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中文打字機:一個世紀的漢字突圍史

2024-03-09文化

【中文打字機:一個世紀的漢字突圍史】墨磊寧 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漢字在過去幾百年裏,都不能融入以「雷明登」為代表的全球打字系統,而遊離於所有語言系統之外。深究其原因,其實是與人種生理發音的不同有關。世界上主要語言發音都是黏著語或屈折語,說話一串一串的,詞性由音的變化規定。而唯有漢語(也包括中國個別少數民族地區語言)是孤立語,單音節發音。這讓中文成為一個音對位一個字元的體系。其實世界上許多原始文字的雛形都是象形的,但由於發音的變化,只能發展成拼音文字的形式。別小看這一點不同,卻把「方塊中文」與其他所有文字區別開來,從而開始了漢字文化圈與其他語言文化圈的分道揚鑣,也就有了圍繞打字機功能設計上說不盡的故事。

由於上述原因, 漢字成為了唯一的(除水書、女書等中國少數民族文字外)、還活著的古老文字並使用至今。 長時間來,這使我和使用這一古老文字的人群,在為此自豪的同時,又有負重之感,似乎我們拉了世界文明的後腿,也制約了本民族現代化的行程。今天人類已步入了AI、矽基、太空時代,而我們仍然使用著古老的「圖紋符號」在交流,一寫字,就在畫「小圖」。 我們真的生活在穿越中,這又常給我帶來一種喜悅感。

確實,漢字方塊書寫特別,左右了中國文化的獨特內涵。由於方塊字的整齊,中國人看重對稱的美感,就有了對仗、律詩的品位,以及中文寫作的獨有魅力。漢字音、意、形的豐富關系,使中文寫作與閱讀,成為一種多維的體驗。

由於中文眾多的字元,使每一個開始接受教育的人,都要用幾年時間摹寫幾千個字形,這使中國形成了特有的拷貝文化。古體詩中講究的「用典」,與現代版權法是沖突的,就像圖形文字與字母文字在打字機原理上反映出的沖突一樣。中國人寫了幾千年的方塊字,一定影響著這個民族的性格、文化性格和看待事物的方法,甚至今天的中國是這個樣子的原因。

龐大的中華民族千年維系在一起,不能不說與模組化的、頑固的方塊字有關。讀這種文字,不僅是獲取資訊的「讀」,更多的是「悟」,這反映在它大量「四字成語」的方式上。四個字,幾乎就是一段故事、一幅畫、一個道理或一個概念。它不代表事物的細節,只代表這一類事物。從而這種文字具有概括性與包容性,適用於世界上最大的人群和它的多樣文化,都能用它表示並註入各自的文化內容,又在大一統之下和諧交流。

【中文打字機:一個世紀的漢字突圍史】一書講述了歷史上對方塊字多次的破除運動,都沒有較過方塊字的執拗。 文字學家、發明家的努力,始終纏結於完整字義的方塊中文與無意義的字母之間的不能和解。林語堂等人曾試圖把漢字字素(偏旁部首)作為字母,拼在方塊中,能像西文字那樣重復使用。但是,漢字幾千年形成的圖形的復雜與審美的講究,幾乎成了品位最精要的藝術。機械打字將字素在一個方形區域內的散亂擺放,在視覺上是不可接受的。中文筆畫之間的穿插,就像樹枝在枝幹間的生長,已似自然天成的結果,而非機械排列所能及。

林語堂和林太乙展示明快打字機 本書插圖

中國人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在中國卻沒有成規模使用。因為中國人不可能為了方便把單字打散,犧牲方塊字的內涵與美,方塊字幾乎成了我們的命根子。漢字不可拆解,是由於構成漢字的每一個字素都有含義,不同於外文字母在組詞中的作用。

我對此另外的體會,是1987年的【天書】創作。不少人都不明白這些「字」如此像漢字卻沒有內容。其實是因為,這些「偽漢字」的字素是攜帶內容的:我把類似「木」的符號與「水」的符號拼在一起,你一定會說這個字是表示自然的;把「工」與「刀」部拼在一起,你一定認為這個字是說人造物的。這讓你自己首先相信,明明有這個字。這就像看到一張熟面孔,卻叫不出他的名字。我利用了漢字的本性,讓這些字更像它們自己。這是方塊漢字與字素之間特有的「秘密」。

讀到此書結語,我高興地看到,墨磊寧教授將有下一本關於數位時代漢字輸入的寫作。 獨特的中文,在全球技術一體化的語境下,又將是一種怎樣的特殊角色與作用? 漢字在全球文明行程中,似乎總是承擔著對機體健康生長有益的作用;對整體文明推進起著調節或彌補缺失部份的作用。

在機械時代,中文的復雜無疑成為一種「阻礙」,數位時代卻成為一種可用因素,為「演算法」辨識、「算力」提速,提供了更多有用的辨識資訊。這體現在如今拼音、聯想、詞塊、五筆等豐富多樣的輸入手段中,使中文輸入快捷於拼音文字的輸入速度。

可以說,在數位時代的今天,按鍵寫作才開始交到了漢語圈所有需要寫字的個人手裏。打字機出現200多年後,漢語圈才擺脫了個人手寫的歷史。

人們很容易從手寫中判斷是誰的字跡;母親可以從三個女兒的三封打字信件的節奏與輕重中分辨出,哪一封信是哪個女兒寫的;到了電腦時代,就只剩下根據寫者字型選擇的不同,來判斷寫者的偏好。我相信,將來連按鍵的動作都不需要,連字型選擇的機會都沒有了。

(作者為著名藝術家,中央美術學院原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