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先發於一點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上個星期,有位北方茶友和我們吐槽一件事。
原來,他近期剛去逛了在本地舉辦的茶展會。
逛了一圈後,滿滿都是槽點。
心裏一直在吐槽,辦得太失敗,沒幾家能看的。
剛走進整個會場,好似走進菜市場。頂上有遮陽鋼棚,各展位的產品基本都是半露天擺攤賣貨。
茶友心想,反正都開車來了一趟,索性看看裏面的茶葉品質如何。
期間,他看到一箱敞著箱口零售的2006老白茶,幹茶實物就像一團烏七八糟的枯樹葉,標價每斤一千六。
走到攤位前,和商家閑聊兩句,對方立馬改口可以打五折,只要八百就能帶走。
見狀,茶友在心底早已一清二楚。
動不動就打五折、三折、骨折價清倉,三天後撤場等賣貨套路的茶,不是什麽好茶。
照這樣敞開擺攤賣,在人來人往的會館內,任憑誰都能上前抓一把幹茶摸一摸,聞一聞。
裏面的茶葉除了自身做舊嫌疑大之外,還額外附加跑氣、串味、受潮風險。
這類展會茶一直以來「水很深」,到現場後逛一逛,看看熱鬧就算了。
若非足夠有把握,不能隨便買。
虛標高齡生產年份,造假做舊,是白茶圈最常見的賣假貨套路。
但除了做舊,這3點圈套同樣不能掉以輕心。
【2】
一、老料新壓。
所謂老料新壓、舊料新壓,都是指將存放多年的白茶散茶壓成茶餅。
「7年陳高山老壽眉,去年壓成茶餅;」
「去年整理倉庫時,發現幾箱2013年剩下的春料壽眉,今年剛好壓成茶餅給家人們送福利。」
「5年以上的原料,上個月剛壓餅,老料新壓,數量有限,欲購從速……」
諸如此類的賣茶話術,相信很多茶友在逛直播間時聽到、遇到、甚至狠狠心動過。
但在此勸大家保持理性。
老料新壓的白茶餅,背後多半是個坑。
長期存白茶,散茶因為外形蓬松(尤其是壽眉),存起來更占地方,所以倉儲成本更高。
好不容易費勁存了四年、五年後,直接賣散茶肯定會更值錢。
商家沒理由無緣無故去做虧本買賣,再冒著制茶損耗的風險,去將這些老茶壓成茶餅,然後再以低於散茶的價格出售。
除非是有客戶願意花高價出錢私人訂制,不然茶廠不會隨便主動壓。
又或者,這一批庫存積壓下來的老茶,原料平平,又占地方,存著實在礙事,已經影響到正常的倉庫歸納。
但細想下,這種機率極低。
畢竟,這麽大批次的散茶,幹茶體積龐大,該壓早就壓了。
除非說,這批茶已經存出異樣,有跑氣變味等跡象。
讓商家動了「壓餅再加工」的念頭,趁著壓餅期間的蒸壓操作,散掉不當倉儲的雜味。
再不然,所謂「老料新壓」說辭背後,只是一場空話,真實情況並非如此。
而是商家隨口編出來的謊言,目的是幫助自家手裏平平無奇的白茶餅增加賣點,順利賣貨!
【3】
二、有蟲眼就是荒野茶。
近期看到一張電商海報圖,上面P著幾個大字——蟲眼荒野老白茶!
點進詳情頁介紹,大致看下來。
對方在介紹自家荒野白茶時,濃墨重彩講解到,這款茶的蟲眼特別多,幾乎過半的葉片都帶有天然蟲眼,是真正的高山荒野生態茶。
依據邏輯推理,對方在字裏行間,不知不覺進行了概念偷換。
試問,荒野茶與蟲眼茶是否同義?
大量葉片帶有蟲眼,是不是甄別荒野白茶的有效手段?
這一問接一問背後,答案都是否定的。
荒野茶,資源極其有限。
荒野茶樹們零散分布在深山,東一叢、西一叢,沒有任何人為幹預痕跡,不修剪、不除草、不施肥,純粹依靠茶樹本身的能量積累與周圍雜木灌木競爭天然陽光、土壤養分等,拼命紮根生存。
考慮到荒野茶的生長環境,部份葉片上帶有蟲眼,的確是常態。
但有蟲眼,並非代表真荒野。
茶梗底部帶有明顯馬蹄結,茶香聞著擁有天然野花、野草香,茶湯啜飲格外醇厚飽滿勁道,回味起來持久不歇,帶有普通白茶所不具備的甘爽野勁。
這一切風味實力,才能代表真正的荒野茶。
僅憑蟲子咬過的痕跡,壓根不能證明什麽。
要不然,按照對方的邏輯,批次造假荒野茶簡直輕而易舉。
隨便找一片鬧蟲害的茶園,采下來的茶青鮮葉清一色帶蟲眼,但這種明顯屬於品質缺陷的茶品,憑什麽賣出高價?
【4】
三、 新工藝白茶,所以葉片發黑是正常的。
新工藝白茶,制茶期間有加入輕揉撚,發酵度更高,葉片顏色更深,早些年在銷往香港市場時流行過一段時間。
但在當今茶圈,新工藝白茶已經極其冷門。
因為和傳統工藝白茶比,新工藝茶不支持久存。
一款沒法久存收藏,失去慢慢存成老白茶機會的新工藝茶,很多茶友沒法接受。
於是,在過去十來年傳統白茶慢慢火起來後,所謂的新工藝茶就淡出了市場。
在今天,當你再看到商家提起「新工藝」概念時,要多加當心。
因為現在的新工藝茶,多數時候屬於貶義。
任何加工不當、做茶失敗、做得一團糟的白茶,都容易被人安上這個名義,賣給不知情的新手。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到外面的餐館吃飯,點一道家常小炒肉。
按常理、按正常廚藝,端上桌的菜品應該色香味俱全。
萬一哪一天,店家端來一道炒焦炒糊的肉片告訴你,這是自家研發的新工藝。
試問,這種情況有誰願意買單?
茶友們在買白茶時,千萬別被現在市面上各式聽起來奇奇怪怪,看起來古怪離奇的「新工藝茶」噱頭給騙了。
牢記一點,噱頭再響,都不如好喝來得重要。
按正常的白茶加工,葉片顏色理應保持天然原色,色彩層次不變。
如果隨便一款明明只有2、3年陳的白茶,看著全是一片發黑。
如此「新工藝茶」,哪怕沒做舊,哪怕沒有虛標年份,也屬於工藝失敗品,當然不能買。
【5】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茶圈江湖內的賣假貨套路,歷來層出不窮。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再常見不過。
但魑魅魍魎的套路再多,總歸有一點萬變不離其宗。
買茶這件事,不能聽信噱頭。
很多時候,聽起來越是離奇的茶圈故事與制茶經歷,弄虛作假、編造故事的機率越高。
而我們需要做的,是拋開一切噱頭。
不盲信高齡、不聽信花裏胡哨的工藝噱頭,不執著去喝那些「別人從來沒有喝過的古怪茶」。
選對好茶的硬性指標,歷來很簡單。
外觀、茶香、茶味正常,色香味俱全的茶品,才值得信賴。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