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5首經典古詩,短到極致,寫盡了秋天山水美,比畫還美,令人心醉

2024-10-26文化

秋天是一個絢麗多彩的季節。秋山秋水更是如詩如畫。難怪古詩中,有那麽多寫秋天山水的經典詩作。

走進詩詞,分享美好!在此,我給分享幾首經典古詩,短到極致,寫盡了秋天山水美,比畫還美,令人心醉,值得我們反復品讀。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把小船停靠在江中一個煙霧朦朧的沙洲邊。夕陽西下,暮色蒼茫,詩人心中又湧上了新的愁緒。他懷著滿懷的愁緒,在船上茫然四顧:「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這兩句寫得太美了,無論是從描寫上來看,還是從景色上來看,都美得醉人:曠野無邊無際,遠處的天空看起來,比近處的樹還要低;江水清澈,倒映在江水中的月亮和船上的人無比的接近。

這個夜晚,明月就像一位親切的朋友,陪伴著詩人。或許,這讓愁緒萬千的詩人感到有了溫暖,那顆惆悵的心也得到了一絲慰藉吧!

孟浩然的這首小詩既是一首羈旅詩,又是一首山水名篇,淡淡幾筆,就把建德江的秋夜寫得無比絕美,把愁也寫到了極致,寫到最後還呈現出絲絲的暖意,這就是「江清月近人」的魅力!

反復品讀此詩,淡中有味,句句動人,那清曠的秋江暮色躍然在眼前,真的不愧是經典名篇之作,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山中

唐·王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秋末初冬時,詩人王維遊走在山中,看到蜿蜒曲折的荊溪,溪水清淺,石頭已露出了水面,溪水慢慢流淌,流過磷磷白石。

天寒了,紅葉變得稀少了,但稀稀落落的艷麗色彩,卻點綴出生機與驚艷。蒼松翠柏,郁郁蔥蔥,將寒山籠罩在濃翠之中。走在山路中,並沒有下雨,但置身於無邊的空明翠色之中,卻讓人有細雨濕衣的感覺。

王維的這首詩宛如一幅絕美的水彩畫,僅20字,就把秋末初冬的山水寫到了極幽、極美,讀來仿佛遠離塵囂,置身於山中,很美、很舒服。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那年秋天,李白24歲,登上了去遠遊的客船,初次離開蜀地。秋月夜下,他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名篇。這既是一首思念故鄉的詩作,又是一首絕美的山水詩,把秋夜的山水寫得無比 清曠 。

高峻的峨眉山上,懸掛著半輪秋月。首句一出場,就讓人真切感受到秋夜山水的清曠,秋夜的峨眉山月一下子浮現在腦海裏。

月光倒映在平羌 江面上 ,又隨著江水緩緩流去。李白夜間乘船出發,離開清溪,直奔三峽。這個夜晚,他在船上望著半輪秋月,對家鄉很無比依戀;思君不見,只能戀戀不舍下渝州。

李白的這首詩意境很美,寫秋夜山水的同時,流露出對家鄉山水的 依戀、對家人及朋友的思念, 讓人一讀就喜歡。盡管帶著絲絲的寂寞與惆悵感,卻讓人感覺到秋夜的山月、江流之美以及思鄉的情懷 。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美,但最美的山水在故鄉。無論走到哪裏,我們心中最思念的是故鄉,但外面的世界又讓人期待,只能寄情於月……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夕陽漸下,快要接近地線了,一道殘陽鋪在江水之中,江面呈現出光色瞬息變幻的奇妙景象,光多的地方是一片通紅色,光少的地方是深深的碧色。

如此絢麗的景色,詩人陶醉在其中,不舍得離去。不知不覺,已是夜晚了,他擡頭望空,一彎新月懸掛在天幕之上。此時,他才想起是「九月初三夜」。這是一個多麽可愛的夜晚啊!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掛滿了江邊的草上;一彎新月宛如一把精巧的弓,懸掛在夜空。

白居易的這首詩估計 很多人都很熟悉,是一首寫景名篇佳作, 語言精練、韻律優美,讓人一讀就喜歡。細細品味,讓人沈醉在秋日美妙的江景之中。詩中的兩幅美景,分開是美圖,拼接在一起更是動態妙境,比專業拍攝還要美,值得我們反復品讀與回味。

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裏一青螺。

洞庭湖水與月光交相融和,湖面風平浪靜,宛如未經打磨的銅鏡。遠望洞庭湖的君山和湖水,一片翠綠,就像白銀盤裏托著一枚青螺。

這首詩寫得 流暢自然,句句經典,意境絕美, 僅用了28字,就把秋夜月下的洞庭寫得極美,湖光秋夜相互融合,山水相映成趣,宛如一幅絕美的山水畫,又如一件美輪美奐的藝術品,散發出朦朧、寧靜、和諧、浪漫之美,讀來令人心曠神怡,是唐詩中經典的寫景佳作。

劉禹錫的這首詩讀來實在令人心醉。盡管從沒到過洞庭湖,但我卻深深被這洞庭秋夜月下美景所陶醉。

以上幾首山水詩寫得短小而精致,詩句美妙,景色優美,把秋天的山水美寫盡了,讀來令人陶醉。

親愛的朋友,正值是秋天,雲淡風輕、層林盡染的季節,去不了遠方看山看水看風景,我們不妨讀讀這些小詩,同樣也能感受到秋天的山水美。 願你在詩中感受到秋天的美好 ,在平淡的日子中感受到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