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今日四月十八,老人常說「祈嗣日」,到底有啥講究?

2024-05-26文化
熱浪滾滾,夏意漸濃,又到了一年的小滿時節。這不,村頭老槐樹下,一群老人正搖著扇子,聊著這個夏天的別樣熱鬧。我搬了張小凳子湊上去聽個究竟,原來他們在議論這幾日異常的晴朗熱烈。老張,一位在田間勞作了大半生的農夫,滿頭銀發,皮膚像陳年醬肉一般陳舊而滄桑,他慢慢地說:「這大晴天,雖好,卻也許是咱的小麥成了難啊。」老王立馬接過話茬,點了點頭:「不錯,高溫幹旱容易引來‘幹熱風’,咱們得小心了。」

我心裏嘀咕,幹熱風是啥?我怎麽從沒聽過?它是一種氣象現象,熱風似乎在劈波斬浪般肆虐於麥田之中,帶走了滋潤,留下了焦灼。可就在這小麥的灌漿時節,一旦幹熱風來襲,無情的他會讓小麥癟下小臉頰,收獲的希望渺茫。更別說今年,你看看那東邊的王大叔,麥田裏的小麥正得意地抽穗、揚花,萬一遭了幹熱風,那損失可就不是小數目了。

話說中國的農耕文明,時間長得能讓人找不著北。唐代詩人劉禹錫曾言:「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可見,中國農村對這天地自然的把控,非得是幾千年智慧的結晶。這麽說來,高明的老祖宗們是不是也留下什麽訣竅來應對?

「你看今天這‘四月十八’的天氣,咱得琢磨琢磨。」老王用手指點了點地面,並不急躁地說。我心裏一驚,四月十八,不正是民間說的「 祈嗣日 」麽?那是碧霞元君的誕辰,民間信眾絡繹不絕地祈求福祿,希望子孫滿堂。拎著扁擔的錫伯族也在這天紀念西遷邊防的歷史。這些傳統習俗的重要性,不亞於一場及時雨。

說到雨,老張突然朝藍天白雲之間看了一眼:「你們說,‘四月十八陰雨天’,咱們要高興還是憂愁?」這話裏有玄機,農諺裏不是說「四月十八,大落大荒、小落小荒」麽?北方的小麥,是盼著晴天的;而南方的稻谷,恰恰相反,是望著雨水的。

我現在心裏能明白了點,這「四月十八雨」關乎豐歉。不管晴雨,都透出一股子農人的心思,這天氣啊,能替老天爺操心的,也就農人了。

你說,這天氣和農事的關系,是不是老天爺和農人之間,那看不見卻牢不可破的婚約?這兒的晴天,那兒的雨天,都在農田這舞台上扮演何種角色呢?

這個天氣,就像一場沒有彩排的戲,農人們早在心中各自排練好了自己的台詞。正是這樣,你想呀,一抹熾熱的陽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那是陽春三月,百花齊放,人們還歡呼著春天的到來。可一轉眼間,天兒熱得跟蒸籠似的,大夥兒也就開始提心吊膽起來,生怕這「幹熱風」一不小心給偷襲了。

這「幹熱風」,說起來神秘,其實道理簡單,就是那溫度高,濕度低的風,一吹過,仿佛帶走了麥田裏所有的濕氣。小麥呀,此時正得意地灌漿,若是被「熱蒸風曬」,那麥粒不充實、顆粒無收的場面,想想都覺得心痛。

我聽我爺爺講過,咱村兒以前就遭遇過幹熱風的損害。那年,天氣預報沒這麽精準,這風一來,就像病毒侵襲,悄無聲息卻又迅速致命。我爺爺說,那年麥子黃了大半,損失了好幾千斤糧食。村裏老老少少,都愁眉苦臉的,一整個夏天,都籠罩在那場幹熱風的陰影下。

但你瞧瞧現在啊,農技人員說,要拿策應對,就得用科學才行。 他們教授咱們用覆膜保水,防止地裏的水分跑得太快。一些地頭上,還裝了噴灌裝置,就為了遇上那幹旱少雨的情況能及時「 補水 」。更有說法,科技不僅僅是一把鋤頭,它還能根據天氣預報,提前做防範。

你看咱村這幾年,雷射平地、旋耕機耕、無人機噴灑,種種新玩意兒讓咱村的小麥長得壯實,收成多多。尤其是這灌漿期,農技人員還推薦了抗旱品種,密植高產,甚至還有「以毒攻毒」的招數,就是靠增強植物本身韌性,讓小麥能抵得住幹熱風的摧殘。

這時節,我也能體會到那千百年來農人對這片土地默默的情感。古人雲「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如今雖不愁食不愁穿,但維護這片土地上的糧食,依舊是咱們責無旁貸的重任。就說今年這氣候,恰到好處地晴朗,咱們又怎能不操心一倆呢?

可操心歸操心,生活還得有滋有味。你看,這不夏收正忙,晚上村口大榕樹下,大鑼大鼓、扇子一展,大媽們的廣場舞就跳得熱火朝天。孩子們手捧冰棍兒,邊吃邊追逐,笑聲在麥浪之間回蕩。這場景,想必也是我們先祖們希望看到的吧。是啊,辛勤耕作之後的歡聲笑語,不正是這炎熱夏天最好的調味劑嗎?

夏收時節,你同我一樣,在麥田邊搭個涼棚,看著金黃的麥穗隨風搖曳 。我們一手扇扇子,一手握著這支古老而又年輕的農耕文明的接力棒,心中那份對土地和谷物的熱愛顯得格外沈甸甸。那麽我想問,面對這個夏天的熱力與熾烈和小麥的悲喜與責難,您的心中又會掠過怎樣的風景呢?

當夏熱如火,我站在這棵豐收的光榮和責任的十字路口上,不禁心潮澎湃。盡管科技幫我們奠定了抗擊「幹熱風」的基石,但古老的土地依然需要我們這些後人的守護。就像先輩們那樣,用勤勞和智慧去呵護這片賴以生存的家園。且看現在,又是一輪春播秋收,在這幅廣袤的田野畫卷上,無數農人用他們的汗水繪出粒粒金黃。

從無聲的種子裂開泥土的瞬間,到滿眼豐收的金黃,這其中的艱辛與辛苦,外人又豈能全然領略?然而,這正是生命的韌性與生長的力量。農民,這個耿耿於懷種田情的身份,在現代依舊閃爍著那分特有的光芒。

捫心自問,是否還記得那句「 一年之計在於春 」?就在這四月十八,晴空與陰雨的揣摩裏,咱們或許已經謀定了一個季節的縮影。我的心底,充滿對這片土地的敬畏和贊賞,無論疾風驟雨,還是陽光普照,這片天地總是那麽慷慨而有力地回應著我們的付出。

正如老張所說,咱們能行,為了那片金黃,咱們都得行。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咱就這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樂此不疲。這不僅僅是為了生活,更是對於傳統和信仰的堅守。

當夏收的鐘聲漸漸敲響,我的心也隨之跳動。你說,四月十八日,萬物生長的期待與心事重重的憂慮,是夏天給予咱的試煉,還是生活對咱的饋贈?又或許,這兩者之間,本就存著一股不可割裂的聯系,既是挑戰也承諾著希望。

夏收的麥田,即是咱的戰場,也是咱的樂園。來年春暖花開時,咱又將迎來新一輪的播種與收獲。生活,需要咱以豁達的心態去面對每一次起伏,不信風雨,不懼晴霾。

再回首,你有沒有想過,這片土地贈予咱的不僅僅是糧食,更是一段段不滅的記憶,一段段承載夢想的傳承?這晴和雨的交響曲,這起起伏伏的生活篇章,都在咱們樸素而真實的生活裏緩緩展開。無論哪朵雲彩映入眼簾,哪縷風經過耳際,都將是這個夏天最好的註腳。

咱們說是不是?這就是咱們共同守望的麥田,不僅種下了糧食,更耕耘了夢想。

當夏季的火焰在天空中轟然燃燒,當一串串汗珠滑落額前,咱用力握拳,心中默默許下心願:明天,一定會更好。那麽,面對著夏的激情與麥的金色,您心中又會盤旋起怎樣的希痕與夢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