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她是天生的小說家」 | 著名作家葉廣芩讀者見面會在京舉行

2023-12-07文化

11月24日下午,由十月文學院、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王府井書店主辦的「一代人的記憶——走近葉廣芩的文學世界」活動在北京王府井書店舉行。著名作家葉廣芩與讀者分享了她的家族故事和人生經歷, 本次活動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行銷部主任、【葉廣芩文集】【葉廣芩京味小說三部曲】責編樊金鳳主持。

葉廣芩,當代京味文學大家。她生於北京、客居他鄉、遊歷四方半個多世紀,是一位創作成績頗豐、作品風格獨特的作家,被譽為「老舍之後京味文學的掌旗官」。

2019年9月,【葉廣芩京味小說三部曲】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收錄的【采桑子】借曲詞而訴嗟嘆,敘述一個世家望族的敗落;【狀元媒】借京劇而唱悲涼,書寫故鄉北京與中國家族故事的悲歡離合;【去年天氣舊亭台】則是透過一座座亭台樓閣講述流年深處的人事興衰,故人往事,愛恨纏結,道盡人生百種滋味……

2022年1月,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全新修訂再版【葉廣芩文集】,收錄了葉廣芩創作的長篇小說【采桑子】【全家福】【青木川】【狀元媒】、中短篇小說集【黃連厚樸】【山鬼木客】【去年天氣舊亭台】、散文集【沒有日記的羅敷河】【老縣城】、劇本集【茶館】等十部作品,較為全面地呈現了作者四十年來文學創作的成果。

「尋找過去的記憶,只能是在夢裏了」

葉廣芩從葉赫那拉家族走來,從深邃安靜的胡同走來。為京劇癡迷瘋魔的大姐,一輩子溫良恭儉讓的「前宮女」莫姜,月亮門外的蘇惠,後罩樓裏的神秘女人……這些人物,個個都是一部精彩的故事,每個人的生命都與眾不同,而這些故事陸續被葉廣芩寫進小說裏。

在【去年天氣舊亭台】的後記裏,葉廣芩寫道:「我的作品裏面有我的影子,我的生活,有我的街坊和兒時的玩伴。是一代人的記憶,也是一代人的足跡。」

活動現場,葉廣芩回憶了自己兒時的記憶,她家最初生活在北京四合院一個獨院裏,接觸比較多的是兄弟姐妹和親戚們,所以她的作品有很大一部份寫的是自己的家族故事。葉廣芩向讀者展示了她的家譜、她家族的照片,娓娓道來自己的父親、母親的故事,以及兄弟姐妹十四人的情況,講述的同時不禁感慨往事如煙,那些人那些事慢慢消散在歲月的煙塵裏。「我家就在東四十條東邊一個胡同裏,現在那裏已經變成一片高樓。尋找過去的記憶,只能是在夢裏了。」

後來,四合院裏陸續搬來許多人家,年幼的葉廣芩認識了很多街坊鄰居和兒時的玩伴,所以才有了【去年天氣舊亭台】中關於鄰裏街坊的人生故事。葉廣芩坦言現在年齡大了,常常想起過去的事情,如今回憶這些往事,常常感到溫暖和無盡的懷念:

「難忘那些柴米油鹽的鄰居,難忘東屋西屋進進出出的人,前院的三大爺,後院的二丫頭,台階上慵懶酣睡的貓,鳥籠裏蹦跳歌唱的鳥;平胡安穩,守成幽默,日子順暢,日子艱難。難忘院裏的金魚缸和墻上那只緩緩爬行的小水牛兒以及它身後留下那條淺淺的線,長滿青苔的屋根蛐蛐聲高聲低,青磚青瓦的山墻日升日落,傳來門外一聲悠揚的吆喝‘磨剪子搶菜刀’……」

【葉廣芩文集】【葉廣芩京味小說三部曲】作者葉廣芩

「她是天生的小說家」

「由於特殊的出身和生活經歷,葉廣芩寫的是一個特殊群體的人物命運,是一些我們不熟悉卻又十分好奇的人生故事。」樊金鳳分享了葉廣芩作品裏讓她印象深刻的人物,「【采桑子】裏為京劇癡迷瘋魔的大格格,她曾經那麽的有名,最後一個人孤苦淒涼地活著,沒有人知道她曾經的輝煌。【狀元媒】裏收錄的【豆汁記】裏的莫姜,原是同治妃的侍女,被同治妃賜婚給禦廚劉成貴,一生溫良恭儉讓的她,最後為了不給‘我家’添麻煩選擇了悄悄死去。還有跟日本漢奸攪到一起最後悲壯反抗的青雨……」

對此,葉廣芩回應道,在寫作的時候,作家往往寫誰寫得最精彩,其實就是和誰離得最遠,比如莫姜、青雨、謝娘這些人物的原型,我可能只接觸了一點。活動現場,葉廣芩與讀者分享了謝娘和她曾經生活的小院的故事:

「謝娘是【夢也何曾到謝橋】裏的人物,她確實是一個裁縫,我這次回到北京,就在前幾天,我帶著我愛人、妹妹、妹夫,到謝娘曾經住的小院去看看。這個小院還在,在北新橋,但是已經面目皆非,我按門鈴,出來一個女孩問我,你是要租房嗎?我說我不租房,我想告訴你,這個小院裏發生過一個故事。這個女孩說,我們老板不在,你有話跟老板說去,說著就把門關上了。我覺得和歷史失之交臂,心裏面是很酸澀、很感慨的,這是這個院子的結局。」

樊金鳳被葉廣芩現場講述的一個個故事所感動,她感慨葉老師是天生的小說家,「有的作家是天賦型,有的作家是勤奮型,我感覺葉老師屬於天賦型作家,這種天賦表現在講故事的能力,以及對人的極強的共情能力,這種能力在葉老師的小說當中體現的特別明顯,所以我們常常能在她的作品當中讀出一種非常廣闊但又非常幽深的人性的力量,這是葉老師的作品帶給我非常獨特的體驗」。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行銷部主任、

葉廣芩相關作品責編樊金鳳

葉廣芩,你到底是誰?

活動現場,樊金鳳和讀者朋友們分享了一個有趣的故事:葉老師開始寫作源於在醫務工作期間,她看到一位同齡人因為一部小說而掉眼淚,葉老師看了看那小說說:「為這傷感太不值得,這樣的文章我也能寫出來。」於是葉老師開始寫作,後來就有了第一篇小說【在同一單元裏】,而這篇小說的責編是【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遙。

「在那篇很不像樣的小說發表的同時,我接到一個叫‘路遙’的編輯寫來的信,他在信裏稱贊了我的作品,說它老到、文化韻味濃,說它很有文字功底。他在信的末尾忍不住問了一句:‘葉廣芩,你究竟是個什麽樣的人?’」葉廣芩分享了自己和路遙之間的故事,「我和路遙相識後,經常在一塊開會。路遙老問我北京大宅門裏的日子是什麽樣的,我對於陜北農村生活也很好奇。當時他問我是什麽出身,我說我是葉赫那拉氏出身,你呢?他說我是蒙古人和漢人在陜北的雜交。當時我很吃驚,後來我想,這也是一種非常自信的表現,這是對自己出身的自信,對文化的自信」。

也是這篇文章引起了當時大名鼎鼎的作家、【保衛延安】作者杜鵬程的關註,杜鵬程親自打來電話邀她去家裏為她分析這篇小說。那天,杜鵬程把她的文章仔細分析修改了整整一下午,「老作家對一個初學寫作者的這種關懷,這種支持,是我永生難忘的」,葉廣芩常常感念「杜老是我文學的引路人」。

談及作家作品對寫作的影響,葉廣芩補充道:「我特別喜歡筆記小說,閱讀這種小說是提高一個作家文化品味以及文筆最有效的方法。我的枕頭旁邊至今還放著【閱微草堂筆記】和【三言二拍】,要從中華民族文化的寶柯瑞面汲取我們所需要的營養,這是一輩子的事情。」

活動現場

作家葉廣芩為讀者簽名

編輯:左怡然

二審:樊金鳳

三審:胡曉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