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7月6日小暑,「伏天熱不熱,就看小暑節」,今年熱不熱?農諺咋說

2024-07-02文化

小暑,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一個節氣,時間為每年公歷7月6-8日交節,相對比較固定。

三伏天,一年中最熱的時間段,時間是每年夏至過後的第三個「庚日」,受陰歷的影響,每年入伏時間不固定。不過,和小暑節氣相差不是很遠。

今年(2024年)小暑節氣是7月6日,三伏天入伏時間是7月15日,兩者相差了10天。而2023年小暑節氣是7月7日,入伏時間是7月11日,兩者時間更加接近。

古人們透過觀察,發現當年三伏天是否炎熱,和小暑節氣當天的天氣表現有一定的關系,民間一些地方也有「伏天熱不熱,就看小暑節」的說法。

有朋友會問了,今年三伏天熱不熱呢?本篇內容,筆者就透過具體農諺,詳細說說這件事,大家看完後就有答案了。

「小暑不淋,幹死竹林」

這句農諺從字面意思來解釋,如果小暑時節沒有降雨(即「不淋」),那麽竹林可能會因為幹旱而枯死(即「幹死竹林」)。「竹林」是耐旱能力較強的植物,用竹林都能旱死,來形容幹旱的嚴重程度。

而在三伏天期間,溫度比較炎熱,有降雨的話,會感到比較涼爽一些,如果當年整個三伏天都沒有降雨,或者降雨較少的情況,那就預示著當年三伏天期間比較炎熱。

「小暑不淋,幹死竹林」也說明了,如果小暑節氣當天沒有下雨(是晴天),那麽當年三伏天也就相對會炎熱一些。

「小暑下一場,三伏滿河塘」

這句農諺的意思是指,如果在小暑節氣當天出現降雨(即「下一場」),那麽到了三伏天期間,河流、池塘等水域的水位將會上漲,甚至可能達到「滿」的程度。

上面已經提到,如果三伏天期間出現了降雨,溫度相對也沒有那麽炎熱。比如在北方地區,三伏天時不下雨,溫度在35-40度左右,而下雨以後,就不足35度了。

而三伏天期間河塘裏的水都滿了,說明當年三伏天期間降雨天氣比較多,那麽溫度也就沒那麽高了。

因此,單從這句農諺的意思來分析,如果小暑節氣當天下雨了,則預示著當年三伏天期間沒有那麽炎熱。

「小暑天氣晴,三伏熱不停」

這句農諺從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如果小暑節氣當天天氣晴朗無雨,那麽隨後的三伏天將會持續炎熱,沒有明顯的涼爽時段。這裏的「晴」指的是天空晴朗無雲或少雲的狀態,「熱不停」則強調了三伏天期間高溫天氣的持續性和強度。

如果在整個三伏天期間,都沒有降雨或者降雨較少的情況下,基本上都是以高溫天氣居多,35-40度的高溫比較常見,甚至部份地方還會遇到40度以上的高溫。

對於日常生活的人們,尤其是室外工作的朋友,三伏天期間過於炎熱的天氣會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因此,單從這句農諺來分析,小暑節氣當天是晴天,則預示著當年三伏天會比較炎熱,和第一句有類似之處。

「小暑響雷三伏冷」

這句農諺的意思是說,如果小暑節氣當天出現打雷現象,那麽隨後的三伏天可能會相對涼爽。這裏的「冷」不是指寒冷,而是指相對涼爽的天氣。

打雷通常與強對流天氣相關,小暑節氣打雷往往伴隨著冷空氣與暖濕空氣的交匯,很容易引發降雨過程。

這又和第二句有類似之處,如果小暑節氣打雷下雨了,那麽預示著當年三伏天期間不會那麽炎熱,相對會比較涼爽一些。

綜合上述農諺,可以總結出這樣一個規律:如果小暑節氣當天是晴天,那麽當年三伏天或會炎熱一些。相反,如果小暑節氣當天是雨天,那麽當年三伏天期間或會涼爽一些。

當然,隨著不斷的發展,氣候的變化,古時的一些農諺,可能已經不適合如今的社會了。不過,有朋友卻說,既然農諺能流傳到現在,就有它存在的意義,在某些地方還適合,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7月6日就是小暑節氣了,7月15日就是入伏了,對此,你贊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