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深層閱讀與內部經驗

2024-06-15文化

想要對某一學科形成深入的理解,就要利用內部經驗。我們只能透過思維將各種知識片段拼湊成型,並將過去的經驗和新資訊融合在一起。想要獲得領悟並最終形成理解,就需要聯結,而這些聯結都來源於我們的內部經驗。

深層閱讀是完善內部經驗的最佳方法。你有沒有過沈浸在閱讀中,感覺時間與空間都完全消失了的經歷呢?也許你沈迷於一段故事情節中,根本停不下來。書裏的人物活靈活現、有血有肉,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深深吸引著你。這種體驗就是深層閱讀。

著迷於文學作品和專註觀賞一部扣人心弦的電影截然不同。閱讀是一種主動行為。一方面,我們需要閱讀文字;然而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在腦海中模擬各種情景和想法。這種模擬與個人經驗密切相關,內部經驗不可能脫離我們已有的知識。也有人把深層閱讀描述成透過他人的文字看到自己的內心。

科學家研究了小說讀者的大腦。他們發現,讀者啟用的腦區和小說中做出行動的人會被啟用的腦區一致。研究者認為,這絕不是一種被動的啟用。或許,「讀者成了書」這種說法也有道理。

他們好像並不是「我的」讀者,而是他們自己的讀者,我寫的書只不過是某種放大鏡一樣的工具……透過書,他們讀到了自己的內心。——馬塞爾·普魯斯特,引自【為何閱讀】

瑪麗安娜·沃爾夫在她的著作【回歸吧,讀者】中參照了這句話。沃爾夫是認知神經科學領域的知名研究者,專攻閱讀腦和誦讀困難癥,對閱讀的發展歷史和現狀進行了深入研究。想必你也知道,閱讀並不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所有人都要從零開始學習如何閱讀。而且閱讀並不像言語那樣,擁有專屬的腦區。

沃爾夫認為,在當代社會,只談閱讀還不夠,我們還應當在詞匯表中加入「深層閱讀」這一概念,用來描述這種特殊的能力。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人們閱讀數位媒體的方式與傳統閱讀是截然不同的。閱讀數位媒體的主要方式是略讀,這一點得到了許多研究者的認同。如果使用眼動儀進行測量,就會發現在閱讀數位媒體時,人們的眼動軌跡往往呈現為Z形或F形。我們會從螢幕左端開始瀏覽,找出一些重點詞句來把握文章主旨,然後就略過這一段,繼續往下讀。

重點在於,略讀和深層閱讀理解是否存在本質上的不同。在現有的比較實體書和數位媒體閱讀的系統性綜述中,結果相當矛盾。2018年,有研究者發表了一篇重要的元分析研究,分析了54項已有研究,涉及的被試總數超過17萬。該研究發現了三條明顯的趨勢。第一,在閱讀總時長有限的情況下,閱讀實體書的優勢更加顯著。第二,如果閱讀內容為資訊或是資訊和故事的混合體,那麽紙質媒介的整體效果最佳;但如果閱讀內容是純粹的敘事,這種優勢就不存在了。第三條趨勢與該綜述中討論的不同文章的發表年份有關。有人認為「數位時代原住民」可能會更擅長透過電子屏來閱讀,因為他們擁有豐富的經驗和實踐機會。結果卻並非如此,實體書的閱讀優勢仍在隨著時間的推移持續擴大。

這篇綜述成了「斯塔旺厄宣言」的依據。接近200位閱讀與文學領域的研究者及歐洲科學技術合作計劃發表聯合聲明,強調了不同媒介會對閱讀產生不同的影響。

想要駕馭電子屏,我們必須認識到不同媒介有著各自的優勢和弊端,這樣才能為正確的任務選擇合適的工具,讓自己擁有更多選擇。認為某個裝置完美無缺、能夠滿足所有需求,這種想法當然是荒謬的。

在學習初期,當我們閱讀概要、試圖理解知識框架時,使用數位媒體是目前最好的選擇。到了下一個階段,當我們試圖深化知識、啟用內部經驗時,則需要進行深層閱讀。在學習初期,快速點選、迅速翻頁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方式,但這種方式到了下一個階段反而成了缺點。

當然,如果使用方法得當,數位工具也能有助於深層閱讀。對於擁有特殊需求的人來說尤其如此,他們可以放大文本,或是透過新技術實作多種多樣的其他功能。還是那句話,關鍵是要根據自己的需求來客製技術的使用方式。無論怎樣,我們至少可以斷言,在有些情境下,閱讀實體書能讓我們受益匪淺。

還有一種專門的學習裝置,那就是鉛筆。當然,它也是瑕瑜互見。很少有人會認為手寫筆記與打字別無二致。近年來,高等教育界出現了一種新趨勢,越來越多的老師開始要求學生不要在課堂上使用膝上型電腦。

老師之所以不希望課堂上出現膝上型電腦,主要是因為電腦會讓人分心。如果你在課堂上刷微博或是看朋友圈,不僅會對自己的學習成績產生負面影響,同時還會影響周圍的人。一項研究證明了這一點,並因此受到廣泛的關註。在課堂上看見其他人在使用電子屏進行多工處理的學生,課後測試成績比沒有看見電子屏的學生低了17%。

許多研究者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用電子屏略讀是否會對其他閱讀形式造成「溢位效應」?我們是否存在喪失深層閱讀能力的風險?瑪麗安娜·沃爾夫在書中表示,她也開始對自己的閱讀能力表示懷疑了。盡管她具有專業文學學者的背景,也熱愛閱讀,但如果整天撲在工作上,略讀會不會早已霸占了她的頭腦呢?作為實驗,她決定重讀一本對自己非常重要的書:赫爾曼·黑塞的經典小說【玻璃球遊戲】。

這段經歷讓她震驚不已。她發現自己因為作者溫吞的敘事節奏感到焦急、煩躁、惱火,自己會愛上這本小說真是不可思議,黑塞也不應該獲得諾貝爾獎。沃爾夫現在變得很討厭這本書,但為了研究自己的閱讀習慣,她仍然繼續進行實驗。最後,她的解決方式是縮短閱讀時間,每20分鐘休息一次。她花了兩周時間才回到正軌,重新開始享受閱讀。但她的收獲遠大於此。多虧了深層閱讀,她開始找回自我,也找回了屬於自己的想法。

摘自【小讀者·閱世界】2024年6月,總第363期

原文出自【駕馭電子屏】,東方出版社

文/馬蒂亞斯·裏伯,譯/李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