、王國維的弟子。陸侃如系哲學家馮友蘭的妹夫,其妻馮沅君是小說家,也是中國古典文學研究領域的資深專家。

陸侃如先生(1903~1978)

劉大傑系湖南嶽陽人,少孤苦,即到嶽陽、武昌打工,靠劉氏族人資助上學。劉大傑武昌高等師範大學未畢業即追隨新文學作家郁達夫到上海寫作,賣文之路不順,得一機緣後到留學日本。劉大傑寫小說、弄轉譯,搞研究,也是很非常有才氣的。

陸侃如對劉大傑修訂本【中國文學發展史】不滿意,主要針對劉大傑將盛唐詩人杜甫晚年界定為「輕儒尊法」之論的批評。陸侃如對杜甫留傳至今的1400首詩十分熟稔,對劉大傑引據詩句從文意、字句、典故、歷史各個層面讀,認為劉大傑謂杜甫「尊法反儒」絕然不能成立。

20世紀70年代初期,「儒法」兩條路線鬥爭之說在文學史、歷史學領域表現很濃烈、很怪異。不少學者以儒家法家為政治標準,將中國歷史人物兩分化、派別化、教條化。劉大傑對此不惟津津樂道、心領神會,更是竭力奉行。他大篇幅覆寫舊著【中國文學發展史】,以迎合時勢,這還成為他晚年的寫作重點。

陸侃如顯然對劉大傑的這一趕時髦行為心有腹誹,即用自己對中國古典文獻、古代歷史的深度了解,和劉大傑往來通函,其「疑義相與析」的謹嚴雅訓之道沛然而出。

陸侃如的批評意見,是在劉大傑修訂本【中國文學發展史】正暢銷的1975年、1976年先後寫出的。1977年,陸侃如還將與劉大傑的長篇商榷信函刊登在【文史哲】上。此時,人在上海復旦大學的劉大傑已癌癥晚期,劉先生是如何回應陸侃如先生的,逸詁易齋就不得而知了。

學術不能迎合,更不能趕時髦,以取媚俗眾而自貶身價。劉大傑【中國文學發展史】已為他贏得了學術聲譽,而弄巧成拙的修改,又為他招致了學術罵名。陸侃如以自己之長攻劉大傑之短,正彰顯了其嚴謹、紮實、沈潛的敦厚學風。兩相比較,其高低、優劣、是非不判而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