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明謂「虛」,實為「騙」也

2024-06-18文化

朱自清【說揚州】中將「揚虛子」大體概括為喜歡大驚小怪 虛張聲勢,大誇其詞在我看來那不過是一個自詡揚州人的無力的解釋而已(把壞事盡量往好了說)。「虛」不實也!實為騙也!

說話不能無憑無據,我會從以下兩個案例來證明我所說的名「虛」實「騙」。

一、【天下水陸路程】

某些揚州人為了證明淮安不是淮揚菜發源地總喜歡拿【天下水陸路程】中的一段話「揚州之北食品賤而不佳」來證明其說法的正確。

1.那麽問題來了這「揚州之北」的揚州說的是揚州城之北,還是揚州府之北呢?

說的是揚州城,聯系下文就可知道,「臨清州出衛河,直抵直沽……天津衛上水至通州」。臨清州是府嗎?不是 ,臨清州屬「東昌府」

註意到沒有,臨清州、直沽 、天津衛 、通州皆是「城」名而非「府」名。歷史上從來沒見過直沽府、天津衛府、通州府[捂臉]。那麽揚州城之北說的是哪呢?很明顯說的是揚州城北面的高郵縣 寶應縣。

2.【天下水陸路程】是什麽時候的書呢?作者徽商黃汴明朝人(網路查詢疑似明隆慶年間)。

雖然淮揚菜號稱源自春秋,但是淮揚菜真正成形,成系統卻是在清朝。無論淮安還是揚州介紹淮揚菜,無不把重點放在清朝,比如淮安的「河工之宴」(兩淮地區河督府系統與漕督府系統之間的往來宴請)和揚州「鹽商家宴」。

一個城市的興旺有三個必要條件「地理位置,政策,資金」比如現在的上海 深圳。同理清朝時期,因為河督 漕督皆駐畢在淮安(有政策),京杭運河咽喉之地,號稱南船北馬舍舟登陸之所,淮安以北運河只給走官船 民船不給通行,普通人北上需在淮安改水路為陸路(有地理優勢)。修理河道,管理漕運,都擁有大量的公款支配權(有資金),這必然促成淮安地區的興旺,作為城市興旺的附屬品「淮揚菜」發源於淮安是很正常不過的事情。

楊度在【都門飲食瑣記】中說到,「而淮揚因河工鹽務關系,飲食豐盛,肴撰精潔」。其中的河工就是說的以河督為首河務系統。

利用明朝的【天下水陸路程】,故意隱瞞揚州城之北的事實,故意跳過清朝歷史,來證明淮安不具備淮揚菜發源地的條件,不是「虛」是「騙」

二、歷史上真的有淮揚府嗎?

揚州的淮揚菜博物館,此館也是好笑,2005年開館直到2009年才獲得中國烹飪協會的授權,按照現在流行的說法叫「先上車 後打票」。和淮安淮揚菜文化博物館不同,淮安是2009年9月獲得授權10月開館。

言歸正傳,在揚州淮揚菜博物館中有那麽一段文字介紹「歷史上的淮揚」。

其介紹開頭就恬不知恥的說揚州別稱淮揚,其依據是清康熙【揚州府誌】內容「明太祖在至正二十二年命淮海府改淮揚府,二十六年復為揚州府」。

明太祖真的把淮海府改淮揚府了嗎?

據明太祖親自下令編撰,1385年承送朱元璋本人的【大明清類分野之書】記載「庚子年立淮海府壬寅年改維揚府丙午年復改揚州府」

國家圖書館官網截圖

如果說【大明清類分野之書】比較冷門那麽【明太祖實錄】作為研究明史的基礎著作總不冷門吧!

國家圖書館官網【明太祖實錄】

還是「淮海府壬寅年改維揚府」。

在明知明初揚州改名這一行政命令改「維揚府」的情況下,偏偏拿三百多年後的康熙【揚州府誌】做證據,糊弄參觀者,是「虛」嗎,不是實實在在的「騙」。

三、清朝淮安人吃蚯蚓?

揚州有一位省紅樓理事會理事,天天正事不幹,也不知道從哪個犄角旮旯翻出來一篇民國時期文章【重陽吃曲鱔記】。大體意思就是說 ,清朝同治年間,有個叫李國瑞的滿人將領,此人嗜殺成性,統兵二十余營,駐紮在洪澤湖畔,自己常駐清江浦,一日突然要吃鮮魚舌,因為時間短,找不到那麽多魚,淮廚就用蚯蚓為食材冒充魚舌,李國瑞這貨楞是沒吃出來[捂臉]還大加贊賞的故事。這明顯是借故事體現淮廚廚藝高超,且笑話滿人無知到文章。

但是到了這個紅樓理事會理事這裏就成了淮安人吃蚯蚓的證據,搞起了地域黑。

為了黑淮安人,此賊不辭辛勞,不用貼圖,自己親自打字,故意將文中「一段冒充鮮魚舌的故事」隱去。變故事為事實,真是其心可誅。

有人說,他就是轉述了一個故事而已,沒有搞地域黑,真是這樣嗎?

看到了吧!他故意隱去有關「故事」的一段動機很清楚。

這是「虛」嗎?這明明白白就是騙。

諸如霽海之藍這類全家在麗春院討生活的花柳犬花柳雞,這種事情幹的更多,已經拉黑,不屑搭理。